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單

  • 你的時代
    不是我的時代

    feat.府中15紀錄片放映院

    你要的真相不是真相。

    以越南移工阮國非遭遇警方追捕的槍擊事件為引言,並藉由外籍移工近年發生的工安意外、非法逃逸等新聞事件,探討東南亞移工問題。片中穿插當時警察槍擊逮捕過程的密錄器畫面,彷彿讓觀眾成為現場目擊者,試圖抽絲剝繭釐清真相,但是真相到底為何?

    01 / 05

    你的大哥不是我的大哥。

    描述新世代江湖兄弟的日常與愛恨情仇,是一部試圖為「類型片」賦予新風格的黑幫電影。李康生飾演一位剛出獄的昔日大哥,面對手下親信已自立門戶,崛起成為新一哥,加上各幫派爭搶地盤老大的離間計,往昔的大哥威嚴,還能重整勢力嗎?

    02 / 05

    你我的時代記憶。

    你還記得當年台北動物園的吉祥物,大象林旺爺爺嗎?本片首度揭露二戰期間,牠與孫立人將軍在緬甸戰場結下的不解之緣,以及日本近年於當地重修墓園,特地為林旺設立墓誌銘的動人畫面。

    03 / 05

    你的人生不是我的人生。

    阿富汗青年阿敏與家人被無情的戰火迫使離開家園,輾轉在不同城市與國家流離,不由得想起曾身為難民的童年回憶。影片同時觸及主角在流離人生之間的性別認同,以及對於追求同性情誼的不悔執著。這段真實人生際遇,也許並非你我皆能感同身受。

    04 / 05

    你的青春不是我的青春。

    吳彥祖出道第一部電影,片中更記錄馮德倫、舒淇和吳彥祖的青春容顏。楊凡導演用鏡頭捕捉著如花般的美少年,講述一段揪心的少年愛戀,被譽為BL電影始祖。這是一部不同世代觀眾,值得重溫你我青春時代的經典影像。

    05 / 05
  • 電影狂
    一定要認識的
    五位波蘭大導演

    feat.甲上娛樂

    波蘭傳奇導演傑西史考利莫斯基,不僅是位傑出的編導,也是演員、畫家。電影代表作品有柏林影展金熊獎的《出發吧!戀人們》、坎城影展評審團大獎《縱情狂嘯》,以及為他贏得威尼斯影展最佳導演獎的《怒海惡客》。2016年獲頒威尼斯影展金獅終身成就獎。年逾80的他創作力豐沛,今年以極具人文關懷、視覺生猛震撼的《如果驢知道》勇奪坎城影展評審團獎。

    01 / 05

    領軍「波蘭電影新浪潮」的國寶級大師,四度入圍奧斯卡外語片獎,曾榮獲柏林金熊獎、威尼斯金獅獎、坎城金棕櫚獎、歐洲電影獎終身成就獎等國際重要獎項,2000年獲頒奧斯卡終身成就獎。代表作品有「戰爭三部曲」:《一代人》、《下水道》、《灰燼與鑽石》,其中《灰燼與鑽石》被美國名導法蘭西斯柯波拉、馬丁史柯西斯列為心目中的影史十大影片之一。

    02 / 05

    以《藍色情深》、《白色情迷》、《紅色情深》三部曲電影深受國際影壇的喜愛與推崇,他的作品總有著引人入勝的故事、哲學道德的省思、傑出的配樂、唯美的攝影。1991年在法國拍攝的《雙面薇若妮卡》,以生命機遇隱喻國族認同,透過影像美學闡述宿命哲理,本片不僅為他打開國際影壇之門,並為伊蓮雅各奪下坎城影后。代表作品還有《機遇之歌》、《十誡》等。

    03 / 05

    今年適逢20周年的《戰地琴人》,改編自波蘭鋼琴家華迪史洛史匹曼的真實故事,波蘭斯基以此片贏得坎城金棕櫚獎及奧斯卡最佳導演獎。他的首部劇情長片《水中之刃》是二戰後第一部非戰爭題材的重要波蘭電影,離開共產主義統治的波蘭後,先後於法國、英國、美國編導多部電影,作品有《反撥》、《失嬰記》、《唐人街》,以及為紀念已故妻子莎朗·蒂拍攝《苔絲》等片,被認為是為數不多「真正的國際電影製片人」,但私生活備受爭議。

    04 / 05

    帕利科斯基定居英國40年, 2012年首度執導波蘭語電影《依達的抉擇》即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肯定。2018年的《沒有煙硝的愛情》橫掃國際各大影展,榮獲坎城影展最佳導演獎,並以非英語電影之姿一舉入圍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攝影、外語片三項大獎,成為繼奇士勞斯基、羅曼波蘭斯基之後,第三位角逐奧斯卡最佳導演的波蘭裔導演。

    05 / 05
  • 殘酷之外:
    戰爭在電影裡的
    多種面貌

    #臺大2O22議題電影院
    【影像戰留】電影片單
    feat.臺大電影節團隊

    將1954-62,阿爾及利亞反殖民獨立的史實搬上銀幕。本片當中,能夠看見導演吉洛.龐泰科法(Gillo Pontecorvo)受義大利新寫實影響的痕跡。新聞報導式的仿紀錄片風格、群眾的調度、鏡頭跟拍游擊行動的同時也讓我們一窺城市地景。此外,本片雖立基於反抗軍視點,仍然對法國軍政府維持中性的描述,將抗戰雙方的觀點作一平行呈現。

    01 / 05

    身為一個納粹治下的德國人,應該順應國族身份,抑或是為了追求人性與至善而抵抗——上述的探問在泰倫斯・馬力克的影像美學上,被表現為一種對自然和對世界的接近,宛如愛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式的哲思。鏡頭在觸碰、捕捉、冥想、向自然傾訴的同時,彷彿也就漸抵達了自我的平靜以及真理、在硝煙亂世之中闢出了一條向其他信念開放的出路。

    02 / 05

    色彩運用的高度節制、攝影機的運動始終無法真正探入角色內心,再再都呼應了梅爾維爾在《影子軍隊》欲刻劃的基調。綜觀全片,不僅「敵軍」的存在宛如影子,每一位反抗軍的成員亦是。那些在鏡頭下的一切行動——密談、脫逃、重振、叛徒處決,乃至於死亡,自始都是悄無聲息的。

    03 / 05

    如片名所示,劉別謙將《哈姆雷特》的劇本融貫整部電影;劇中劇的架構不僅與片中角色相互映照,更指向片外、指向「藝術作品」自身。一個波蘭小劇團為了防堵德軍的陰謀,劇團全員扮成希特勒與其手下,這本身就是一個具有高度反身意味的設計,由此成就了高明的喜劇效果。若說藝術有辦法戰勝極權,那也或許是因為前者容許人性、容許幽默、容許自嘲,從而也就有了機會,揭露那些本來無法被言說的。

    04 / 05

    在雷奈的首部劇情長片《廣島之戀》,我們已然能見到其日後作品所共享的時間與記憶母題:角色永遠都困於過去與現在的夾縫、片首片尾形成一閉合迴圈。身為新浪潮左岸派的代表人物,雷奈在《廣島》展現出高度現代主義的美學特徵。一方面像是回指現實當中戰後的廣島,另一方面,又像僅只是反映角色精神內心的影像語言,屢再地考驗我們對本片的解讀。選映此片為閉幕,亦是期許觀眾能就今年議題的「戰爭」是如何與作品自身的形式內容相關聯,作各種後設、開放式的可能思考。

    05 /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