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01

By 楊 鷺

《七月返歸》:第一天,新世界

《七月返歸》作為「mm2 新導演計畫」的三部曲終作(前為《濁水漂流》、《窄路微塵》),導演謝家祺多年來以「中環塔倫天奴」、「離家奇遮」為筆名說鬼,他的首部劇情長片以九〇年代香港火車廣告的靈異故事為外核,舊瓶裝新酒,內核包裝了香港自離散後的政治、社會現況,更多的隱喻還在於面對無聲底下,對看似幻象的美麗新世界的揣懷。

自九七回歸後,因中國的電影審查制度禁止渲染怪力亂神,使港產鬼片的產量急劇下降,在這趨勢裡,這部片的出現無疑令人感到欣喜。綜觀全片,編導謝家祺也因小說家的身分,善於將多重隱喻包裝在片中,除了故事前段可以用驚悚元素滿足一般喜歡看商業類型片的觀眾,也能在電影後段滿足喜愛拆解符號的電影影迷,片中的喻言給了想像的空間,也讓電影的深度更難以參透。然電影中的演員演技卻令人感到有些遺憾,雖找了知名演員白靈出演鄧蕙蘭一角,可為配合粵劇演員的角色設定,白靈在片中展現極為用力、誇飾的表演方法,與其他演員的表演難以平衡;初次主演男主角的江𤒹生雖表現中規中矩,但也不至驚艷,整體而論都是電影中稍嫌可惜的部分。

《七月返歸》講述自幼有陰陽眼的榮仔,常受班上同學排擠,母親鄧惠蘭一直覺得榮仔是撞邪了,甚至帶他去宮廟欲關天眼,長大後的榮仔跟隨舅父移居加拿大,多年都未曾再回到香港。一天,榮仔突然接到從香港打來的電話,母親因為自殺而昏迷入院,榮仔決定回到香港探望母親,卻發現母親的舌頭被剪掉,令他感到十分疑惑。榮仔回到幼時舊居,接二連三的怪事卻不停上演。

《七月返歸》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提供

《七月返歸》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提供

故事巧妙地運用倒敘的方式,在榮仔回到香港的第一天,以「第七天」的字卡為始,隨著故事進行倒數回到「第一天」。在看片當下,觀眾通常會直覺地認為這意指人死後靈魂會於頭七日返歸的習俗,但仔細推敲,便可層層拆解更深一層的故事隱喻。香港自九七回歸到 2021 年的反送中運動,七月總有大事發生,未曾平靜,而用鬼片論及七月的香港,欲影射的社會現況便不言而喻。

片中第一段以回憶的方式講述榮仔幼時因為陰陽眼被同學欺負,連帶導致母親蕙蘭被鄰居街坊側目,並使用帶有「分離」之意的水梨連結母子之間的關係,以滾落一地的水梨預示兩人將走向分道的結局。另一場戲裡,榮仔被蕙蘭帶到宮廟關天眼,在法事的過程中,廟方人員不斷用燒燙的法器打在榮仔身上,換得榮仔哀嚎著:「我再也不敢亂說了。」揭示出榮仔將在噤聲中與母親形而上地分離,同時也隱喻著「即使看見了,也絕不能說出口」的社會現況。

現已成為大人的榮仔回到小時的住處,在隔日目睹了住在對面的胖叔叔疑似中邪自殺的慘狀,鄰居議論著胖叔叔是因為去了七樓才受到詛咒。

關於七樓的詭異傳說也讓他不斷想起可怕的回憶,年幼的榮仔也曾上過七樓,看見小朋友手搭肩膀玩著火車遊戲和「狐狸先生幾多點」。火車遊戲源自 1992 年的九廣鐵路廣告,當時傳出畫面上的孩子比實際拍攝的兒童演員多一個的都市傳說,成為當年港人共同的恐懼。《七月返歸》於片中再次搬演當時的鬧鬼傳言,「狐狸先生幾多點」則是更深一層的政治意義。

《七月返歸》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提供

《七月返歸》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提供

遊戲一開始由狐狸先生從一點到十二點選定時間,其他小朋友則按照狐狸先生喊出的時刻走步數,步伐可大可小,但都得向前,直到狐狸先生喊出十二點時,狐狸先生會開始抓人,小朋友得跑回遊戲的起始線,若被狐狸先生抓到,即成為下一輪的狐狸先生。

以遊戲回望近年的香港,正如身在極權統治下,欲起身反抗的人民,而這似乎也意味著在統治者的倒數下,試圖靠近自由的青年們的大限已到,那隻跑得最遠的領頭羊,便會成為秋後算賬、殺雞儆猴的第一人。可當反抗者被統治者(狐狸先生)抓到後,只要決定與片中的多數人一樣,割掉舌頭,加入新世界,他便能如同遊戲般,成為下一隻狐狸先生,讓權力永遠輪迴下去。集權統治的恐懼,便將永無消散之日。

如果恐怖片必然帶著一種超現實的荒謬感,那影中人所遇的荒謬便和現世相同。像《香港製造》指涉著時代底下的反抗,更像《大象席地而坐》裡韋布和于城的一場對話,韋布說:「我還能怎麼辦呢?」,這句話正是時代底下的香港人面對人間所遭遇的荒謬,而香港人正是在一個過於殘酷的人間裡,翅膀折斷,卻仍欲站起的無腳鳥。

《七月返歸》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提供

《七月返歸》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提供

長大後的榮仔出了七樓電梯,看見的卻是五光十色的幸福場景,如改編自赫胥黎著作的同名影集《美麗新世界》所呈現的上流社會的交歡之景。這是否也代表著《七月返歸》實為一部反烏托邦電影?

回到片中,面對死去的胖叔叔,大樓房客皆表示驚恐與哀悼,唯獨鍾伯與鍾婆仍笑得光明,經營紙紮店的鍾氏夫婦,在連年出事的鬼大樓生意興隆,面對榮仔的回歸,鍾婆也熱情地招呼榮仔,並說自己從小就認識榮仔,可榮仔卻完全不記得這對夫婦。

看著鍾家店內的紙紮屋裡幸福美滿的一家人,榮仔心生羨慕,這似乎也在鍾婆的盤算中,隨著故事進行,觀眾得知鍾伯希望榮仔遠離大樓內的小男孩宇仔,然榮仔卻發現宇仔與他有著相同的能力與際遇。

《七月返歸》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提供

《七月返歸》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提供

在故事後段,蕙蘭甦醒了,榮仔帶著母親一起回家,卻迎來一場大型的人柱祭典,這場充滿邪教感的大型聚會,揭示了整部片所有隱喻,也確立了這是一部反烏托邦電影。回溯全片七日內所發生的事情,自榮仔回歸的第一日,他只是大樓的訪客,是擁有自我意識,如異質般的存在。可如同《美麗新世界》的設定,烏托邦並不允許「自我」的存在,只能是「我們」。於是胖叔叔上吊自殺、發瘋的女人跳樓尋死,一再揭示著必須將「自我」獻祭,才能換得走進新世界的門票。直到第六日,所有死去的人都回到祭典上,一齊喝下如《美麗新世界》「soma」藥丸的熱湯,麻痹痛覺後再剪下自己的舌頭,完成獻祭。

這讓筆者想起佛教經典《十八泥犁經》中提及的「拔舌地獄」,倘若在世之人挑撥離間、誹謗害人、巧言相辯以及說謊,在死後將墮入此層地獄,被小鬼用鐵鉗夾住舌頭給拽下。與傳說不同的是,拔舌地獄是為了讓罪人在贖罪後能重獲新生,因此以痛苦的折磨作為懲罰,而祭典中則是直接將舌頭剪斷以成就失語,使新世界的居民不再擁有「說」的能力。然而,加入新世界的居民看似是獲得了新生,可如此的世界,究竟是新生還是真正的人間地獄?

最終,在祭典上成為人柱的宇仔,亦代表著新希望的死去,而眾人喝下代表新生的血液,也將在「新世界」裡獲得永生與安定。

《七月返歸》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提供

《七月返歸》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提供

相較前段故事中各種類型恐怖片的嚇人技法,這場祭典更讓人毛骨悚然。也是在這場戲中,身穿白衣套裝的鍾婆,第一次喚鐘伯為「鍾哥」──如果將「鍾哥」以粵語發音,其音譯近似「中國」,而鍾婆的造型,似也影射著前香港特首林鄭月娥。

但我們還有最後一個問題,也是最後一個令恐懼無法消散的安排:電影從開頭的「第七天」隨著劇情倒數至「第一天」,七天內所揭示的香港現況,是從身處異世界(外國)來到新世界(香港)的第一天(字卡第七天),歷經自我殞滅,在認清現實後決心抵抗的第六天結尾(字卡第二天)。望著最後一張「第一天」的字卡,仿若正告訴身處新世界的我們:隨著影廳燈亮,人該如何面對屬於我們的「第一天」?

《七月返歸》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提供

《七月返歸》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提供

劇照提供/金馬影展
責任編輯/黃曦
核稿編輯/張硯拓

!釀電影金馬六〇專題,請往此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