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 最新 Lizzy 2019.06.25 《火箭人》:一場繽紛絢爛的內省之旅 《火箭人》讓觀眾進入強叔的腦袋,觀看他的困境與感受,從劇情走向看得出來,身為製片、籌畫本片多年的艾爾頓・強給了編劇與導演不少空間去呈現他生命中的黑暗面,這樣坦然的態度特別令我感動──他已大步跨過種種低潮與難關,破解成名的詛咒,逃過悲劇音樂家的命運,接受每一面的自己,因此能夠抬頭挺胸面對過去、侃侃而談 甜寒 2019.06.19 愛因米而死 :關錦鵬 《地下情》 以女人起始、展開的電影,女人卻一個個離開故事,結尾在兩個男人間看似誠實的私語,評斷一切的透徹,卻鏡頭失焦般模糊了自身面目──感情荒涼在電影的每時每處已經如此分明,何必特別指道?或許正是這種模糊,讓《地下情》乍看有楊德昌都市男女的苦悶冷澀,卻是關錦鵬一貫的不問原因、不想批判,只願沉溺在人與人的混濁中。 蔡曉松 2019.06.18 2019 北影|台灣短 SHOW 單元|三兩刻間,探照台灣的明日新銳 2019台北電影節承續去年開始的「明日.臺灣」單元,在「台灣短SHOW」中選映八部風格各異的臺灣短片。短片資源有限,包裹放映,向來並非每部都能投觀眾所好,但篇幅短小,在短短二、三十分鐘內就能看到創作者的嘗試。其中能見的影像力道與議題尖銳度,比起被商業考量磨掉稜角的院線電影,往往能帶給觀眾更鮮甜的啟發 于念平 2019.06.12 那隻試圖挑戰上帝的蒼蠅:《莒哈絲的漫長等待》 另一個四十年過去了,我們離二戰又更遠了,它將不再傷害任何人了嗎?以下讀者要看見的不會是「傳奇女作家」莒哈絲,就像她自己曾在散文集《寫作》中寫過的:「我是平庸,平庸的傑作。」她的惡與善良、憤怒與愛、誠實與謊言都應是被展開好好討論的,這樣我們才知道為何去揭發「痛苦」對她而言比和平還要重要。 黃祥昀 2019.06.11 後設電影作為一種歷史方法 – 以展覽《影像的謀反》與許家維的作品為例(下) 我受懷特的啟發,認為歷史學者根據各種事實編寫出的故事並沒有比藝術作品更加真確,兩者在知識論的標準上是同等的虛構。不論是藝術家或者歷史學家對於歷史的觀點都是一種「敘事化的過程」,這個過程因為敘事結構與意識型態的預設,而產生不同意義和角度的史觀。 黃祥昀 2019.06.08 後設電影作為一種歷史方法 – 以展覽《影像的謀反》與許家維的作品為例(上) 2018年由黃香凝所策劃的《影像的謀反》於臺北當代藝術館展出,挑選許多具有後設電影手法以及多線式敘述的錄像作品,討論影像的力量如何介入政治,反抗既有的權力架構,並重新想像過去與創造未來。本文試圖由思考錄像藝術的敘事結構以及展覽的呈現方式,是如何創造一種「另類的歷史方法論」 1 ... 242 243 244 245 246 ... 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