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郁書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國際政治碩士。曾任品牌主管、課程統籌,從哲學、心理學、藝術、文學切入探討人生課題。現為文字工作者,歡迎追蹤我的網站:epiloguewire.com,IG:epilogue.wire,FB粉專:藝文日常。 常用的標籤 #影評 #淑女鳥 #釀專題 #釀電影 #電影音樂 2020.11.12 《新世紀福爾摩斯》:聰明是這時代的性感 當 19 世紀的名偵探來到 21 世紀,班奈狄克・康柏拜區將這位現代福爾摩斯的古怪、天才和無情詮釋得淋漓盡致,幾乎改寫了全世界大小螢幕對性感男人的定義。就像與夏洛克交手的「那個女人」艾琳・艾德勒,赤裸著姣好身材對他說的:「聰明是新的性感。」 2020.09.23 桃影 2020|《女性日常》:為什麼我們總對性騷擾「習以為常」? 令人沮喪的是,即使親近如丈夫、家人,男性要理解女性受到騷擾的噁心和夢魘,竟是如此困難而充滿隔閡,以至於這類議題始終只有女性團體努力發聲。而像這樣的電影,即使多麼希望男性女性都能一起觀看討論,男性卻總是不太感興趣。 2020.08.13 從《記憶拼圖》到《全面啟動》:顛倒真實、虛假與諾蘭的十年蛻變 撥開《全面啟動》層層疊疊的夢中夢,擺正《記憶拼圖》順序交錯的雙線,它們都有著簡潔相似的骨幹:男主角對愛妻的逝世充滿悔恨愧疚,活在虛實混亂的狀態中。兩部電影絕大部分的時間裡,男主角都在自己或身邊親近之人所建構出的假象、記憶或夢境裡行動、傷痛、執著,大概因此,讓人感覺夢與記憶並不比現實更虛假,甚至更⋯⋯ 2020.07.09 《淑女鳥》:曾經接近過愛,讓我們繼續相信 【衝出青春的煩惱】專題|當初花了那麼多力氣編織想像未來要去到哪裡、成為什麼樣的人,倒是不怎麼在意生活會過成怎樣。沒想到隨著年紀增長,許下的願望愈來愈踏實平凡,漸漸地,只想盡量把生活過成喜歡的樣子,卻不太有信心自己能成為多麼與眾不同的人了。 2020.06.21 北影 2020|當你無處可去──專訪《敬!咆哮二十》導演羅斯兄弟 「我們發現被遺落在剪接室地板上的那些片段,通常訴說著沒有被實現的渴望,以及還沒成熟的想法。」一間酒吧永久關上了門,可是身處都市邊緣的人們,他們連篇的醉夢絮語,濃得化不開的孤獨、失意與慾望,都還在大地上遊蕩,而這或許,也將成為導演往後作品的靈感。 2020.06.09 奇士勞斯基「藍白紅三部曲」:不自由平等,卻博愛溫柔 《藍色》並不自由,《白色》也不平等,唯獨《紅色》的博愛真實而溫柔,奇士勞斯基打從心底相信的,就是博愛了吧。這也深刻呼應了他電影中反覆出現的,陌生人之間不知所以然的連結與牽動,命運或偶然或必然,身在其中,唯有以善意慷慨接納。 2020.05.05 《悲慘世界》:革命的暗影,神在的曙光 【在家重溫經典音樂劇】|時至今日,人們對宗教和神的信仰不復從前,但「心中有神」這樣的概念,依然是這悲慘世界中的光亮──不必然是特定宗教的神,而是在道德兩難的時刻,在被需要的時刻,能夠收起人性裡的自私,展露更接近神性的悲天憫人。這或許是《悲慘世界》這麼多年以來,無論哪一個版本,總能一次次撼動人心的原因 2020.04.23 《出走布魯克林》:帶著歷史傷痕,找尋自我的可能性 像哈西迪社群這樣牢牢記得集體受害的過往,將之刻印成血脈相承的傷痛與憤怒,這讓社群無比團結,卻排外並整肅異己。於是,艾絲蒂的出逃,她到了柏林後的自由,發揮音樂天賦時的快樂,不僅是身為一個女性反抗了保守的宗教傳統,同時也是身為集體受害者的後代,勇於以自我、而非群體的面目而活。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