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單

  • 用影像鐫刻時間與記憶
    兩大藝術教父帶你重溫雋永

    feat. 臺北文學・閱影展

    導演沃克施隆多夫透過片段穿插的方式,轉化普魯斯特在小說中的意識流筆法,使人物所經歷的當下、過往回憶、奇想與幻想全都摺疊在同一個空間裡,線性時間與敘事結構也被一一拆解開來,使觀者沉浸在主角斯萬的意識與思緒的洪流之中。

    01 / 05

    這部關於普魯斯特小說的電影,在短短十天內拍攝完成,風格遊走於真實與虛構、自傳體影像與花絮記錄之間。如同導演於電影後記寫下的一段話:「有時候,我希望電影只要有演員、場地和幾件衣服,還有想聚在一起,創造快速且自由的東西的欲望就足夠。我們都經歷過第一次隔離,度過停滯不前的時間。這種被迫經驗的時間感,似乎與普魯斯特筆下消逝的年華相似,只能透過創作追憶。」

    02 / 05

    這是一場成人世界對童真的追捕,一趟走向童年幻夢的毀滅公路之旅。本片呈現戰後深陷歷史矛盾情結的社會情景,快速成長的工業化及資本主義侵蝕希臘國族引以為傲的文化與地貌,註定流浪的一代人,即便早已失去了精神上的原鄉,但在晦暗之中似仍帶著一絲灰濛微渺的希望。

    03 / 05

    本片為「巴爾幹三部曲」序章,安哲羅普洛斯以一段看似懸疑難解的尋人故事,藉由記者一角呈現邊境難民們有家歸不得、離鄉背井之人的悲傷際遇。

    經歷戰爭與出身邊界之人注定漂泊的宿命,強烈地盤旋在安哲羅普洛斯的作品中,身在歷史中的個人是否可能逃離這無止盡的探尋,生命該如何從中找到延續下去的動力?

    04 / 05

    前途未卜的難民孩童,看似平行時空的兩人在生命中的某一天交錯,共譜記憶。滿足了遺憾的人生,那些來不及珍視的情感、未能彌補的缺憾,當死亡成為比邊界更強而有力、無以跨越的阻絕時,追憶與電影成為渴求已逝去時光者的棲居之地,愛是唯一能穿越時空、穿透生死的力量。安哲羅普洛斯以詩性的語言,透過角色老詩人之心靈,傳達出他對生命的體悟與洞見,悲傷中仍帶有希望,苦澀裡仍帶有絲絲甜蜜。在湛藍的愛琴海前,生命之舞尚未停歇。

    05 / 05
  • 讓紀錄片
    做個夢給你

    feat. TIDF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教授完成了他的超時空實驗,以放映為行動,紙鈔做媒介,與百年前的菲律賓國父對話,將現代訊息傳送到過去改變歷史!導演親自出演,一步一步帶你走進荒謬狂想的科學假說,既科幻又穿越,領先韓劇 20 年!

    01 / 05

    歷史撲朔、影像迷離,在清晨的古巴大街上甦醒,聽大人小孩述說美帝國主義,一部影像開啟的戰爭如何影響至今?導演漫步在巷弄,訪談旁白堆砌出殖民不可及的夢,等待現實點醒。⠀

    02 / 05

    有時會在一片眼花撩亂中,突然被某個畫面或聲音打動而沉靜,導演巧妙運用巨觀與微觀、想像與記憶兩種尺度,重新觀看自己與世界的關係,在戲院裡一同感應,宇宙就是你的心。

    03 / 05

    遠在他鄉的遊子傳來問候,但最艱難也最無奈的,莫過於要聯繫你所深愛,卻已不在世上的親人,在想像中對著深淵不斷吶喊:「哈囉,你聽得見嗎?」,回應的卻是自己的回音。短短 3 分鐘,將好深好深的愛與思念表露無遺。

    04 / 05

    實驗影像大師比爾.莫里森(Bill MORRISON)經典名作,重新組合嚴重酸蝕的老膠卷,搭上迷幻配樂,化為一場絢麗如夢的視聽饗宴!更加碼新作《紫羅蘭之吻》亞洲首映,烈焰般跳動的炫目影像,沒看大銀幕絕對不行!

    05 / 05
  • 洪申豪的
    5 部不藏私
    真愛作品推薦

    feat. 洪申豪
    # 替你帶來好心情與活力

    這部片是我會一直重複看的電影,蓋瑞奇火力全開。如果《永遠在流浪》裡描述的那個人是吉普賽人就好了。

    01 / 05

    要以一種旁觀的、輕快的,同時銳利有型的語調講述內容沉重的故事,又不至於讓人覺得這樣的視角太為了娛樂效果或過於冷血殘酷,真的要有很強大的功力才做得到。我很喜歡柯恩兄弟作品中處理人物在生死處境時的風格,能夠感到很真實的角色的溫度,同時又有一種「這世界究竟是以故事為主」的冷靜。我很嚮往。

    02 / 05

    西恩潘+ J.Lo ,由奧立佛史東導演。關於一個地獄倒霉鬼在地獄錄整人紅不讓的故事。希望可以帶給你好心情。

    03 / 05

    我到兩年前才意識到, Liam Gallagher 是天生做搖滾明星的人,非常的後知後覺。這首單曲收錄在他即將發行的專輯裡,那個吉他、 Bass 跟鼓加上他的 Vocal 真的帥炸天。特別推薦他在 Jimmy Fallon 節目的現場。

    04 / 05

    雖然 35 歲之後才服了 Oasis ,但我還是 Blur 一生推。這張是 Graham Coxon 離團後的第二張個人專輯,更偏向當時的美國 Punk/Hardcore/實驗音樂的嘗試。傑作一張。

    05 /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