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 編輯室 甜寒 2018.12.01 《傑克蓋的房子》:我如何學會停止厭惡並同情自戀者 拉斯.馮.提爾對他之前電影裡的角色是多麼惡劣,也就對觀眾多麼惡劣。影像上花言巧語地去製造聳動但可議的對立命題,去騙取觀眾的信任和恐懼,而進一步嘲弄了所有人卻迴避了他自己。他是他世界的例外,也是他所批判的世界的例外。但到了傑克,這形式和內容本身的無力,顯得太過溫和,而有點好笑起來。 完整閱讀 張硯拓 2018.11.29 【釀電影 2018 年 11 月號】主編的話 即使前路讓人憂慮,但在自己的領域中默默耕耘,盡可能發揮影響力,這是我們一直在做的,也會繼續做下去。此時此刻沒有喪氣的餘地,我們會繼續說電影、想電影、寫電影,希望從中找到更多牽起人心的方法,以及抵抗世界傾斜的力量。 完整閱讀 波波 2018.11.27 《你的臉》:蔡明亮層層穿透的注視 唯有語言在說與不說間抉擇、眼神在注視或迴避間閃爍、情感在保留或釋放間收弛,那才是直接注視內在靈動的時刻。這些靈動像是在透露被攝者內在有個偌大的空間,容許思緒在其間穿梭選擇,而當故事脫口而出的剎那,就像被打破的靜謐,空間存在的消息一哄而散。 完整閱讀 曾勻之 2018.11.22 左心房的消極戲劇:看《誰先愛上他的》與《大象席地而坐》 無論是夢中的峇里島,或是那隻席地而坐的大象,這兩部電影中的未竟之事,坍塌後便在他們心口上搭成了一台戲;一如貧窮的家裡突然有了一部彩色電視機,人們在餐桌上看著那些發生在千里之外的 Happy ending,一眼便能吃下一口憤怒,喝下一段苦難,直到終於嚥下一整個平庸、漫長的人生。 完整閱讀 桑妮 2018.11.22 《撞死了一隻羊》:吃著自己的夢的銜尾蛇 我們常常說電影是透過導演之眼在看這個世界,但在《撞死了一隻羊》的例子中,是夢的世界透過導演之眼在回望觀眾。本次金馬大獎已然塵埃落定,但萬瑪才旦與呂松野的造夢大法絕不該被忽視。 完整閱讀 Lizzy 2018.11.13 《賣場華爾滋》:小確幸不可恥而且挺有用 《賣場華爾滋》裡頭沒有富貴的大人物,大家都在討生活,對彼此困境心領神會,盡力互相扶持,老闆與上級盡可能包容屬下,同事間細心觀察彼此的問題並保護對方,這些人交織而成的生命故事,有詼諧幽默,但也有嚴肅的人生課題。德國新銳導演湯瑪士.斯圖伯替角色們建構出充滿善意與溫暖的空間,彷彿一個迷你星球般的世外桃源。 完整閱讀 黃以曦 2018.11.11 如露如電珍奇櫃──《地球最後的夜晚》 畢贛的作品讓我感覺到,他的電影,就是他的小小的世界、全部的世界。他並不真有那麼多要對/可對他人訴說的東西,他有的是在孤單之中經閱讀、感受而來的自己版本的對日常與生命的浸泡與享受,一種不為亦不必為外人道也的饜足。畢贛的作品所透露的作者形象,更像是個耽愛收藏與玩具的影癡、書癡,一個耽溺的男孩⋯⋯ 完整閱讀 鄧九雲 2018.11.08 《大象席地而坐》:生命雖是一片荒原,但所有人都活著 說故事是一種理解世界的方式,胡波從文字創作跨足影像,因為「世界是一片荒原」,所以他選擇在黑暗中挖鑿地道,往不太明確的方向前進。他每一顆精心調度的長鏡頭,都是親手鑽鑿出的軌跡,許多細小到不容許太多人穿越。而他的演員詮釋方法,不在釋放,在如何壓抑,以及怎麼在地道裡一寸寸地匍匐前進。 完整閱讀 1 ... 22 23 24 25 26 ...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