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06

By 黃曦

《馴鹿寶貝》:妳就是照見我的那面鏡子

由 Richard Gadd 改編自親身經驗,身為事件當事人同時也是影集男主角的《馴鹿寶貝》,自推出後挾帶著極高的討論度,令網友群起肉搜跟騷犯的真身。日前,疑似為真實事件的女主角主動出面接受媒體採訪時,宣稱自己的形象在劇中被嚴重醜化,而 Richard Gadd 也在自己的社交帳號上呼籲網友勿將重點放錯,進而混淆了此劇欲傳遞的意義。

《馴鹿寶貝》並不同於其他題材相似的影視作品。Richard Gadd 飾演的男主角 Donny 完全不像是那種「典型的被害者」,同時,Donny 也不是那種「典型的」的順性別異性戀男性。並不是那麼陽剛、甚至可以說有一點畏縮的 Donny,在異性戀酒吧做兼職,本業則是 B 咖(甚至是 C 咖等級的)單口喜劇演員。

無論是從生活、工作、經濟狀況到個人理想的實踐上,過得應該不太順遂的 Donny,在酒吧遞給陌生女人 Martha 一杯茶,從而開啟了長達五年的被騷擾經驗。

《馴鹿寶貝》影集劇照/Netflix

《馴鹿寶貝》影集劇照/Netflix

劇中以大量的細節重現 Donny 被騷擾的過程,小至 Martha 用過時手機發送騷擾簡訊,卻佯裝自己是拿 iPhone,但連「Sent from my iPhone」也拼得錯誤百出,大至 Martha 跟到 Donny 的演出現場,當眾對他唱起情歌;甚至到劇集後期,Martha 開始騷擾、威脅 Donny 身邊的家人朋友,還撲到 Donny 的伴侶身上狂毆,都步步刻畫出 Martha 不斷上升的病態行為。

確實,Donny 在 Martha 身上感受到了被認可、被喜歡的歡愉,Martha 的讚美也讓他的陽剛氣質被鞏固,但 Donny 並無意接受她的瘋狂追求,多次婉轉地向其表達只想當「普通朋友」。《馴鹿寶貝》藉由 Martha 的恐怖行徑與 Donny 貫穿全劇的獨白,以不同的視角,呈現這起騷擾事件中,主角內心的矛盾與衝突。

在 Donny 第一次報警時,警方對他提出的質疑是「為什麼過了半年才報警?」也終於點明其心中錯綜複雜的情感狀態,將此劇從路線相較公式化的犯罪類型片,往上提升到另一個層次。

但《馴鹿寶貝》並無意描寫一個有著明確的善/惡、對/錯的事件,其中更多的篇幅,都呈現出在這樣的跟騷事件中,公權力難以明確展現的無力,與 Richard Gadd 在極端的跟蹤行為下,意圖辨明的自我拉扯。

《馴鹿寶貝》影集劇照/Netflix

《馴鹿寶貝》影集劇照/Netflix

跟蹤、騷擾在多數的犯罪研究中,已被認定為是上升性的犯罪行為,隨著加害者的行為越發極端,往往最後會導致嚴重的犯罪事態。而現行法規的窒礙難行也在劇中被呈現:Donny 的生理男性身分已經使他在報案時,並未獲得足夠的重視,在警方受理報案、且查到 Martha 的前科紀錄之後,警方雖向他提醒了 Martha 的危險性,卻也向他表明:即使 Martha 有長期騷擾的行為,其信件內容仍必須展現足夠的「犯案動機」,警方才能為他申請保護令、限制令;且在「犯罪行為」未發生前,警方除了「告誡」之外,並無法做出其他實質上的行動。

同時,現行法規也沒有足夠的相關措施,針對被害者與加害者的心理狀態進行輔導,也就無法真正地排解被害者長期累積的心理恐懼,與及時導正加害者的偏差/過激行為。

甚至,當 Martha 的騷擾行為上升至對 Donny 家人的騷擾,他終於下定決心要解決此事時,當地警方卻要他的父母去報警,作另案處理。公權力無法有效地解決 Martha 的騷擾行為,Donny 束手無策之下,甚至只能自己「設局」要 Martha 寫一封猥褻信給自己,才能蒐集「證據」,保護自己。

但 Donny 的複雜心理狀態,以及再次對 Martha 伸出援手,都讓無論是 Donny 自己、或觀看此劇的觀眾,無法理解他的行為,甚至開始檢討起 Donny 如飛蛾般不斷撲火的自我毀滅傾向。直到劇集中段,觀眾跟隨著 Donny 的口白回到多年前,Richard Gadd 才終於告訴觀眾,發生在他身上的所有故事。

《馴鹿寶貝》影集劇照/Netflix

《馴鹿寶貝》影集劇照/Netflix

當時的 Donny 在愛丁堡藝穗節遇見知名電視編劇 Darrien,兩人彷彿一見如故,Darrien 也成了 Donny 的表演指導。以指導為名,Darrien 多次邀約 Donny 到他家討論劇本,二人卻總是在嗑藥, Darrien 也總在 Donny 嗑茫的時候藉機性侵他。幾次下來,Donny 每週末還是會固定報到,即使後來這場依權勢而生的性侵停止了,Donny 卻開始深陷在漫長的性侵後座力與自我譴責之中。

到這裡,觀眾才逐漸理解 Donny 在面對 Martha 時,無法建立自衛機制,甚至對此有些成癮的原因,或許正是因為他想從中為自己在歷經性侵後開始產生的「混亂」找到答案。

《馴鹿寶貝》影集劇照/Netflix

《馴鹿寶貝》影集劇照/Netflix

作為一名性侵害、性騷擾的被害者,Richard Gadd 在撰寫劇本的時候卻不只侷限於描寫加害者的惡,而是細膩地呈現出一個受過傷害的人(尤其是作為性暴力後的創傷倖存者)經常會出現的自厭,以及在自我認知被摧毀之後,極度渴望再次獲得他人認同的心理狀態。

複雜的是,Donny 認為自己是因為渴望成名,才默許性侵不斷地發生,而在這之後所產生的自愧,也使他在遇見 Martha 後,感覺到自己內心深處的瘡疤被看見──就算這個人有點變態,但她好像是真的喜歡我──但她為什麼喜歡這樣的我?

在性暴力結束之後,看似倖存下來的 Donny,內心正開始逐漸崩壞。之所以說 Donny 的被害者類型不是那麼「典型」,正是源自於其心中的複雜性(當然,這也並非意指被害者該有任何的模型表現)。

「為什麼被性侵後還是和加害者繼續保持良好的關係?」或許是在事件之後,Donny 日夜對自己的質問,他所不願提起的這段過往,與曾經被性侵所產生的自我厭惡、恐同情緒,都讓他在後來的親密關係中難有健康的表現,更讓他在被騷擾的時候的心理狀態,極度複雜。

《馴鹿寶貝》影集劇照/Netflix

《馴鹿寶貝》影集劇照/Netflix

劇中一段,Donny 欲避開 Martha,選擇一條不常走的路回家,卻還是被 Martha 堵到之後,Martha 在橋下抓住 Donny 的下體,此時 Donny 的反應呈現了兩個面向的複雜樣貌:Donny 的沒有反抗,是多數的性暴力受害者在受到侵害當下,往往無法立即做出(一般常識中的)抵抗行為;而 Donny 的生理反應,則代表著曾被同為生理男性的 Darrien 性侵後的他,因為面對生理女性對他的「過度追求」,而得到「陽剛氣質」的被肯定。

對 Donny 而言,Martha 的行為不只是「騷擾」,也是一種「肯認」。當然,Donny 的同理心確實過於氾濫(甚至病態),可這或許也是 Richard Gadd 希望能藉本劇帶出的另一面向。

Donny 與 Martha 都擁有一段難以回首的過去。同時,二人在異性戀的交往/婚配市場中,都不那麼典型,不那麼受歡迎。Donny 的陰柔與他的生理男酒吧同事有著極強的對照,他的喜劇才華也並不是太出眾;Martha 則更為「明顯」,她過於肥胖的身形與浮誇的笑聲,以及她失敗的律師事業,都是他倆被「市場」淘汰的理由。

《馴鹿寶貝》影集劇照/Netflix

《馴鹿寶貝》影集劇照/Netflix

被淘汰的二人,在對方身上才能感覺到被同理,也因此 Donny 和 Martha 活脫脫地就是彼此的鏡子,照見的是內心深處一直沒能痊癒(或許更應該說,連治療都還沒開始)的創傷。

一直到全劇結尾,當 Donny 聽著 Martha 的獨白而痛哭時,那並非是騷擾終於結束後的鬆一口氣,而不是受傷後準備痊癒的自我釋放。那是在漫長(且並不保證一定能痊癒)的修復過程中,即將開始的第一步:發現他人有著和自己相似的創傷經驗,因此感覺到自己並不是那麼孤單,有點幸福,有點悲哀,有點病態的倖存之感。

《馴鹿寶貝》影集劇照/Netflix

《馴鹿寶貝》影集劇照/Netflix

全文劇照:Netflix
核稿編輯:張硯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