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 波波,廿年影癡、第三屆金馬亞洲電影觀察團成員,工作之餘小本經營影評網頁《阿瑪珂德與童年放映室》,此拗口之名從明日報新聞台、無名小站使用至臉書粉絲專頁,僅此一家絕無分號。 常用的標籤 #影評 #釀影評 #釀電影 #金馬獎 #電影音樂 2018.10.09 2018 高雄電影節|米洛斯.福曼──凝視瘋狂之眼 (《月亮上的男人》、《爵士年代》、《阿瑪迪斯》、《飛越杜鵑窩》)瘋狂在戲劇史裡是久久未癒的題材,它帶有浪漫的頹廢色彩、也具有迷人的顛覆力量。米洛斯.福曼藉助瘋狂撥開世俗的真相,讓人的內在暴露得赤裸裸。什麼時候赤裸裸不好了? 2018.04.25 魔女:一個嬰兒期與青春期試煉疊合的個體 魔女的故事,通常是將青春期少女的內在衝突,以視覺化的方式外顯,衝突的根源萬本歸宗地,歸納在佛洛伊德學派愛慾與死亡的陣痛裡。魔女有別於成年女巫,後者在做法施咒時仍保有內在自我與外在環境的完整界線,魔女卻常將自我與外界混為一談,自我能召喚外界、外界也回應自我,進而在全能感的錯覺下,與現實對撞,傷痕累累。 2018.03.14 電影原聲帶的「源」與「聲」 出生在五〇年代黑膠問世後的人,對理解「album」會有所困難,畢竟不論黑膠、卡帶、CD、甚至數位音樂,都已不具備成冊的概念。那是要去試想在 78 轉唱片的 20 世紀初期,每面僅能灌錄三分半的長度,要集結成原聲帶常需要超過一張碟的容量,因此將一套數張的 78 轉唱片,以書頁的方式收藏⋯⋯ 2018.01.17 《以你的名字呼喚我》:以詹姆斯.艾佛利的創作脈絡切入 唯有允許,能在「是要說出來,還是死比較好」的抉擇裡,在皮亞韋戰役的雕像前用三次「因為我希望你能知道」的呢喃,繞回彼此眼前。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