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曦 @huangsea_film。想成為冬天裡金黃色的晨曦。寫作者,現任《釀電影》編輯、《飛地》企劃總監。文字散落在《釀電影》、《聯合文學》、《歪腦》、OKAPI 等。工作請來信 huangsea@youcontent.club,謝謝。 常用的標籤 #聞天祥 #釀人物 #釀電影 #金馬影展 #金馬獎 2024.11.13 致新世界的答辯──專訪《由島至島》導演廖克發 「當台灣喊出轉型正義的口號時,就代表我們有相當的言論自由,國家也有可以扶持的資源。但是至今談的依然是悲情,我們漠視了歷史的創傷經驗,我們依然討論著台灣人的善良心境、悲情經驗,但是這樣的溫情主義已經延續太久了。」廖克發在《由島至島》中問道——我們為什麼不要做得更好,變成更好一點的台灣人? 2024.11.09 《餘燼》:一個動人卻危險的幻想 《餘燼》著實不乏動人的橋段,但在背後存在著一種巨大且危險的幻想:當所有的角色、創作者、觀看者,都是溫良恭儉讓,成為了更大一團無思考性的團塊,通通服膺於導演自身對於進步價值的淺薄想像,彷彿在溫暖的原諒之後,導演、電影、社會也都真正地前往生命的下一步——而我們真的需要這樣虛浮的電影嗎? 2024.10.05 從《女朋友。男朋友》到《人生清理員》:致曾經徬徨的那個笨蛋少年——鳳小岳 「要把哭泣唱成高歌,把冬天唱成春天,這段過程中必然會經過痛苦,而這意味著你如果要把自己的生活過好,就需要花一些力氣。」──這是曾經徬徨的笨蛋少年,行過十幾個年頭,重新回身,反問自己「心想飛到哪」所得到的,不是結束的告別,是甫開始的未完待續──也許孤獨願意理解/你讓我想起自己是誰/你讓我想起自己是誰。 2024.09.29 《神人之家》映後座談 𝙛𝙚𝙖𝙩. 導演盧盈良 ╳ 台通主持人李毅誠 九月份「海光電影院」再次播映《神人之家》,並邀請盧盈良導演與台通主持人李毅誠參與映後座談。電影播映的前一天,盧盈良收到《神人之家》將在今年 11 月於法國上映的消息,他直言一路以來是緣分使然,電影之神為他與他的家人所帶來的變化,是一段非常神奇的旅程。以下文字整理映後座談部分內容,與各位讀者一同分享。 2024.09.26 記得,是為了讓未來的人還有機會重拾──專訪蔡振南 ╳ 李毅誠 當時才十來歲的誠誠開始聽著南哥的音樂、看著南哥的電影長大,那台馳騁在九〇年代的野狼 125,轟隆隆地騎進他的生命裡。當誠誠有了孩子,才意識到那些曾經陪伴著他的童年記憶都正在消逝,為了阻止消亡,他除了用 Podcast 與朋友再談年輕時的記憶,也開始在日常生活中和孩子說台語,想留下語言。 2024.09.25 在《雪水消融的季節》,聽彼岸的亡友唱起〈不會說話的愛情〉 當羅苡珊再次踏上那一片被暟暟白雪覆蓋的土地,藏於其中的生之奧義,是一切的存在與念想,將成為星宿高懸,靜默地在暗夜裡照亮大地,她將會片刻地與亡友再次對起歌,念起詩──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今夕復何夕,(⋯⋯)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 2024.09.13 《強尼・凱克》與城市裡的蚊子血 《強尼・凱克》通過時間的凝滯與時空的靜止,透過影像的回望與回家,所體現出的生命困境,不只是一場失意、失志,而是對生命從「生活」成了「生存」的哀嘆。因此電影便成為對迷茫生命的救贖,它翻開城市的褶皺處,所欲隱喻的,是住在這裡的你們我們他們的存在狀態。 2024.08.29 時代不一定看顧良善的人──專訪《聽海湧》導演孫介珩 「不只是為了填補一處空缺的歷史,而是為了討論一個人在極端的戰火中,要怎麼保持善良,穿越無情的戰火,找到回家的路。」無論劇中參考了多少的真實,又有多少是虛構的,《聽海湧》主創團隊只是如實呈現在困境中冒出一點枝枒的人性。 1 2 3 4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