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 編輯室 吳曉樂 2018.10.16 【釀電影 2018 年 10 月號專題】客座主編的話 by 吳曉樂 起初我只是好奇,最後收到的稿件卻令我欲淚,這些作者都交出了他們內心的恐懼與震懾,衰微或敏弱。透過閱讀這些文字,我彷彿進入了另一個維度,同了此心,同了其理,於是當初作者們被影像所鑿穿的部分,也透過文字的轉譯,在我內心穿了一個孔。 完整閱讀 但唐謨 2018.10.15 2018 雄影 VR 電影單元|一個「怪怪的」感官世界 VR 經驗非常新,非常刺激,也非常讓人期待。看電影畢竟是社交活動,進戲院看電影仍是個偉大的儀式。如果有個 VR 電影院,讓幾十個觀眾在裡面戴著頭顯搖頭晃腦,景像一定很壯觀,很不一樣。至少戴著頭顯的你,是不可能一面看片一面喝可樂,吃爆米花的。 完整閱讀 張硯拓 2018.10.15 【釀電影 2018 年 9 月號】主編的話 過去這一個月,釀電影交出了我心目中這一年半以來、可以排進前三名紮實的專題:和 2018 女性影展合作的一系列文章,聚焦創作者的意識和生命課題,談美學也談社會樣貌,相信對不論對寫作者、或觀看者而言,都打開了看片之外另一個維度的思考。 完整閱讀 陳太陽 2018.10.12 2018 雄影|釜山短片節特映|沒有明天的成長,只剩徒勞的傷痕 過去,以為成長是一路撿拾,讓這個世界一點一滴填滿內心,但事實上,由這六部短片共同刻畫的「成長」模樣,都是一面長大,一面發覺再多的日子也填不滿內心的空虛。而這廣闊的城市,要找到一個能夠容身的地方都已這麼困難,更遑論談什麼夢想與光明的未來。想逃卻逃不了,這城市儼然成了現實裡最大的牢籠。 完整閱讀 釀電影 2018.10.12 【釀選書】《一寸灰》(2):我為你保持了童身 一九八二年,老馬拿下諾貝爾文學獎,一九八五年,老馬寫下《霍亂時期的愛情》,這本巨著表明,諾貝爾沒有把老馬怎麼樣。小說中,阿里薩被初戀女友達薩拒絕後,用五十一年九個月零四天的時光,重新回到了達薩身邊。雖然歷經半個世紀的情色生活,阿里薩面對達薩,依然聲音也不變地說道:「我為你保持了童身。」 完整閱讀 Lizzy 2018.10.09 2018 高雄電影節|《比基尼月亮》──你的真實不是我的真實 媒體「選材」與「提煉」的手法與角度,會大幅影響、操弄著作品與觀眾。光是拍一座金字塔,從側邊拍與從上面拍就長得很不同,何況拍的人同時還當起建築工人,對外型挖挖補補,改變金字塔的樣貌?不論再怎麼努力貼近真實,每部紀錄片依舊只是對現實的一種感知方法,都難免帶著電影製作人/導演的主觀理解與私慾。 完整閱讀 波波 2018.10.09 2018 高雄電影節|米洛斯.福曼──凝視瘋狂之眼 (《月亮上的男人》、《爵士年代》、《阿瑪迪斯》、《飛越杜鵑窩》)瘋狂在戲劇史裡是久久未癒的題材,它帶有浪漫的頹廢色彩、也具有迷人的顛覆力量。米洛斯.福曼藉助瘋狂撥開世俗的真相,讓人的內在暴露得赤裸裸。什麼時候赤裸裸不好了? 完整閱讀 釀電影 2018.10.05 【釀選書】《一寸灰》(1):不可一世張國榮 據說,梁朝偉有一次在內地,被張國榮的一個影迷悲情問話:「黎耀輝,你還記不記得何寶榮?」這個影迷當時記錄說,梁朝偉衝她的方向點了點頭。這個事情,在榮迷中傳播很廣,一歲一哭榮,張國榮節氣又到,不過今天,到我們這一代榮迷已經比哥哥還老,我倒是常常恍惚,不知道何寶榮還記不記得他的黎耀輝,他的前世。 完整閱讀 1 ... 27 28 29 30 31 ...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