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22

By 橘貓

從塑料山中透出微光——CNEX影展開幕片《塑料王國》

文/橘貓

藉由紀錄片的視角,我們看見鏡頭呈現出來的真實困境;在觀看的過程中,我們尋找自己與困境的連結。

從 2007 年開始,CNEX 以整合華人地區文化資源、建立紀實文藝資料庫為目標,逐年推動紀錄片徵案製作,並舉辦主題影展,將當代思想的薈萃、觀點的網羅,用影像記錄在銀幕展開的史冊卷軸上,寫下「給下一代太平盛世的備忘錄」。

2016 年,CNEX 的年度主題為「承諾與承擔」。思考承諾,實則是釐清「責任」這個抽象的概念。道德上的責任從何處來?這個疑問影響了人們界定責任範圍的過程:在某個看似遙遠、不可觸及的困境裡,是否也有我們的留下的足跡?而當我們被迫直視困境時,也連帶影響我們承擔責任的意願。在今年(2017)的 CNEX 主題影展開幕片《塑料王國》(Plastic China)直指核心,將鏡頭探向中國的垃圾處理場,銀幕上展開的是一座由塑料垃圾堆疊而成的王國,在我們想像範圍之外的世界,彷若從另外一個空間被推送到我們眼前,《塑料王國》不只關心環境,更試圖為當代中國立下註解。

由 CNEX 監製出品的《塑料王國》,奪下 2016 阿姆斯特丹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特別獎,也在今年日舞影展大放異彩。然而,卸下影展光環,我們或許應該從其他地方開始認識《塑料王國》。

2008 年,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的王久良,以敏銳的社會觀察能力挖掘北京周圍的垃圾處理問題。他運用攝影專業,拍攝一系列影像作品,並完成了紀錄片作品《垃圾圍城》,在媒體的報導下,《垃圾圍城》引起廣大關注,也促使北京當局投入資金,著手整治都市周圍的垃圾處理場。在《垃圾圍城》成功之後,王久良開始在世界各地針對垃圾議題進行交流,2011 年,他在探訪美國的一間垃圾處理場時意外得知,眼前的垃圾最後都會被運往中國。

回國之後,王久良念念不忘「洋垃圾」的處理問題。他展開一年期間的調查,從河北到青島,結果事實令人吃驚:不只是美國,垃圾更來自世界各地。「任何一個已發展國家的垃圾,都能在中國鄉村的小垃圾場發現,那時候,我產生了一個非常直觀的印象:中國已經成為這個世界的垃圾場。」在一段訪談中,他如此說道。

緊接著四年,王久良開始了《塑料王國》的拍攝,並剪成了兩個版本的影片:28 分鐘的媒體版,與全長 82 分鐘的紀錄片作品,後者在影展放映,博得世界肯定。媒體版與電影版,差別不只在「短」與「長」,更是兩部關注面向截然不同的作品,前者呈現問題,後者則帶領觀眾見到人民的樣貌,生活在「塑料王國」中的人民。

區別媒體版與電影版,從攝影作品、媒體宣傳,到紀錄片放映,王久良運用多種項目的影音素材,去呈現出影像背後的真實問題。有別於媒體版,82 分鐘的《塑料王國》發掘更多層次,「塑料」的樣貌被往後挪移到電影的背景,觀眾將先認識生活在那塊土地上的人民,之後才理解問題背後的真實意義。

電影中,《塑料王國》的第一顆鏡頭發生在夜晚,天真無邪的孩子在塑料垃圾中翻弄嬉戲,試圖蓋出一個能夠禦寒的「垃圾屋」。沒有光的所在,孩童用手電筒提供照明,光線觸及之處,則盡是覆滿畫面的塑料垃圾,似乎只要猛一吸空氣,垃圾的腐臭味都能穿過銀幕,撲向觀眾。見怪不怪的孩童,繼續用光線照明。這道光線在大量的垃圾包覆下營造出一種詩意的空間感,與其說它是寄望改變社會的希望象徵,或許更像是一盞帶領觀眾發現問題的探照燈,打穿黑暗,而背後的景象又令人們不忍直視。

敘事並沒有對塑料問題的實際狀況著墨太多,反而把視角鎖定在中國青島港邊的一座塑料垃圾加工處理場,裡頭的兩個家庭在垃圾堆中生活,鏡頭跟隨他們的日常軌跡,滿山滿谷的垃圾就在背景中一動不動,時而又像鬼魅一樣奇襲觀眾的視線,挑戰我們想像中的生活型態。從飲用水、生活環境,甚至孩童活動的空間,「塑料」是電影中所有畫面的共同背景,銀幕上的塑料處理工人自述,他對自己的健康狀況如何被影響有清楚的認知,卻為了生活而不得不為。

電影的主視角,聚焦在十一歲的小女孩「依姐」。依姐對上學有所憧憬,卻苦於家庭的經濟問題,無法實現,只能在垃圾堆中翻找文字與圖案,透過被世界廢棄的「垃圾」,去理解這個世界應該有的樣貌。從兩個家庭個別成員的對談中,觀眾能看見其中的強弱關係。經濟劣勢的家庭無法取得翻轉地位的教育機會,而儘管是占優勢的家庭,也只能在期盼提升經濟地位的同時,交換自己的健康與正常生活。在畫面上,我們看到的是弱者間的相互消耗,工頭與工人、工人與他的兒女,他們手邊正處理著被世界遺棄的塑料,他們本身亦像是整個世界的「消耗品」。

《塑料王國》,英文片名為「Plastic China」,指涉的不只是被塑料垃圾覆蓋的中國,更是一個「Plastic」的強國形象。王久良將鏡頭視角瞄準孩童,拋出問號,中國在經濟發展迅速成長的同時,付出了甚麼代價?犧牲的是甚麼樣的人?得利的又是甚麼樣的人?電影最後,漫天大火無盡地燃燒,背景傳來稚嫩的童音:「那邊還在燒!」黑煙裊裊升起,卻不具美感,更像是詛咒。劇中人不帶批判地承受一切,因為那只是他們的日常一景。

據此,《塑料王國》呈現的是一個直接的問題面貌。對王久良而言,最直接應該負起責任的,會是能夠改變環境的政府當局,或是將垃圾傾銷至中國的已發展國家?引起關注,並質問觀眾:這是一個我們應當承受的代價嗎?或許正如火紅環保紀錄片《不願面對的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片名揭示的一般,遠離苦難、想像社會正迎向美好未來是我們的本能,而紀錄片的探照燈,揭露的永遠是被覆蓋住的困境,穿透通過那些被「塑造」出來的美好幻覺。

※    2017 CNEX 線上紀錄片影展在 giloo.ist    ※

蔡曉松,1995年生。

從事電影相關文字工作,評論、散文、訪談、電影介紹。國中開始撰寫部落格「橘貓【Orange Cat】」,發表電影觀後感想。持續藉由各式各樣的書寫方式,尋找自己與作品之間更深層的連結。

※                 ※                 ※

【釀電影】2017年9月號(訂閱方案請看這裡)(系列文章陸續上線!)
主編的話〉by 張硯拓

《無窮逼近的未來——銀翼殺手》專題

記憶的暗角:談《銀翼殺手》的黑色電影血脈〉by 桑妮
從《2009月球漫遊》和《銀翼殺手》,看人類走向無邊的荒涼〉by 馬欣
你,是「人」嗎?——從科幻電影關心你的身邊人〉by 希米露
特效登場時,我們看著的是什麼?〉by 唐澄暐
科技造樂的遐想與科技造人的迷惘:范吉利斯的《銀翼殺手》〉by 洛伊爾懷斯
〈回不去的英雄與鄉愁:從銀翼殺手到雷利.史考特〉by 楊元鈴
〈他看著風暴降臨:丹尼.維勒納夫〉by 沈怡昕

《影評人私釀》專欄

因為電影,所以做夢。〉by 香功堂主

《釀特務》專欄

從塑料山中透出微光——CNEX影展開幕片《塑料王國》〉by 橘貓

《釀影評》專欄

我們每個人心中的,那片《失樂園》〉by 周芷萱
《倫敦呼叫》:呼叫那些年你我的理想與熱情〉by Lizzy Lin 

※                 ※                 ※

看更多專為影癡而生的好內容,就一起來支持【釀電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