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7.23
By 倉鼠球営業中
《紅豆麵包》上半場:軍國少女與非典型的晨間劇戰爭書寫
NHK 的晨間劇《紅豆麵包》(あんぱん,2025),無疑是今年日劇圈最具話題性的作品之一。這是 NHK 第 112 部晨間劇,卻是首次台灣與日本在串流平台同步跟播,令人不禁期待此種作法在未來能否成為常態。
除了播出方式的新嘗試,本劇另一令台灣觀眾驚喜之處,便是其故事原型來自大家即使沒有看過完整作品,也絕對耳熟能詳的《麵包超人》的作者柳瀨嵩。不過,由於製作方 NHK 電視台期待以女性作為主角,因此本次並非以「柳瀨嵩」為單一主角,而是調整為「柳瀨嵩與其妻子小松暢」兩人為原型的雙主角配置,並且在敘事角度上更側重暢。但小松暢的相關史料極少,為了讓劇情得以流暢推進,編劇中園美保加入了大幅度的原創,例如劇中青梅竹馬的設定便是架空想像,實際上兩人是長大成人後,在高知新聞社工作時相識,童年時期並沒有任何淵源。
因此,本作與其說是忠實呈現《麵包超人》的作者柳瀨嵩的生平,不如說是澈底向其所懷抱的精神與意念致敬的作品。

《紅豆麵包》海報/NHK《紅豆麵包》官網
描寫柳瀨嵩的故事,就等於描寫戰爭
晨間劇時常選擇以近代歷史人物作為題材,因此與二戰有關的劇情並不罕見,但本劇描寫戰爭的篇幅驚人地多。晨間劇的篇幅多半為 150 集左右,《紅豆麵包》從男女主角進入青春期開始,長達 40 集左右都聚焦在戰爭的書寫。雙主角的配置,也讓劇情中觸及的戰爭面貌較其餘晨間劇來得更為完整。
也由於晨間劇多半選擇女性主角,對於戰爭的詮釋因此聚焦於戰場的「後方」,著重戰爭對於生活各種面向造成的衝擊,比方《系子的洋裝店》(カーネーション,2011)談及無法製作洋服、只能改做軍服維生的窘境,又或是《花子與安妮》(花子とアン,2014)裡主角不願意在兒童節目裡播報戰爭新聞,因此遭受「不愛國」的指責。對於「前線」的刻畫則受制於敘事視角而明顯較為薄弱,就算有,也通常是以戰場上的親友口述或書信紀錄的形式呈現。然而《紅豆麵包》得以突破這點,主因便是前述的雙主角設計,不論是戰場的前線或後方,都分別能以暢與嵩兩人的第一視角切入。
柳瀨嵩本人曾被派往中國的戰場,並遭遇嚴重的糧食短缺,至親的弟弟也於這場戰爭裡喪生,可以說二戰期間所經歷的一切,對於他的人生、價值觀,乃至於日後的創作,都有著極為深刻的影響。製作人倉崎憲與編劇中園美保兩人都深知這段經歷之於柳瀨嵩的重要性,籌備期間因此格外謹慎,特別是在挑選飾演弟弟千尋的演員時,由於柳瀨嵩在多本著作都有提及自己與身著海軍制服的弟弟最後一次會面的場景,劇組基本上是以「是否能夠盡可能重現」作為選角的重要考量,因此在試鏡後選擇身形挺拔、氣質聰穎溫柔,令他們認為「非他不可!」的中澤元紀。

《紅豆麵包》劇照/NHK《紅豆麵包》官網
本劇也罕見地從 50 集到 60 集,花了完整的十集篇幅,聚焦在嵩進入部隊後遭受欺凌、抵達中國後加入宣撫班以繪畫劇場嘗試拉近與當地居民的關係、以及後援中斷導致飢餓瀕死的種種過程。其中最為沈重的集數,製作團隊甚至用心地特別移除風格繽紛、歡快的片頭曲,換上僅有黑白兩色的劇名標誌。
這段劇情,無疑是截至目前最精彩且縝密的一段,同時也反映在日本的收視率上──一般而言,晨間劇少有中期的收視率高於初期的走勢,加上此段情節極其沈重,很難想像相較於初期相對輕鬆的風格,會有更多觀眾願意在早上八點打開電視收看,但《紅豆麵包》的收視率卻在聚焦於戰爭前線的段落開始逐步攀升,七月初甚至創下單集的收視率新高,此一現象在日本也引起諸多討論。
為什麼劇情前期的收視率不高?
提到收視率,不得不說《紅豆麵包》在嵩被徵召入伍之前,收視率並不亮眼。前期收視率一度平均僅有 15.4%,在最近的十部晨間劇作品裡,僅高於上一檔由橋本環奈主演的《御飯糰》。
的確,本劇前期的劇情實在不能說是特別吸引人。開播之初帶有濃厚的典型晨間劇套路,而少女時期的暢也並不討喜(雖然這份「不討喜」其實是編劇有意為之,容後再詳述)。此外,或許是考量小松暢在與柳瀨嵩結婚之前曾有過一段婚姻的史實,編劇似乎有意拉開他們之間的距離,導致兩人之間缺乏化學反應,加上一人在師範學校住校,另一人則遠在東京的高等藝術學校,情節上自然發展為雙線敘事,卻也因此出現重心分散的問題。這類分頭推進的手法在影視作品裡並不少見,但本劇在操作上略顯生硬,導致觀劇時出現斷裂感,彷彿同時在觀看兩段彼此獨立的故事。
此外,前期雖然仍有亮點,但富有吸引力的角色與情節,都不在兩名主角身上,也造成了「比起主角,觀眾反而更期待配角出現」的微妙現象。

《紅豆麵包》劇照/NHK《紅豆麵包》官網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配角,無疑是暢的妹妹蘭子。蘭子是三姐妹之中個性最為內斂沉靜的,相比暢的活潑直爽,蘭子的心思總是隱藏得很深,包括她的愛情,以至於雖然她心儀從小就在家中擔任石匠學徒的原豪已久,卻始終不曾表露自己的心意。蘭子與原豪的篇幅並不長,卻堆疊得極為完整,從蘭子面對其他人提親的躊躇、母親看透女兒心思的憐惜、原豪入伍前兩人終於互訴衷腸,到最終獲知原豪戰死的消息,整段劇情裡所有角色都相當立體,也十分容易牽動觀眾的情緒。
劇中的蘭子,是由 2024 年以《極度不妥!》躍入大眾視野,近期又接連獲得藍絲帶獎、日本電影學院獎等諸多肯定的河合優實飾演。本次在《紅豆麵包》裡,又再次令人對河合優實的精湛演技佩服得五體投地,尤其是她面對原豪在遠赴戰場前的告白的手足無措,以及得知原豪戰死後情緒潰堤、淚流滿面的場景,不論是語調、情緒轉折還是落淚的神情,一切都處理得堪稱完美,讓人甚至有種「蘭子才是本劇主角」的錯覺。
成為軍國主義代言人的女主角
讓人產生這種想法,其實並不是飾演女主角暢的演員今田美櫻在詮釋上的問題。前文提及暢的不討喜,除了劇本編排之外,更關鍵的原因是:從當代觀眾的視角看來,暢是一名澈底被軍國主義洗腦的少女。
這樣的主角形象在晨間劇其實非常少見。絕大部分的晨間劇主角在故事裡,是思想最為「前衛」的角色:不受到傳統性別框架拘束、擁有超脫時空的獨立意識、具有走出屬於自己的道路的超凡行動力。將其放置於二戰相關的劇情中,也通常能夠洞察當時日本政府歌頌軍國主義的荒謬諷刺之處。然而,《紅豆麵包》裡的暢卻不是如此。

《紅豆麵包》劇照/NHK《紅豆麵包》官網
她依然有著典型晨間劇女主角的開朗、朝氣與活力,也確實勇往直前地朝著成為老師的夢想前進,但隨著戰情越發緊張,在師範學校裡,她的身邊越來越多歌頌為祖國拋頭顱灑熱血的聲音。最後,一開始僅僅懷抱著為士兵打氣的心情,手做慰問袋送往前線的暢,竟也被新聞大肆報導,成為所謂「愛國精神的表率」。或許連暢自己都分不清楚到底是真心相信這些想法,還是因為被推至眾所矚目之處而下不了台,不知不覺間,她也與鄰近的愛國婦人會裡的女性一樣,面對被徵召而即將遠去的青年,嘴裡說的是樣板化的「恭喜」、「請為國英勇奮戰」,而不是「一定要活著回來」。
受過民主、自由思想洗禮的當代觀眾,自然難以對本劇前半段的暢產生認同,看著她的言行,所感受到的更多是荒謬與不解。但中園美保編劇之所以選擇讓暢以此種樣貌出現在觀眾眼前,其實是為了忠實還原二戰期間人們所經歷的一切──越是直率、充滿正義感的人,在強烈的愛國氛圍之下,越容易走往極化的方向,而當時像暢這樣的女孩子,幾乎都會成為「軍國少女」。
當然,編劇形塑角色的手法,連帶影響了《紅豆麵包》故事前期暢的討喜度。不過畢竟與僅有十集左右的一般黃金檔日劇相比,晨間劇擁有更長的時間緩步描寫角色的成長,考量到本劇的核心精神是對柳瀨嵩的致敬,透過暢的變化,呼應戰爭對嵩造成的影響,在戲劇上其實是看似大膽卻相當合理的選擇,只是必須耐心等待全劇完結,才能深刻體會這段鋪陳所奠基的底蘊。

《紅豆麵包》劇照/NHK《紅豆麵包》官網
「我想要找到讓所有人都快樂的正義」
目前《紅豆麵包》已正式進入下半場,嵩與暢從在報社共事到結為連理的故事,以及嵩成為漫畫家,創作出家喻戶曉的《麵包超人》的過程,將是本劇接下來的重點。而作為上下半場的銜接,劇本特別在第 63 集安排從戰場回來的嵩與暢進行了一場長長的對談,透過對話揭露嵩經歷戰爭之後的心境:
「不能相信正義。正義是輕易就會被推翻的。
但是,如果這個世界上真的存在能讓所有人都快樂的正義,我想要找到那是什麼。
我想為大家帶來快樂,這麼一想,就湧現活下去的希望。」
《麵包超人》是柳瀨嵩在後半生所得到的答案。這個「超人」沒有帥氣外表,也沒有亮眼絕招,不像其他作品裡的主角一般擁有令人感到威懾的戰鬥力,但他總是願意毫不猶豫地撕下自己以紅豆麵包做成的頭,分給身旁需要幫助的人。比起強大,柳瀨嵩更希望出現在自己筆下的是一個即使充滿弱點,卻溫柔、良善,願意犧牲自己,為世界帶來更多快樂的英雄。
隨著二戰落幕,嵩與暢的故事也開啟了創作與重建的篇章,那句「我想讓大家快樂」聽來近乎天真,卻是嵩走過戰亂與飢荒之後淬鍊而生的信念。從創傷中誕生的《麵包超人》,會如何在戲劇裡逐漸成形?雖然前半段的劇本編排稍有不足之處,但對於不侷限在傳統晨間劇公式的製作團隊,我仍然抱持相當的信心,期待下半場能夠延續深度,讓《紅豆麵包》成為不只是在戰爭刻劃上充滿企圖心的作品,也是結構與情感兼具的完整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