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6

By 釀電影

「透過貓眼,看見巨獸」

觀看家庭電影,經常像在看一部驚悚電影,片中角色如何成為一面鏡子,致使其形象與對白皆如手術刀般,庖丁解牛地將我們的皮肉、骨血曝曬在強光之下,血淋淋地解剖家庭中的創傷與記憶何以透過電影復魅。

尤其,家庭中的家父長形象,更作為具政治性的象徵,而我們能否透過電影,去打開那一扇通向家庭的鑰匙,在開門/鎖門之間,望見巨獸,但不成為巨獸?

此次《釀電影》的「父親節」專題,以 6 部不同年代、國家、語言的電影,望與觀眾一同透過電影的貓眼,見巨獸也見其傷痕,更看見信仰崩壞後的重建,重新召喚我們與真正的父親的連結。

《飲食男女》電影劇照/劇照來源:CATCHPLAY+

《飲食男女》電影劇照/劇照來源:CATCHPLAY+

《推手》電影劇照/劇照來源:CATCHPLAY+

《推手》電影劇照/劇照來源:CATCHPLAY+

《與老爸再看一次李安的「父親三部曲」》

撰文/xuewen.jpg(朱學文與朱爸)

編輯推薦:當作者學文的朱家同「父親三部曲」的朱家,始終沉默而難以親密,此篇影評的可貴之處,便在於作者透過親身的實踐,「真正」以行動與父親共同觀影、共同書寫,以進行一場華人家庭式的奇異和解之路。

▍爺爺走逾兩個月,正逢年節,我邀請老爸陪我重看一遍李安的「父親三部曲」,分別是 1991 年的《推手》、1993 年的《囍宴》、1994 年的《飲食男女》。

除了找爸爸看電影,也決定邀他一起寫作,無非是希望他能從中得到慰藉,畢竟相較於我,爸爸可能有更深切的感觸。當然,我也意圖透過電影與書寫如此隱晦的方式,來表達我那彆扭的情感。但我想,這不是適合團圓與家人一起看的電影(笑),而且我用既拙劣又過分直白的態度表現著:「我們來揭開傷疤,一同解決華人家庭的問題吧!哈哈哈哈哈哈哈!」


《日麗》電影劇照/劇照來源:東昊影業

《日麗》電影劇照/劇照來源:東昊影業

《日麗》電影劇照/劇照來源:東昊影業

《日麗》電影劇照/劇照來源:東昊影業

金黃色的永恆片刻,即是《日麗》

撰文/黃曦

▍父親隱遁,以前我覺得他沒用,現在才發現,在這座堅實的大山背後,他僅僅只是靠著對家庭的愛苟活了下來。但只要是這樣就夠了。我不能說這樣不穩定的父親與童年生活並未對我造成傷害,卻也是因為這份傷害,我越是疼痛,越能感受到曾經的父親曾經那麼努力。

電影靠著音樂道盡卡倫的心理狀態和求救訊號,最後一顆鏡頭,卡倫走向走廊盡頭,回到忽明忽暗的派對裡,那或許是他遺失的一部分靈魂所在之處,曾經年輕時的歡快與混亂,曾經的幻夢。電影其中一幕,卡倫踉蹌地朝著暗夜裡的海前進,消失在海中,那或許不是真實,也或許是在他的幻夢裡,早已死過千百次。


《星際效應》電影劇照/劇照來源:IMDb

《星際效應》電影劇照/劇照來源:IMDb

《星際效應》:我不願作時間的幽靈,讓愛你變成回憶

撰文/顏采葳

▍呂迪格・薩弗蘭斯基(Rüdiger Safranski)在《時間之書》裡提到:「憂慮是我們的時間經驗裡一直在運轉的器官。」人類害怕「來不及」,害怕時間帶走一切、深怕錯過。我們和《星際效應》描寫的 2067 年的人類相同,總是惶惶不安地凝視著沙漏,因為渴望永恆。無論是對靈魂的存在、不滅之相信,還是宗教所信仰的復活,都標誌著這股內心深處的慾望。時間不可逆地流動著,像是迫使我們不斷經歷與面對著失去。如沙漏中的每一粒沙,失去動能那刻,時間便溜走了。它是生命的消耗,同時也是歷史與記憶的佚失,無聲地更往被遺忘的虛無境界遁入。

庫柏在成為一個父親之前,懷抱著飛行的夢想,後因糧食危機,成了只求生存與養家、努力耕作的農民。他仍不時眺望著那個沒能實現的遠景──他的眼光在天上而不是地上,是夢而不是日常──眼見空中飛掠黑影,他不假思索地起身追逐,那架無人機就是庫柏決意出走的預兆。他眼裡未熄的光,指引著他在充滿重重障礙的農田裡無懼穿梭,也因此當布蘭德教授邀請庫柏加入任務,他的無法拒絕與內心掙扎,我們了然於心。


《我的鯨魚老爸》電影劇照/劇照來源:車庫娛樂

《我的鯨魚老爸》電影劇照/劇照來源:車庫娛樂

《我的鯨魚老爸》電影劇照/劇照來源:車庫娛樂

《我的鯨魚老爸》電影劇照/劇照來源:車庫娛樂

《我的鯨魚老爸》:當我生命中唯一一件美好的事

撰文/Lizzy

▍人是否真能被另一人拯救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命戰役要打、有自己的結要解,他人恐怕無法幫上忙,或許身為旁人,能做的只有盡力去愛、盡力去在乎而已。《我的鯨魚老爸》裡的各個角色,不論自認是信仰者(例如艾倫與湯瑪斯)還是無信仰者(例如查理與莉茲),他們最終都相信些什麼,並且願意為了那個信念無悔付出,至於一切是否徒勞,已經不是重點。

《我的鯨魚老爸》是個好悲傷的故事,就如導演的《噩夢輓歌》、《黑天鵝》與《母親!》那樣令人難過,但電影最後那道刺眼過頭的陽光,讓觀眾相信,查理終於解脫了。我知道,這救贖有點廉價、那道光好俗氣,但我也知道,導演只是想將我們從查理的悲傷故事中拯救出來、暫時抽離,如同艾莉的文字先前如何一次次將父親從深淵中拉起。


《父親》電影劇照/劇照來源:IMDb

《父親》電影劇照/劇照來源:IMDb

《父親》電影劇照/劇照來源:IMDb

《父親》電影劇照/劇照來源:IMDb

《父親》:他活在當下,因為再無其他選項

撰文/Lizzy

▍身為觀眾,我們有時會低估如霍普金斯這般年長的老演員能產生多大的潛力與爆發力,他就是英國現代詩人狄蘭.托馬斯筆下那位「不要溫和地走進那良夜」(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的人──片中的安東尼已經無法分辨現實,但安東尼.霍普金斯卻在這般高齡之時,傾注琢磨了一輩子的才華,清醒而精準掌握演出的每一道力,以及每一次幽微迅速的情緒轉換。

尤其他在電影最後的演出,實在太令人震驚,從焦慮憤慨到完全卸下心防像小孩子般哭泣,只在轉眼之間。那一幕的安東尼離現實越飄越遠、越來越不理解發生何事,但完全認知到自己的狀況有多糟。他好像將要永遠被凍結在那房間裡,也像是早已消失了。世界不停地走,製造新的回憶,他則像琥珀裡的蟲子,命運早已完成,不會再有新的篇章,直到他終於也消失在自己的腦袋裡。


《顛父人生》電影劇照/劇照來源:IMDb

《顛父人生》電影劇照/劇照來源:IMDb

《顛父人生》電影劇照/劇照來源:IMDb

《顛父人生》電影劇照/劇照來源:IMDb

《顛父人生》:瘋癲父親不合時宜的愛

撰文/陳芷儀

▍《顛父人生》敘事有陰性溫柔,背後操刀的,是首位橫掃歐洲電影獎的德國女性導演瑪菡・阿德(Maren Ade)。她仔仔細細花了三小時,其實只想說一件事,無論眼下急著在做什麼,偶爾停下來看看腳下為何踩著這條路,也回頭看看一路看顧著我們,卻將我們越看越遠的父母,即便他們不太擅長表達情感(而我們也不太會),無非也只是希望我們健康快樂,如此而已。

我私心還是最喜歡片尾那段兩人在家後院的對話。Winfried 看完他母親的遺物後,對女兒說:

「活著的意義是什麼?問題是,人們總是汲汲營營於很多事,但忙著做這個、忙著做那個的同時,生命卻不斷流逝。我們該如何才能把握住時光?有時我坐著會回想起,妳小時候是如何學騎腳踏車,而我還曾追去公車站才找到妳。當這些過去後你才會理解,那些時刻只存在當下,錯過就不再復返了。」

專題策展/黃曦
參與作者/xuewen.jpg、黃曦、顏采葳、Lizzy、陳芷儀
劇照來源/CATCHPLAY+、東昊影業、IMDb、車庫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