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郁書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國際政治碩士。曾任品牌主管、課程統籌,從哲學、心理學、藝術、文學切入探討人生課題。現為文字工作者,歡迎追蹤我的網站:epiloguewire.com,IG:epilogue.wire,FB粉專:藝文日常。 常用的標籤 #影評 #淑女鳥 #釀專題 #釀電影 #電影音樂 2022.03.21 《上帝之手》:回憶裡閃耀的那不勒斯苦澀豔陽 《年輕氣盛》的老佛列德曾說,我都快記不清我父母了,記不清他們的臉、他們說話的樣子。但《上帝之手》的少年法貝托說,我絕對不會忘記他們的。而五十歲的索倫提諾,用整部真誠的電影告訴我們,當記得與遺忘相互滲透,還有藝術能讓回憶成為永恆;而所謂的永恆,也只可能存在於藝術和回憶裡。 2022.02.15 《在車上》:語言、言說,與超越言語的那些 我們終究必須透過語言的濾鏡來認知世界和他者,而濱口竜介導演在這樣的前提下,仍然捕捉到了某些超越言語的,看似最魔幻、但其實也最符合原始本能的真誠瞬間,這是他電影獨特的魅力。 2021.11.11 HBO 新版與柏格曼原作《婚姻場景》:在愛裡我們都是文盲 從來沒有人教我們婚姻,沒有人教我們如何去愛。儘管教了也不一定學得會,總要等到渾身是傷、滿臉淚痕地領悟了些什麼,才明白過去有多可惜,而未來,卻再也不可能像曾經那樣去愛了。很久以後,療傷的漫漫長路始終還沒走完,但如果某夜,我們還能並肩躺在心中畫過美麗藍圖的閣樓,也許我會讓你知道,你會讓我知道,我愛你如昔 2021.10.21 那些讓「我」成為「我」的啟蒙電影,以及浪漫(狗血)愛情日韓劇 每每追一齣喜愛的日韓劇,跟著劇中角色一起喜怒哀樂,與少女心觀眾們一起尖叫灑花,那段日子總覺得特別幸福、充滿期盼與陪伴,是與看電影完全不同的需求和感受。無論是深刻擊中靈魂的藝文片、開拓眼界的異國議題電影、或是帶來元氣與勇氣的愛情日韓劇,因為有這些我心心念念的影劇,讓我長成了如今的自己。 2021.04.15 《游牧人生》:從天地寂寥駛向天地遼闊,我們路上見 永恆是什麼?是那充滿孔洞的石頭,風蝕峽谷間的跳躍與遙望,遍地普通、握在手中卻成為信物,牽起萍水相逢,投擲入悼念史汪奇的篝火。是夕陽剪影下仰望模型恐龍,山林間頹然傾倒的參天巨樹,是見證生老病死,帝國興起又衰落,而海天無垠,萬物生生不息。 2021.03.16 《絕望者之歌》:底層白人的「美國夢」與夢醒 《絕望者之歌》當時被《經濟學人》雜誌評為「2016 年關於美國最重要的一本書」。而其實,不只是作者詳實敘述的鄉巴佬文化,書本出版後在美國引起的反彈和認同,電影採取的改編策略、選擇的焦點,以及其中傳達的成功觀和後續可以進行的辯證反思,全都讓我們更加深刻理解了這個時代的美國。 2021.01.19 《女人碎片》:私密的「婚姻故事」,承擔自由的心碎與勇氣 《女人碎片》在去年的威尼斯影展上頗受矚目,主角凡妮莎.柯比更以本片榮登影后,那時我只知道,這是一位母親剛生下便失去嬰孩的心碎故事。如今看完,發覺這其實也是另一部相愛卻衝突矛盾無解的「婚姻故事」,但同時,又遠遠不僅如此。它極其私密,卻又映照出廣泛的性別、社會面向,餘韻深刻悠長,直登我的年度最愛電影名單 2020.12.29 《大權在后:前第一夫人伊美黛》:在民主與獨裁的二元對立之外 《大權在后:前第一夫人伊美黛》呈現菲律賓的政治世家,從獨裁、貪腐、戒嚴、乃至社會運動和民主化進程,最後敲響了民主選舉中獨裁勢力返還的警鐘,台灣觀眾很容易找到共鳴,將台灣歷史投射進電影敘事。可是,當我開始好奇並閱讀更多菲律賓的殖民歷史、經濟和社會問題,卻愈發看見兩者的不同,難以簡單類比。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