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20

By 括號君

這不是催淚電影,這是你我也許都經歷過的愛情──《花束般的戀愛》

電影始於 2020 年:分別坐在兩桌的兩對情侶,正在看著第三對情侶,而恩愛的第三對情侶正一人戴著一隻耳機,愉快地聽音樂。第一對情侶裡一臉看熱鬧的菅田將暉,對著女友碎唸著:

「用耳機聽音樂,左右聲道聽到的聲音是完全不同的,所以他們兩人聽到的音樂是完全不一樣的,假如他們真要一起聽,應該是要把音樂傳給對方,然後戴上自己的耳機再同時一起按下播放鍵」──坐在另一桌(第二對情侶)的有村架純,也是這麼對著自己的男友說的。

「不行不行,我要去跟他們說」,菅田將暉與有村架純兩人分別同時站起身,啊,注意到了,「是他/她!」──互看一眼,像是摸摸鼻子也分別坐回位子。

這是編劇坂元裕二及導演土井裕泰,在 2008 年合作過日劇版《我的野蠻女友》,2017 年合作當年度的話題日劇《四重奏》之後,首次合作電影作品《花束般的戀愛》的開頭片段。

原本日本預計 2020 年冬天上映的《花束般的戀愛》,因為疫情,延置到 2021 年的一月底上映。但是延遲上映,沒有讓電影人氣因此消散,而是上映後隨即引發熱烈迴響,除了蟬聯六週票房冠軍,票房超過三十五億日圓,上映三個月,票房仍在排行榜十名內。

從片名就已經告訴我們這是「純愛電影」的《花束般的戀愛》,能拿下這樣的好成績,確實證明了:它並非只是找來熱門演員在大銀幕談情說愛、並非只是一時的熱門話題作,《花束般的戀愛》確實讓許多觀眾得到情感上的共鳴。

十分恰好的,近年來個人風格強烈(長篇對白、具有深意的金句)、以「電視劇腳本家」身份活躍的坂元裕二,暌違三年,也在 2021 年三月交出了他的電視新作:《大豆田永久子與三個前夫》。但與《花束般的戀愛》上映後引發的效應不同,由松隆子主演的《大豆田》雖然口碑極佳,但收視不盡理想,平均收視率以 6.1 %作結。

這可以說明一件事:目標觀眾客層以及風格的不同,讓坂元裕二今年在大銀幕與小螢幕分別取得的好成績,也有很不一樣的結果。

主角是離婚三次的建築公司女社長(工作幹練也很可愛)的《大豆田》,像是喝來溫醇的紅酒。電影《花束般的戀愛》則讓觀眾看到一對情侶,從青春大學生身份的熱戀相愛,經歷了就業、職場痛苦,以及兩人心態上的轉變,最終分手──有時像是甘甜的水果酒,有時像是苦澀的啤酒。

推動《花束般的戀愛》這部電影的功榮,要歸功於菅田將暉。若不是菅田將暉看完《四重奏》後,決心一定要與坂元老師合作,十多年前就曾有「兩位大學生從美好青春到職場殘酷的愛情故事」這個點子的坂元裕二,最終不會塑造出這樣一部、有著菅田及有村兩位演員自我特色的電影成品。

不過,《花束般的戀愛》在票房上的成功,其實更要歸功於編劇坂元裕二及導演土井裕泰,因為他們都曾是日本電影 21 世紀第一個十年,曾風行過的商業類型「tearjerker」催淚彈片的創作好手:前者與行定勳合作過當時帶起催淚彈電影風潮的《在世界的中心呼喊愛》劇本,後者則是《現在,很想見你》電影版以及夏川里美名曲改編電影《淚光閃閃》的導演。

青春的少年少女,在最好的時機相遇了,那些有如蔚藍般晴朗的戀情(或是親情)是他們生命中最美最美的記憶,不過,因為某個不幸契機(多半是生病&匆匆不告而別),讓他們經歷痛苦的生離死別,就是因為經歷過美好,從高潮降至低谷,才能讓觀眾因為情緒起伏一起與角色走向最後的悲劇時,會感到格外悲傷。

當然,你可以說,這不過是為了悲劇收尾而刻意做出的俗濫效果,也可以說,這不過是為了煽情而煽情。但不可否認,拍出這些意圖逼出觀眾眼淚的催淚彈電影的創作人,在戲劇節奏或是情感共鳴上 ,太懂哪邊需要讓觀眾感覺輕鬆、哪邊需要加強悲劇感──他們都是熟捻「soap opera」公式的箇中好手,在當年賣座的催淚彈電影裡,展露出工匠般的巧藝。

十數年後,當催淚彈電影已不再是日本電影主流(雖然近期我們還是能看到菅田與小松合演一部由中島美雪催淚名曲改編的電影《系》);當坂元裕二已經因為各種電視劇推舉為日劇金句大師;當土井裕泰仍然是許多熱門日劇的幕後推手(比方說《月薪嬌妻》),前半段仍有催淚彈電影公式的《花束般的戀愛》,顯然走出了一條新路:

一條能以「平實風格」打動觀眾的純愛系電影道路──不需要生離死別,它甚至在電影開頭,就直接告訴觀眾「這對情侶已經和平分手了」。

擅於在故事置入當下流行物品細節的坂元裕二,在《花束般的戀愛》一一細數 2015 年到 2020 年最流行的娛樂文物,讓本片儼然成為日本近代娛樂文化發展史。喜好作品的眼光,讓兩人氣味相投:

把押井守當成神,喜歡蘑菇帝國的歌,《黃金神威》連載是滋養他們熱戀情感的肥料。兩位喜好各種娛樂作品的男與女,因為喜好太過相似,他們覺得彼此心意互通,也是他們青春愛情的起點。

但就像他們為了玩《薩爾達傳說 曠野之息》而買 Switch,原本期待兩人在下班時間可以用 TV 模式一起玩,但彼此的相處時間,已不再是閃閃動人的大學時期可以任意揮霍,求職壓力、職場壓力、各種社會現實壓力接踵而來,在不知不覺間,兩人玩著各自的《曠野之息》進度──變成只能獨享的掌機模式(或是一人在玩時,另一人便戴上耳機做自己的事)。

原來,他們的愛情相處,兩人自始至終都像是各戴一邊的耳機,只是各自聽著自己想聽的聲音。

即使過程再怎麼美好,再怎麼不捨,雙方的心態與立場,以及在乎的事物也逐漸錯開。日常生活相處時的彼此消磨,最後,導向了兩人的分手結局。

從宣傳企劃開始就主打「純愛」的《花束般的戀愛》,沒有過度的煽情:和平分手,和平收尾,彼此仍是最了解對方的人,只是不適合在一起了。用各種貼近日本當代流行的事物,在夢想與現實之間拉扯的壓力,讓年輕觀眾產生共鳴。

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有轟轟烈烈的愛情,那些看來美好的愛情,如同花束,知道它仍會有凋謝的一天。但看過它最美的樣子,凋謝後,偶爾會在紅燈前憶起那個吻;偶爾會在細雨夜,憶起那個擁抱。

也許,戀愛的美好,其實不在開始,也不是結束,而是一段段回憶以及一個個細節,那些經歷,會在你的記憶裡留下美。

當年催淚彈電影的推手之一導演行定勳,在 2020 年交出與《花束般的戀愛》同為文藝男女戀愛史的電影作品《劇場》。主題雖然相似,但解釋愛情糾結的述說手法,卻大不相同:《劇場》在最終幕用了「後設」敘事,而《花束般的戀愛》是在純愛電影的標準公式,構想出你我也許都經歷過真實(也樸實)的愛情,就像是嫻熟的大廚端出拿手好菜。

文青風也好,金句王也好,商業也好,純愛也好,《花束般的戀愛》不需要激催淚炸彈,讓觀眾感受到寫實愛情裡的瑣碎細微,以及美麗與哀愁。

全文劇照提供:車庫娛樂

《釀電影》日劇專題「往事與重奏」帶你探訪經典、關注新戲,系列文章請點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