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電影 專為影癡而生的媒體。 常用的標籤 #影評 #讀者投稿 #釀影評 #釀電影 #電影評論 2022.10.19 《天堂髮廊》導演哈尼阿布阿薩德訪談:我不想把電影搞得像在上歷史課 巴勒斯坦名導哈尼阿布阿薩德於2021 年,以新作《天堂髮廊》再次帶領觀眾看見以巴衝突下的人民現況,揭示自我壓抑的社會風氣及人們委曲以求生存的真實模樣,讓觀影者得以透過電影理解這些落難的靈魂。透過本篇訪談,深入了解《天堂髮廊》拍攝過程的細節,及他個人對創作的諸多思量。 2022.10.18 什麼才是萬靈丹:《海灘的一天》和《青梅竹馬》中的 1980 年代女性困境與成長 楊德昌在《海灘的一天》與《青梅竹馬》中的人物反映出了 1980 年代社會轉變下的躁動與不確定感。有別於其他台灣新電影時期導演的刻畫及安排,楊德昌對於八〇年代都會女性的描寫,多是有意擺脫舊時代傳統、願意表達內心情感且性格上相較獨立的個體,也帶出了 1980 年代社會文化縮影。 2022.10.18 釀電影新刊【過曝青春手記】⇒ 因為當你身在其中,不容易察覺它存在 青春時期最大的焦慮,大概是「我想和他人建立什麼樣的關係」吧。這其中有兩個關鍵詞:當初以為是問題根源的「他人」,事後才明白是重點的「我」。青春的摸索看似對外,實則是對自己,我們被世界迷惘,其實是對自己困惑。這樣尋尋覓覓,根本無神感受那股自由,更遑論是可能性了。 2022.10.13 【電影釀的酒】2022.10 從《六人行》開始,惠貞的機智閱讀生活 feat. 李惠貞 本期《釀電影》podcast 邀請到資深編輯李惠貞,惠貞在 2017 年正式成為自由工作者,並發起「獨角獸計畫」,推廣舒服閱讀的百種方式──為無目的而讀,為自己而讀,為純然的愉悅而讀。針對實體書本的存在信念,也和《釀電影》發行季刊的理念相呼應。 2022.09.14 【電影釀的酒】2022.09 當寫字是工作,躺平打電動才是生活 feat. 吳曉樂 對《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原著作者吳曉樂來說,「打電動」是生活真諦。她喜歡跟主角一起在虛實交錯裡,完成彼此的英雄之旅;但回到現實,當聊天對象只剩下超商店員?她說:當一個小說家,真正困難的不是寫不出字來,而是說不出話⋯⋯。 2022.09.02 《日日有影 2023》──台灣第一本電影日曆募資上線!365 天電影插畫 x 作家文句,陪你一整年 《日日有影 2023》電影日曆以「電影黑盒子」為概念,將大銀幕搬出影院,陪伴你我的日常。這是一本只要喜愛電影的人都會想擁有的日曆,透過每天一部電影的形式,一年 12 個月,與 12 位插畫家聯手合作,365 天邀請了 105 位電影人、影評人、作家,用文字寫下對電影的感受,也用插畫繪製對電的愛。 2022.08.28 兩種鏡頭,兩種人生──《Soy Libre》 我始終覺得,觀看紀錄片不是娛樂而是一場深度閱讀,閱讀一段歷史、一個事件或一個人。這個過程不會太輕鬆,和看了一篇不是這麼舒服的報導一樣,我們以為被獵奇感吸引,但其實正在被真實吞噬。《Soy Libre》也有這樣令我難受的地方,我想,那份情感對話來自紀錄片本就無法記錄人生的全貌。 2022.08.28 《聖慾》:痛苦、確信,與血流不止的最終辯證 導演范赫文最大的企圖就在這裡彰顯:以慾望顛覆了龐大的信仰。這種顛覆並不只是針對教會體制的腐敗,而是直指信仰本身。信徒需要有所感受,便在自己的身上刻下傷痕,這樣的供需究竟是建立在信仰與人之間,還是人的自滿之上? 1 ... 12 13 14 15 16 ...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