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 最新 李薇婷 2024.10.17 千禧後香港女同志電影:技術、物質與女同志再現 香港電影裡女同志再現的種種特色,我們可以將之看成限制,卻也應該承認其提醒我們「女同志電影」的標籤如果具有良性的果效,會否建立在肯定雙性戀情慾(而非將之排除並推向異性戀框架之內)、與女性議題的重疊(肯認女女情慾是女性成長的常見經驗,而非只關注有沒有發展完成)、肯定觀眾群對影像再現進行歪讀的合法性之上。 長江動物園 2024.10.16 【第 11 屆 TIQFF 台灣國際酷兒影展 】閉幕片《從今以後》:她們與「家」的爭奪 《從今以後》這段平實的生活場景令人心中感覺溫暖。如果你讀過白先勇的《孽子》,或許都知道「黑暗王國的青春鳥們」代表的是那群在二二八公園遊走的男同志。若我們將鏡頭轉向女同志族群,她們的處境常常更為隱蔽,生活狀態也難以用某種統一的標準來界定。 釀電影 2024.10.16 為何你從不在我看你的地方看我──《我心裡的太陽》凝視的回溯 世界也大半會以自己意識中的大他者制約,有意無意地壓迫著我們;縱然我們如此平庸與傷痕累累,仍希望當我被看見而成為圖像時,不僅能被那些溫暖的目光看見,也能讓目光中的美好,在凝視必然的回溯中,循環往復地以彼此溫暖的視線,編織出那幅心裡的太陽。 釀電影 2024.10.15 【2024 新北市學生影像新星獎】入圍紀錄片選評──勇氣與誠意兼具的紀錄片探索之旅 約翰・伯格說過:「我們注視的從來不只是事物本身;我們注視的永遠是事物與我們之間的關係。」紀錄片作者無論是以自己或他人為主角,關注的核心均離不開人與人、人與事物之間的關係。這些紀錄片作品帶領我們注視著生活週遭的人事物,關注他人亦反思自我,在此同時,也讓我們看見拍片者的勇氣與誠意。 釀電影 2024.10.15 【2024 TIAF 臺中國際動畫影展】短片篇:透過奇思異想,覓得遁逃之地 當才華與藝術是賦予生命力的跳動色彩,同時也是眾人極力想掙脫的束縛。再怎麼熱愛的事物,倘若燃燒到極致也會成灰,但萬象的脈動也許能讓我們再次感官這個世界,或讓創作者感覺到自己被溫柔地擁抱,即使只是一顆松鼠遺落的橡樹果。 文字裡的貓 2024.10.14 【第 11 屆 TIQFF 台灣國際酷兒影展 】台灣酷兒短片競賽入圍作品:錯身而過,對話游離的正發生 多元成家擁有許多不同的面向與形式,在同婚法案通過後,現代社會正在重新賦予「家庭」二字新的意義。無論在這些同志影像中所提出的話語是曖昧或狂放,憂鬱或抵抗,都是試著將 LGBTQ+ 族群的故事從被主流異性戀歷史給邊緣化的支流中一一找回,並重新放置在平等的位置,同樣學習面對婚姻、家庭的生命課題與對話交流。 1 ... 34 35 36 37 38 ... 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