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 編輯室 釀電影 2024.04.05 釀私信:王安琪 ╳ 黃曦 #3「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用我的方式說我想說的」 拿出那件覺得在重要節日才能穿的洋裝,化個自己看了也舒服的妝,帶著說故事的工具,去創作、去分享,即使還咳著嗽,我也只能優雅地帶著鼻音說:這就是我,我的婚姻故事創作計畫是關於一個演員她⋯⋯ 完整閱讀 廖翊帆 2024.03.30 因為喜歡電影,總會相遇:我在《釀電影》的實習日誌 離開之後,回想這半年多來在釀電影的日子,記錄下在這裡的一切,感謝這些經歷成為自己繼續前進的養分。當初想加入的原因是因為喜歡電影、喜歡文字,如同面試完的心態,離開釀電影之後,緣分不會就此結束,因為愛電影,未來還是會在不同地方再遇見的。 完整閱讀 釀電影 2024.03.02 釀私信:王安琪 ╳ 黃曦 #2「毫無預警的」 在睜開眼睛與閉上雙眼的時候,想的都是關於寫作的焦慮。還沒有寫的焦慮,寫出來卻覺得不好的焦慮,寫不出來的焦慮。這些擔憂,終歸是我害怕自己其實不夠聰明,或是害怕自己退步,接著就會被淘汰,而淘汰的終極是丟棄。 完整閱讀 釀電影 2024.03.01 釀私信:王安琪 ╳ 黃曦 #1「不演了」 我想起斯特拉・阿德勒在《表演的藝術》一書中說:「只有當你拒絕把自己當作角色的時候,才是表演。在整個表演的歷史中,沒有人表演他自己。」長久以來,我把角色放在自己的前面,現在,我第一次產生了「演員為什麼不能演自己」的疑問,我甚至對什麼叫作「自己」充滿了問號。 完整閱讀 黃以曦 2024.01.25 循著夢路徑,想起你是誰──荷索小說《半夢半醒的世界》 《半夢半醒的世界》保留了小野田故事的梗概,卻是用荷索喜愛的「夢路徑(dreaming-tracks)」方式去逼近、還原那些日子。「夢路徑」是荷索喜歡的 Bruce Chatwin 寫澳洲原住民時講的,那裡的人在歌曲裡透露了真正的移動與橫越,由此寫下屬於人的地圖,而夢亦標示著這些軌跡。 完整閱讀 黃曦 2023.11.28 【編輯室報吿】金馬 60 總觀:電影作為關照世界的方式 拍下這些生命的電影工作者們,不斷地靠近世界上層層相疊的石頭山,將橫亙在你我之間,屬於家國、歷史、生命、個人的傷痕加以記錄,為的也並不只是記憶,而是揭開一些不該被無視的瘡疤,打開一道生命的縫隙,將一剎的真實永遠保存,望有一日,苦痛能真的成為過去。 完整閱讀 釀電影 2023.11.08 釀電影新刊【時間會告訴你】⇒ 放不下、逃不開的命運與執念 三十年前,作家艾倫.萊特曼寫下《愛因斯坦的夢》,為那位上一世紀的人類天才做了三十個「夢」,夢見不同運行規則的時空,及其中人們的心思。那之後,此書的討論度始終不墜;也有越來越多劇作者透過搬弄時間,探索人性可能的角落與極限。也一如《愛因斯坦的夢》,所有這些故事到最後,真正想談的還是我們這只有一次、人人公 完整閱讀 葉芷妍 2023.09.22 擦亮電影的火光:直擊《釀電影》實習生活的辛秘 「自由」是我肩負釀實習時最常感受到的,從插畫、影評、平面設計到採訪稿⋯⋯等等,大家的信任讓實習生活有了自由的形狀,可以盡情嘗試、觸碰各式各樣的工作領域~ 完整閱讀 1 2 3 4 5 ...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