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電影

搜尋

登入

訂閱方案

×
  • Follow Us On

  • TOP

搜尋結果

共有 22 筆,關於 徵文 的結果

文章

標籤

Profile photo offilmaholictw@gmail.com

釀電影

2020.01.21

上擂台寫影評──金馬徵文評審的點點滴滴X頒獎典禮|活動側記

2020 年第一季的釀電影講座【上擂台寫影評|金馬徵文評審的點點滴滴X頒獎典禮】在上週六(1/18)順利舉行,在本次「釀電影 X 2019 金馬影展影評徵文比賽」擔任評審的楊元鈴、謝佳錦、張硯拓皆來到現場,除了和大家分享評審過程的心得,也談了從事影評多年的心路,從寫作初衷到社群時代的文章特質變遷⋯⋯

Profile photo offilmaholictw@gmail.com

釀電影

2020.01.16

2019 金馬影評徵文比賽|得獎文章全數上線!

整體而言,我們得到的結論是:愛看電影、對電影有想法的人其實很多,這些人散佈在各行各業,各有各自的專業,也許不以評論維生,甚至沒有常態地產出文字,但是要論「電影品味」、及「品評電影」的能力,台灣這個地方可謂是臥虎藏龍。

Profile photo offilmaholictw@gmail.com

釀電影

2019.12.26

2019 金馬影評徵文比賽|得獎名單

《釀電影》史上首次徵文比賽,在 69 篇超熱烈參賽的盛況中,由三位評審楊元鈴、謝佳錦、張硯拓選出了得獎名單。八篇獲獎文章將會在近期刊載於《釀電影》網站上。完整名單、作者及評審團推薦語請見內文!

Profile photo ofmtli0515@gmail.com

李薇婷

2024.10.17

千禧後香港女同志電影:技術、物質與女同志再現

香港電影裡女同志再現的種種特色,我們可以將之看成限制,卻也應該承認其提醒我們「女同志電影」的標籤如果具有良性的果效,會否建立在肯定雙性戀情慾(而非將之排除並推向異性戀框架之內)、與女性議題的重疊(肯認女女情慾是女性成長的常見經驗,而非只關注有沒有發展完成)、肯定觀眾群對影像再現進行歪讀的合法性之上。

Profile photo ofhuangsunny0606

黃曦

2022.09.03

國家影視聽中心九月放送單元|大夢之後,再跳起舞──《夢想之地》、《別告訴她》、《草原上,我們開始跳舞》、《夢洄》

九月份,影視聽中心以「異鄉人」為題,將各自敘事背景相異的電影放置於影格之中,試圖從中覓得這些身心靈無處安放,不知何以為家的人們,對於安身的共同叩問。

Profile photo ofsaul45867@gmail.com

泰賀

2020.09.17

《惡之畫》:換位的觀看

於今年台北電影節首映,且作為台灣代表之一入圍國際新導演競賽的《惡之畫》,是陳永錤導演的首部劇情長片。《惡之畫》旨在探討作者、作品、觀者三者間的互動結構,導演初出茅廬就把劍鋒直指議論紛紛的社會議題:如果一件偉大的藝術作品出自窮凶惡極的罪人之手,我們該如何選擇我們觀看的立場?

Profile photo ofshouhouchingyang4321@gmail.com

15噸的書

2020.07.21

《藍色恐懼》:我是你,也不是你

我們可能曾是某個人的粉絲,症狀不一,或輕或重;不論是為何而來,都是一份真心寄託在他人身上,跟著他亂跑亂跳,不肯安歇。那份無處放置的心意,私密得無人能體貼入裡地相印,於是一張張扭曲困惑的臉孔雖然步步貼近,卻終還是無所獲而去。

Profile photo ofallytyhuang@gmail.com

黃郁書

2020.04.23

《出走布魯克林》:帶著歷史傷痕,找尋自我的可能性

像哈西迪社群這樣牢牢記得集體受害的過往,將之刻印成血脈相承的傷痛與憤怒,這讓社群無比團結,卻排外並整肅異己。於是,艾絲蒂的出逃,她到了柏林後的自由,發揮音樂天賦時的快樂,不僅是身為一個女性反抗了保守的宗教傳統,同時也是身為集體受害者的後代,勇於以自我、而非群體的面目而活。

  • 1
  • 2
  • 3

徵文比賽

釀電影 2019金馬影展 影評徵文比賽

  • 關於釀電影
  • 讀者服務
  • 服務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作者群
  • 歡迎投稿
釀電影

Follow Us On

facebook instagram line email

Copyright © 2025

有內容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