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采葳 做設計也寫影評,遊走於影展與日常間,試著成為自己。任何有趣合作歡迎來信:📧mcguffinyen@gmail.com 常用的標籤 #影評 #橫山家之味 #釀影評 #釀電影 #電影評論 2025.06.06 下一站不是天國,而是此刻:是枝裕和的生命凝視與影像哲學 是枝裕和的作品,從不聲嘶力竭地逼問生命意義,也不急於給出標準答案。他總以近乎透明的敘事,讓角色在看似平靜的生活中翻攪出潛藏的情緒波紋。無論是《幻之光》中望向喪葬隊伍的由美子,還是《下一站,天國》中坐在長椅上的望月,這些凝視的瞬間,都是他在透過鏡頭,邀請觀者一同停下來觀看,試著辨認自己的真實。 2024.11.21 《關於愛的練習》:我愛你,其實是要說給自己聽的 少有人發覺,愛情在我們生命裡劃出一個又一個的節點,其實都是每個人階段性檢視自我的最佳時機。其所指向的道理也很簡單,即是如果有一個人不好,兩個人就會不好,感情就會出問題。說起愛這件事的真實面貌,與童話故事中王子與公主後來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相比,其實還有那麼一點點不堪。 2024.09.21 《狂人皮埃洛》:在關係共處之道上逐漸偏離 高達電影作品裡的女性形象總是難以捉摸,而故事中的男人也往往深受這神秘感的召喚,而「愛」便是理解自己與對方、穿透秘密的唯一途徑──費迪南對瑪麗安說:「我無法和妳真正對話。妳沒有思想,只有感情。」瑪麗安則回應道:「不對,感情中就包含了思想。」 2024.08.08 從洞穴寓言出發再看《新天堂樂園》:重新拾起愛與真實 《新天堂樂園》是懷舊電影的萬花筒,也是多多的生命河流。人生時光與電影時間相互纏繞,我們也像在一場又一場的夢裡醒來。洞穴寓言和沙瓦托的人生一樣,回應了「為什麼我們需要電影」──電影雖是虛構,但作為現實世界的反映,它是讓我們拼湊、理解真實,也瞭解自己的重要途徑。 2024.07.09 《橫山家之味》是──彼此都是彼此的負擔 在充斥著大大小小遺憾的大人世界,孩子的眼光不曾被批為涉世未深,反是在看盡一切後竭力留住的珍稀事物,而這也是是枝裕和對生命的相信。在名為「人生」的這部電影當中,認知到終點與遺憾的必然以後,或許更能抓住心繫人事物消逝前的那一幀,珍惜它,而後在剩餘的日子裡,不斷不斷細細品嚐──這就是橫山家的味道吧! 2023.11.23 2023 新北市紀錄片獎(三):在影格裡夢想、打造,並深深記得「家」 這次新北市紀錄片獎有三部優選的作品,同時用一種深情卻遠遠眺望的眼光,記下臺灣這座寶島上人們對「家」的種種念想,而這些景致與我們息息相關,觀者甚至可能與被攝者有類似的經歷,因此即使不 drama,仍舊很讓人共情。 2023.09.11 楊德昌眼中《青梅竹馬》的愛情是──在日益繁華的台北我們卻各自孤獨 楊導的作品都以感情生活或圍繞在其周邊的故事開展,但《青梅竹馬》應是與這最貼切的,因為它純然聚焦於一對戀人,卻又不僅止於此。這段愛情尚處於不知前途在何方的迴圈中。阿隆與阿貞在一段沒有愛的關係裡,宛若所有人在一個沒有自我意識、認同與希望的社會裡,面臨的停滯狀態是相同的,是沒辦法、也沒能力真正往前走的。 2023.02.13 那尋覓海洋之心的男人起初也只是貪婪──談《鐵達尼號》沉船的真正意義 《鐵達尼號》往往淺白地因它災難的性質被視為一警世寓言,然而這艘夢幻之船儘管乘載著人類主宰世界這類的癡心妄想,往往更容易被忽略的,是 Jack 與 Rose 的相愛與天人永隔紮紮實實提供給觀眾,當認為自己的存在岌岌可危時,被救贖的不二法門──那就是「愛」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