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單

  • 腦動大開的
    瘋狂亞洲片單

    feat. 高雄電影節

    被譽為馬來西亞版《王牌冤家》的現象級藝術電影。年初在馬來西亞上映即成為票房大黑馬。突破記憶與想像的界線,快帶著他/她,看那場會讓你愛到難忘的文青神片。

    01 / 05

    一對雙胞胎姊妹深陷親情、友情、愛情羈絆。泰國雙胞胎導演將幽微輾轉的少女心事,編入張力十足的三人行中,惴惴不安的千禧末日倒數,蔓延於你我再熟悉不過的苦甜青春記憶。

    02 / 05

    《戲說台灣》加《寄生上流》再加《下女的誘惑》的驚奇組合!重現 1930 年代的越南宮鬥劇,上位無極限,刺激又過癮,打造你絕沒看過的超狗血神劇!節目總監 Ryan 私心推薦,今年雄影絕不可錯過。

    03 / 05

    以疫情時代為背景,揭開禁錮之下的身心慾望。喜歡《愛情萬歲》的你一定會喜歡,片中滿滿的性與愛,傾訴的卻是人在孤寂時的無限虛無。偷情的故事就先不多說,歡迎進戲院享受。

    04 / 05

    人生屎路一條,持續糞力打滾。在這部非同凡響地的超神日本時代劇裡,一起尋找黑白的人生中的黃金!請找「臭味相投」的朋友一起欣賞!

    05 / 05
  • 為這怪美的世界
    獻上短片

    feat. 2O23 高雄電影節
    #雄影短片競賽評審甜寒的推薦片單

    英文片名的「testament」,好玩地保留了這部短片的尖銳與模糊性:既是指可能盜用身分者和被盜者的「遺囑」、遺留物,又是這背後關於 image(影像、形象)的褫奪和掠奪,或是,「meme 是否在這個時代比 gene 更重要?」這類議題的「驗證」,甚至,那是否朝向一種新的神聖「盟約」⋯⋯?像是更具體版本的《藍色恐懼》加上《迷魂記》:盜用形象與影像者可以無限趨近於「我」嗎?但沒有這兩部電影的開展。加上一些類型趣味的點(比如身份錯置與身體恐怖的結合像 《疾厄》),整體更是一齣黑色幽默的自我觀察 essay。

    01 / 05

    這部作品展現了對文明的反諷態度,包括論述上那種粗暴的簡化,某種程度上像是一部更為怪誕的魯本奧斯倫作品(比如《抓狂美術館》)。然而,這種反諷透過形式上的怪誕和媒材的複合性,使作品呈現出一種獨特的不均勻感,有時過於緻密而濃稠,有時過於鬆懈而不經心,或許恰好能反映「文明」(或題名的「共和」)——在這種意義上,或許更像戴倫艾洛諾夫斯如何處理《母親!》。

    02 / 05

    《愛,無線》探討了記憶的執念:對記憶的迷戀與對人的掛念可是同一件事?我們通過掛念來愛,我們也通過愛來記憶,最終,我們迷戀上了記憶——也就是愛本身——並掛念著愛——也就是記憶本身。影片層層揭露又維持住這種雙面性:那是「人」之所以得以運轉的魔法,又是種裸露管線;是人偶,也是操偶師的裸露;是藝術品,也是藝術家;是世界本身,也是影子⋯⋯像是《她的回憶》(Magnetic Rose,1995)的諧趣版,溫情,又不懷好意。

    03 / 05

    《吉兒在哪裡》展現了檔案學選題可以精準,簡單而有效:一個影視史邊緣演員的電影人生加總,竟可以如《千年女優》B 面版。同時,這部短片也是形式的機械性運動何以感人的展示:把將欲自視覺邊緣逸出的演員從遠景和虛焦拉回中心,即使是簡單的定格、zoom in 的重複使用,都有種反面刻劃出「離心力」的感覺,令觀影的動作與影像的運動彷彿屬於不同的座標系⋯⋯再度要我們問出「電影是什麼」?影視史與個人史之間,那過快與過慢、真實無比與絕對虛擬、觀看時不可能般的太親密離開時逸出無窮遠⋯⋯的弔詭差距。

    04 / 05

    《另一面鏡子裡的夢中之夢》透過點陣圖、3D 建模、雕塑和失明孩童的訪談和獨白,用影像構成的單元和非視覺的感官性元素來還原或「碰觸」非視覺電影的模樣。像是反過來讓《愛麗絲夢遊仙境》系列的夢與鏡中住民去想像化外/畫外之人的「夢」與「鏡」質地,有其宣言與挑釁:不同感知,不同世界,要求著不同的敘事。挺適合與雙導演 Lucien Castaing-Taylor 和 Verena Paravel 的作品(比如《食人錄》)參照著看。

    05 / 05
  • 奪回自己的房間
    短打電影片單

    feat. TIQFF 台灣國際酷兒影展
    #𝐐𝐮𝐞𝐞𝐫 𝐈𝐧𝐟𝐢𝐧𝐢𝐭𝐲

    「怎麼有一性別的人得以享有平安和富足,另一性別的人卻要忍受貧窮和不安?」這是寫在《自己的房間》的第一節引言。即使我/妳一點也不討厭自己的身體,且會讓妳感覺到恐慌的,從來就不是裹在胸前的那塊布,更絕非是自厭或自憐,而是全世界都試圖定義妳靈魂的房間,殺死妳的新生——我說是啊,一顆心困在這樣被賤視的身體裡,究竟該何以安平寧靜?它就是那樣子,可能有點浮濫,卻仍有其存在之必要的電影。

    01 / 05

    本片帶有一種極為陰性的敘事方式,渴望自由而願意撲火、高飛,目的只是為了暫時地靠近自己的身體,奪回自己的房間。後半段的影像很魔幻,艷紅色的男人很美,像飛蛾,卻讓人感覺到痛。

    02 / 05

    它有點通俗,太過清晰,但終究在拉美酷兒電影裡,將性別身份與民族、歷史記憶沿著隙間密合的敘事仍是重要且質地特別的。「清晰」一詞即為,電影裡角色被戴上的面具究竟代表著哪一種刻板標籤,是至今仍無法辨明與釋疑的,究竟誰的困難更加困難,誰的苦痛更加苦痛?

    03 / 05

    這是主角 Casca 變裝生涯的最後一場表演,許久未見的兒子卻帶來意外消息,這個夜晚雖然不平靜,但在爭吵與對話之後彼此和解,同時更迎接了一個新生命來到世上。復古的視覺設計,搭配歌舞敘事串連起現在與過去,突破既定的家庭性別角色,在複雜的親子關係中接納彼此。

    04 / 05

    「Aikāne」在夏威夷語中,代表著同性別之間的親密情誼。海島戰士與外來入侵者激烈奮戰,受傷後被一個具有神秘力量的男子拯救,並且與部落並肩對抗下一個侵略者。以動畫帶領觀眾穿梭美麗又神秘的海洋世界,這個以 Aikane 為發想的傳說故事,描寫過去外來勢力如何以武力迫害當地居民,凸顯保護部落文化的重要,也代表了同性親密情誼的歷久彌新。

    05 /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