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 最新 甜寒 2020.09.22 雄影 2020 短片競賽|台灣組(一):哀樂少中青,有時還有大公雞 作為看長片遠多於短片的人,同時也在思考著,我想看什麼樣的短片?我們需要什麼樣的短片?除了未來(或已經是)劇情長片、紀錄片導演的「練手」、養成之外,短片結構無法像長片那麼複雜,亮點、刺點、甜蜜點也無法流長或洶湧,它有什麼以小搏大的優勢嗎? 沈怡昕 2020.09.21 愛的龜兔賽跑──《消失的情人節》 在愛情裡沒有誰輸誰贏,贏也得是雙贏,輸了肯定是兩敗俱傷。《2046》說過:「愛情講究的是時機,時機是很難拿捏的」。不斷錯過表白時機的烏龜,要怎麼讓兔子愛上她呢?陳導深知王家衛式「求敗」之美,畢竟,在「愛,無能」時,我們總是覺得自己慢了一點,又或者快了一點,時機是很難拿捏的。 于念平 2020.09.19 文學閱影展 2020|時而像是無母的孤兒:寺山修司的三大地獄 不停地尋訪、不斷地再創造,將母親、不倫之性與地獄圖結合,寺山修司都是為了標誌、甚至榮耀母親缺席的存在。但每創造一個新的影子,那影子的主人似乎就更退居幕後,最終,他甚至為自己的母親創造了一種難以言喻的神秘感。許多人以為,他的母親早就去世了。於是他也說,《田園死神》就像是他為母親挖的墳⋯⋯ 泰賀 2020.09.17 《惡之畫》:換位的觀看 於今年台北電影節首映,且作為台灣代表之一入圍國際新導演競賽的《惡之畫》,是陳永錤導演的首部劇情長片。《惡之畫》旨在探討作者、作品、觀者三者間的互動結構,導演初出茅廬就把劍鋒直指議論紛紛的社會議題:如果一件偉大的藝術作品出自窮凶惡極的罪人之手,我們該如何選擇我們觀看的立場? 婉兒Cari 2020.09.16 女影 2020|台灣競賽單元:新世代的「沒關係」青春 縱然這三部片鏡頭下的年輕個體都乍看自我且稚氣未脫,但在種種看似消極的「無理取鬧」背後,其實都承托著頑固的個人信仰。比如《未命名》中的改名執念,《她他》中一點都不可信的七夕傳說,《家庭式》裡參加畢業旅行的小執著。分明都是小到不值一提的瑣事,卻在片中被主角捧在掌心珍視,且卯足了勁追逐。 謝璇 2020.09.15 提煉桃園魂,打造屬於市民的桃園電影節──專訪總策展人鴻鴻、節目統籌林珏竹 本屆桃影的年度主題「川流不息」為財團法人桃園市文化基金會在標案中明訂的方向,鴻鴻在這四個字中找到與桃園這個城市的連結。桃園市由於大型國際機場座落而為「國門」,具有交通要塞、與世界串流的特性。「也住著許多新住民、移工以及外省與客家各族群人口,桃園的確是多元環境的代表。」 1 ... 224 225 226 227 228 ... 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