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02

By 吳思恩

其實我們都不想說謊──《廢柴男又怎樣》

許多電影、電視劇在播映完畢後會釋出幕後花絮或彩蛋,延續觀眾觀影的樂趣,也能看到劇組人員工作的過程與私底下的模樣,既能滿足觀眾對於演藝圈的好奇心,又可以增加幕後工作者的曝光度,甚至對他們表達敬意和感謝。

日劇《廢柴男又怎樣》(ダメな男じゃダメですか?)反其道而行,在電視劇開播之前就先釋出四集的籌備過程紀錄片《把以我為主角的漫畫拍成日劇!!》(僕を主人公にした漫画を描いてください!それをさらにドラマ化もしちゃいます!!),片中呈現了完整的企劃與評選過程──這是一個為演員町田啓太量身打造的專屬企劃,吸引近 80 組投稿作品,最後由大盛希美的漫畫《廢柴男又怎樣》脫穎而出。

該紀錄片具備兩項優勢,一是日本原就十分擅長拍攝「職人」,不論是職人劇或是職人紀錄片都十分深刻,促使觀眾認識百工百業,該片拍攝了進入複選的六組漫畫家的創作過程與生活背景,並揭露町田啓太、製作人兼導演太田勇,和其他劇組人員共同評選、實地拍攝的過程,讓觀眾得以稍稍了解一部日劇是如何誕生的,漫畫又需花多少心力來完成。其二,太田勇也透露,透過紀錄片公開花絮,搭上現今粉絲應援的特性和熱潮,紀錄片能讓日劇開播之前就累積鐵粉。

而從本企劃標榜「為演員町田啓太量身打造」的特色,以及大盛希美將主人公設定為群馬人、操群馬方言等等,都可以看到這是一部極度依賴演員個人特色、深具粉絲號召潛力的作品。至於這樣的作品如何出圈?就與該劇本身的主題、劇情,甚至整體品質能不能引起大眾共鳴有關了。

在片中大撒粉絲福利的作品不少,不論是裸露畫面或親密互動,一旦以「觀眾可能期待的畫面」為優先,放棄了劇情本身的合理性和連貫性,就成為一部空有顏值或甜膩劇情的影劇。而《廢柴男又怎樣》並沒有陷入如此進退失據的窘境。本劇敘述廢柴男田町權太求職失敗,卻因為在社群媒體上刊登的照片意外爆紅,開始偽裝自己的真實生活。

權太的行為表現了現代人的自我認同焦慮,或許這正是本劇能夠從粉絲族群再往外擴散的原因之一。當在現實生活中遭遇困難又無力改變現況時,人們便退居網路,在社群媒體塑造出一個自己期待、滿意的形象,我們基於感受與心情變化而留下的言論,逐漸成為獲取關注的工具,人們用虛假的心情換得虛假的關心與追捧,因為在另一頭的人對我們一無所知,他輸入任何文字的當下,或許也是在塑造個人形象,你的無心與他的無心,亦無交集。

為了維持人生一帆風順的假象,權太不斷對父母、情人和自己說謊,他上傳的每一張照片和不斷替換的每一套服裝,都是在為網路上那個田町權太過生活,他創造了一段嶄新的人生,卻不是真實存在的。我們或許會對權太的行為感到惋惜,卻也必須思考何以如權太這樣的人、似乎越來越多?對此,本劇隱隱約約給出了解答。

祖母落合加津代受權太媽媽之託,到東京關心權太,卻發現了權太墮落的生活,忍不住出手打了他一巴掌,沒想到兩人竟靈魂互換。加津代意外獲得年輕身軀,開始想做些年老的自己本已不堪負荷的事情,同時也希望能幫助權太完成夢想,便代替他去參加網紅甄選會。而在甄選過程中,公司最後的決策摻入了極其濃厚的個人偏好色彩,部長對於最終結果有著極高的指導權。

縱然如此劇情發展是為了提升戲劇張力,但也呈現了現今 20、30 歲的年輕人們面臨的困境,即使結合了加津代這般充滿活力、真誠地待人處事、認真生活的態度,還有權太在年齡與生理上的優勢,依然無法突破如此不友善的體制,種種困境都不禁令人想問:「努力就有收穫」這句話是否在今日還能成立?權太的學弟提議創業,亦是對於體制的另一種反抗。然而即使不進入體制、另闢蹊徑,依然需要付出相當的努力才能克服路上種種難關。

反過來看,權太回到故鄉群馬,以加津代的面貌過生活,遠離城市喧囂與群眾追捧,他竟從土壤與悉心照料的農作中獲得了平靜與滿足,那是自己以鋤刨土、以掌心溫熱的成果,他滴下的汗水都結出了美好的果實,也許這是他人生中少數感受到「回報」的時刻。年輕的人們還有大把光陰,卻已經害怕犯錯,在探路的過程中逐漸封閉了每一種冒險的可能,而步入遲暮的人們總回頭看那些未能完成的遺憾,藉由靈魂互換,他們得以藉不同的視角重新檢視自己的人生。

權太與加津代老友的情誼,比網路上那些捉摸不著的人們還要深刻,他們關心對方的收成與起居,能圍在爐邊同飲同食,是如此實在、可見、且緊密的連結。人們到大都市追夢,最終卻被都市絢花了眼,被人際之間薄弱而無情的關係吞噬。回到故鄉生活,並非權太心甘情願,但他卻在這幢老房子裡、在家鄉的土地上尋得了自己,這或能跟前頭加津代對權太說的話互相對應:「你原本是個誠實又善良的孩子,怎麼會變成這樣子?」如此設定也頗有返璞歸真的味道。

《廢柴男又怎樣》展現了現代人害怕的日常──尚未躺平,卻也無力再起,權太的改變雖是被迫,但也鼓勵了人們嘗試全新的生活態度與處世之道。我們難以經歷靈魂交換的奇遇,也無需等到被迫改變的那天才起心動念,也許只要稍微站得遠一些,呼喚孩時的自己,或留話給未來的我們,當我們站在人生的某個切點上感到迷茫時,藉由拉長時間的刻度,便得以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

全文劇照來源:東京電視台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