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 編輯室 甜寒 2020.02.03 2019 釜山電影節|世界盡頭的紀念品,其一 妳因為貪圖便宜,住進了電影中心北方一兩公里處一片霓虹的汽車旅館區。從機場來的路上一下車,行李還差點被魯莽的計程車司機載走。雖然離電影院近,反而交通不便,每天得匆忙搭計程車來回。妳和她第一次說話的當天晚上,她注意到妳在路邊攔計程車,笑嘻嘻地跟著坐進來。妳沒有拒絕她。 完整閱讀 釀電影 2020.01.21 上擂台寫影評──金馬徵文評審的點點滴滴X頒獎典禮|活動側記 2020 年第一季的釀電影講座【上擂台寫影評|金馬徵文評審的點點滴滴X頒獎典禮】在上週六(1/18)順利舉行,在本次「釀電影 X 2019 金馬影展影評徵文比賽」擔任評審的楊元鈴、謝佳錦、張硯拓皆來到現場,除了和大家分享評審過程的心得,也談了從事影評多年的心路,從寫作初衷到社群時代的文章特質變遷⋯⋯ 完整閱讀 CharMing 2019.12.25 2019 東京影展|以影像賦予故事新生 電影可以反映出世界的真實,但是日本更多數的是改編自小說的虛構。在前篇〈2019 東京影展|鏡頭內的真假與虛實〉介紹的是遊走於「真假」與「虛實」之間的日本電影,但是另外一部分,改編自小說、漫畫、舞台劇的電影,導演透過影像重新賦予這些故事新生⋯⋯ 完整閱讀 CharMing 2019.12.25 2019 東京影展|鏡頭內的真假與虛實 今年六月,電影《新聞記者》在日本全國只有143間電影院的「中小型」上映規模下,創下兩週約2億日圓的票房紀錄。在此,驚人的並非數字,而是在2019年參議院選舉開出戰後次低的48%投票率、日本普遍「政治冷感」的形勢中,《新聞記者》卻以「政治」為題,揭露日本近代已發生、或現在進行式的「真實社會事件」。 完整閱讀 Pony 2019.11.01 多元迸發的創作生命力:實驗、聲音及動畫|2019 高雄電影節【短片競賽台灣組】總評 在今年的競賽中產量較高的劇情短片,卻難以找尋到一部令眾人都拍案叫絕的作品,儘管創作者們的不同嘗試值得肯定,但仍然都不夠完整。反而在實驗、紀錄、動畫的類別上,明顯看到台灣電影創作者試圖打破影像框架,也將自身經歷化作敘事枝枒,通過影像的延展,鏡射當代社會的真實現狀。 完整閱讀 Kristin 2019.09.07 《歡迎光臨火星》:湯姆・漢克斯的創作宇宙 無論獻聲或演出,我們身為看著湯姆・漢克斯電影長大的一代,一部部作品見證他的人生軌跡,年輕時有些愣頭愣腦又大智若愚,有些溫吞憨厚又不慍不火,近期詮釋的角色則無處不散發沉穩睿智、深謀遠慮的洗鍊之感。然而,從未想過有一天可以讀到出自他親手的小說,那些由虛構故事撐開的真實生命容器,成就一個似夢似真的宇宙⋯⋯ 完整閱讀 張硯拓 2019.08.31 【釀電影 2019 年 7~8 月號】主編的話 電影創作的藝術性與商業魅力,似乎總是兩根相悖的指針,只有很少很少的時候,兩者會相重合。今年,世界影壇的最高殿堂「坎城影展」把最高榮譽金棕櫚獎頒給了奉俊昊的《寄生上流》,因此我們策劃了「劃開家園的膿瘡」奉俊昊專題,試著從這位名揚國際的南韓大導演的創作裡,爬梳他的關懷。 完整閱讀 楊殿安 2019.08.30 金馬經典影展|嬉笑怒罵見真情、時代篇章見風采:蘇菲亞.羅蘭與狄西嘉後期新寫實電影 一路走來,狄西嘉當然改變了,隨著影壇風向的轉變,他將社會寫實電影揉進了義大利強勁的喜劇傳統,在嬉笑怒罵中灼見社會困境與人性脆弱。他更挑戰了弘大歷史,《烽火母女淚》與《費尼茲花園》中奏出了時代的輓曲。不知不覺,狄西嘉離我們而去也四十五年了,我總覺得一代電影大師的影響力莫過如此,暮鼓晨鐘、發人深省。 完整閱讀 1 ... 20 21 22 23 24 ...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