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曉松 1995 年生。從事電影評論、影人訪談與相關文字工作。第二屆金馬影展亞洲電影觀察團成員。現任職於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聯絡方式:orangecat841027@gmail.com 常用的標籤 #影評 #派特森 #釀影評 #釀電影 #電影評論 2020.04.07 發生在蕭山克監獄的故事,與《刺激1995》 《刺激1995》在94年上映,直至今日,它在影迷傳頌的力量下成為當今影史上最熱門的通俗經典。重新進入戲院觀賞讓我好奇,甚麼原因使得它這麼好?正如史蒂芬.金本人的通俗文學長期被相對嚴肅的文學界嫌惡,本片或許也要面臨同樣的問題──它可能太過煽情,太過通俗,甚至訊息太過直白。然而,為甚麼它能如此打動人心? 2020.03.11 不僅只是時間,時間關於認知──《迴路殺手》 這是我們感受時間流動的方法:透過理解過去與未來的自己與當下的自己並不相同,可能會產生不同的價值權衡、不同的利弊判斷,某些時候我們必須透過當下的行動去阻止未來或過去的判斷,儘管他們都是「我們的未來或過去式」,但艱難的環節在於如何確認自己的意志能融於經驗,卻又獨立於經驗之外,如此才能讓自己獨立於時間線。 2020.02.06 《1917》:我們無法停止觀看他們迎向風險 實時敘事的妙處是,在無法切斷的時間感受中,因為鏡位連貫,觀者接收到一種承諾:鏡頭並不會在下一秒被切斷,時間是連續的,意味著角色身處的危險就是觀者的危險,他們無法從電影技巧的黏貼中突然跳脫出這環境,我們也無法停止觀看他們面臨的風險。當他們選擇冒險,觀眾可以感受到真正的勇氣──儘管那勇氣有時是魯莽的 2019.12.28 「後傳世代」的命題搖擺,與那些仍見曙光的片刻:《STAR WARS:天行者的崛起》 《STAR WARS:天行者的崛起》選擇把焦點擺回天行者的血脈故事,這個姓氏的繼承者來自敵對勢力血脈,芮的掙扎不是失根,而是自己心中有著無法根除的黑暗面陰影。當強森認為我們的恐懼來自我們一無所是,J. J. Abrams 則相信我們的恐懼來自我們懷疑自己能否斷開血緣的羈絆。 2019.12.07 我如何學會停止焦慮並愛上前傳──重看《星際大戰首部曲:威脅潛伏》 好鬥是星戰迷的基因密碼。許多影迷們儘管仇恨前傳,但這種特性就是星戰迷的日常。死忠的星戰迷習慣「痛恨關於星際大戰的一切,但熱愛星際大戰的概念」。星戰迷們總是會想到方法來羞辱自己討厭的那些部分,提出一些嚴厲的措辭,常常包含詛咒與所有想像得到的髒字。 2019.10.06 《小丑》: 一個寫實角色逃脫不了的漫畫框格 如果我們真的先放下甚麼意識型態的討論、甚麼對 70 年代電影的美學吸收,甚麼超越漫畫電影的力道,就先回到漫畫裡頭那場從來不曾止息的對立與爭論,那這就還是有點打動人。布魯斯.韋恩,他在千萬人之中找到了你,他其實深愛著你,你是一個他錯過的機會,你是一個他沒做出的抉擇,你也是他未來的精神解藥。 2019.08.05 斑斕色彩下,作者引領化身的一次回顧:《痛苦與榮耀》 所有人都在說,《痛苦與榮耀》有濃厚的自傳色彩,阿莫多瓦本人對這說法似乎不置可否,僅是認可他會將人生中的經歷消化進入角色中。電影開場,我們看到年邁的薩瓦多浸泡在水中,他身陷回憶漩渦,而他的背上有一道狹而長的傷疤,似乎暗示觀者:這道裂縫就是他的痛苦與榮耀,也是從他身處的真實穿梭到腦中重構之過去的一道入口 2019.06.30 以「社交驚悚」試探階級相處的鴻溝:《寄生上流》 階級甚麼時候開始對立?從意識到彼此的身份全然不同開始,即便我進入了他們的世界,我也不會感到快樂,即使我穿著他們穿的衣服、吃他們吃的食物,我也成為不了他們,也無法從現在這個身份中解脫。「我能融入這裡嗎?」,當年輕的兒子站在二樓的房間旁,看著窗戶外的景象,這是我在電影中最感到心碎的一個提問。 1 2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