黃曦 視真誠的電影為生命,總是相信村上說的:「在這裡,一顆自由的心及敏銳的感覺,要比聰明更為重要」。文章散見於《釀電影》、《聯合文學》,還在寫字,還在編輯。【工作請來信:𝙝𝙪𝙖𝙣𝙜𝙨𝙚𝙖@𝙮𝙤𝙪𝙘𝙤𝙣𝙩𝙚𝙣𝙩.𝙘𝙡𝙪𝙗】 常用的標籤 #奧斯卡 #影評 #釀影評 #釀電影 #齊勒 2023.06.21 獻給伊朗的家書,賈法潘納希鏡頭前的女性與土地──《三張面孔》與《這裡沒有熊》 潘納希近年的兩部作品《三張面孔》(2018)、《這裡沒有熊》(2022)和他過去的多部作品一樣,將視角聚焦於伊朗女性的處境,試圖揭示強權、鬆動傳統,作品巧妙地將虛實揉捏,串接起每一部作品,同時也直指橫亙在他創作、生命裡的命題:沈默會殺死一頭羔羊。 2023.06.20 《溟溟》:未盡的生滅皆為忘川泡影 一切均為因緣俱足的生滅。靈魂之所以在「死亡、中有、復生」間不斷輪迴,無法進入涅槃之境,都是因為生有執念,貪嗔痴造就了無數的愛慾、恨意、想望,於是我們帶著這一世的靈魂碎片,再次投入來生學習,再續曾經的塵緣。 2023.06.16 《無法離開的人》:回去才能歸來 《無法離開的人》今年五月於北師美術館展開同名展覽,於地下一樓重現劇組幕後的創作歷程,以「人」、「遺書」、「地方」規劃出三個主要展區,將整棟北師美術館打造成電影歷史的延伸。 2023.05.03 《愛情美樂地》:神不在的無明之地 導演山姆沙迪克的首部短片《Darling》寫的是跨性別舞者與年輕男孩的愛情故事,延續此作發展成劇情長片的《愛情美樂蒂》(Joyland),將更多巴基斯坦的社會議題帶進電影,於是愛情不再只是兩個人的戀愛,生活也不再只是一個人做自己想做的事。 2023.04.25 來自山海,棲居溪源──專訪創作樂團 Cicada 作為創作者的他們,終於在疫年找到屬於自己的聲音,不見形體,但只要音樂響起,我總能認得他們面對創作的慎重,面對土地的真誠。 最後,誠懇地邀請讀到這裡的各位,在這個週末為自己留下一個夜晚的時間,親自走進 Cicada 的專場,聆聽真正令人心神顫動的音樂,感受一個晚上的寧靜。 2023.04.19 《搭錯車》K 歌場:請回到一九八〇 「如果可以,你想回到影史上的哪個年代?」這句探問作為《釀電影》新刊的單元之一,我原先以為自己會想回到一九五〇年的法國,看看後生追逐的高達、楚浮與侯麥。但仔細地想,畢竟回到過去的機會只有一次,我最後終於確定,我想回到的地方依然是台灣,一九八〇年代的台灣。 2023.04.10 爆炸的年代,影像值得相信嗎?談【勒內・布里:視覺爆炸】 我極力推薦觀者先依循策展人劃分出的焦點動線,第一次只是單純地觀看,接著再回到頭(最好去外面喝杯咖啡、喘口氣),依循年表的動線、搭配展覽手冊,第二次觀看其作品,找出作品之所以以黑、白框裝載的意圖。如此一來,相信你會走進布里那個不是只是馬格蘭攝影師的霓虹世界。 2023.02.19 金黃色的永恆片刻,即是《日麗》 父親隱遁,以前我覺得他沒用,現在才發現,在這座堅實的大山背後,他僅僅只是靠著對家庭的愛苟活了下來。但只要是這樣就夠了。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