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 最新 黃曦 2024.11.19 從做回自己,到還可不可以是自己──專訪《從今以後》導演楊曜愷 即使《從今以後》拍的是家庭故事,但楊曜愷所欲指向的「家庭」,實際上是在大城市(香港)底下,有血有肉的個體(無論其性別、性向、年紀為何)。面對原生家庭的矛盾與疏離,片中嘗試拆解、重新賦予真正意義的家,便是在傳統觀念與律法所定義的血緣之外,真正支撐一個人的存在意義的,禁得起考驗的重組家庭。 關天林 2024.11.18 《壯遊》:帝國園遊會或異域遠遊夢 《壯遊》已解構為「碎遊」,grand 的幻想落地為 ground。導演如導遊,但真正的導遊卻可能是我們的旅遊潛意識——開拓眼界、尋找真我、療癒⋯⋯旅遊已成跨國資本機器的一部分,我們的熱情與自由,都在為一個更隱密、更無孔不入的帝國輸血延命。你想看什麼壯觀風景,想聽什麼壯麗故事? 范亦昕 Eartha Fan 2024.11.18 《女兒的女兒》:面死,迎生,孵石頭 《女兒的女兒》以小女兒范祖兒的逝去展開整個故事。女兒的逝去,胚胎的誕生。迎生面死之際,是天地未開的混沌期間,如濃霧鋪滿雙眼,當悲傷的暴風襲來,被宣判獲得胚胎監護權的金艾霞,直直落入渾沌。這樣一個胚胎究竟代表什麼?它尚未著床也還沒發展,沒有意識與靈魂的此刻,它是生命也不是生命,它究竟是什麼? 怒怒心理師 2024.11.17 《影后》:誰說女演員,只能是孤獨的玫瑰? 看似遙遠、高高在上的女演員,內心所煩惱的事,同樣關於七情六慾,想被肯定、陪伴、理解、接納。私密卻又普遍的孤獨描繪,恰恰避免劇情走向樣板化的勾心鬥角。這是《影后》的優秀之處,不把「女演員」當成只能窺探奇觀的途徑,也不讓女演員變成一種完美服膺於新女性形象的功能性符號,而是細膩地勾勒她們有血有肉的那一面。 花神沒有咖啡館 2024.11.17 《虎毒不》:從生活細節映照社會現象,恐怖片般的母職日常 《虎毒不》方方面面、裡裡外外地讓主角淑貞接受年輕職業母親可能遭逢的困境,一個女人,承載著眾生相,初為人母迎接新生命的期待與喜悅,與實際學習當母親時的憂慮、恐懼和戰戰兢兢,形成強烈對比。陳小娟道盡了媽媽們害怕被扣上不夠有母愛之大帽,而不敢大肆喊出的辛苦。 阿潑 2024.11.16 《餘燼》:他們只是拍了一部電影,沒有把真相交出去 他們假設「受害者」只有憤怒,假設仇恨累積會引發極端作為,而後產生破壞性結果。這確實是可能的,但太單薄,對人性的認識不夠深。這放置在真實存在於台灣社會中的政治案件當事人及其後代身上,更讓人無法理解──解嚴將近四十年,哪位前輩或後代是這種情緒、反應?自白色恐佈歷史在民間談述以來,又有誰說過要玉石俱焚? 1 ... 28 29 30 31 32 ... 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