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 最新 CharMing 2019.12.25 2019 東京影展|鏡頭內的真假與虛實 今年六月,電影《新聞記者》在日本全國只有143間電影院的「中小型」上映規模下,創下兩週約2億日圓的票房紀錄。在此,驚人的並非數字,而是在2019年參議院選舉開出戰後次低的48%投票率、日本普遍「政治冷感」的形勢中,《新聞記者》卻以「政治」為題,揭露日本近代已發生、或現在進行式的「真實社會事件」。 雀雀 2019.12.22 等一個許光漢,新劇《想見你》讓台灣女孩都想拋棄另一半 「每接演一個角色,一開始一定都會有磨合期,它不會那麼穩定,就跟新認識一個朋友一樣,一開始會不熟。」儘管自認是個慢熱的人,許光漢也要逼自己盡快跟對方變熟:「越演越熟的過程中,慢慢你直覺地就會知道這角色是會做什麼、不能做什麼。對我來說,穿脫角色的人格都會需要一些時間,我盡量在讓這時間縮短。」 吳思恩 2019.12.21 《燃燒女子的畫像》:凝視一瞬,記憶永恆 隨著瑪麗安娜的身影在艾洛伊茲心中逐漸清晰,甚至越發固著,兩人注視對方的神情不再是非自願的,也非工作需要,甚至可說是藉由這個名義,明目張膽地對視起來。野宴上的火來得突然,就這樣竄上艾洛伊茲的裙擺,而她依舊直直地望著心上人之所在,在那個保守的年代,這樣的感情只能是灼身惡火。 艾莫西 2019.12.17 美麗新世界影展|社群上決定你是誰:《社群動物》 社群平台提供這世代公平的起跑點,卻也帶來了更多困惑。同樣一件事為何有人做會受歡迎,其他人做卻不會?分享帶來的比較隨處可見。公平的入門方式卻不等於得到公平的結果,但問問哪一代人誰不是呢?《社群動物》對三名主角的選擇別具用心,透過三種背景帶我們看見想在社群上成名這件事的難以掌握。 沈怡昕 2019.12.17 她的「杜撰」日記:《寂寞診療室》 多數人不一定是毒蟲,自認沒有創作小說、音樂、詩詞的天賦與餘裕,但每天在捷運上我都無限感慨,我們每天活在自己和別人的 ig 限動之中,我們「暴露」成癮,暴露、被暴露自我。我們活在虛構中,彷彿我們都是小說家。對我來說,整個時代都是酒鬼,我沉溺一種藉由通訊軟體吸食的酒精。 吳思恩 2019.12.09 如何超現實地紀錄──《布紐爾 超現實人生》 電影導演的眼睛是溫柔抑或殘酷的?他們總直視殘破,試圖捕捉人間萬象,用演繹或紀錄來呈現一個地區的人文面貌。布紐爾紀錄了這個國境邊界的荒蕪與悲涼,而《布紐爾 超現實人生》則是從一個粉絲的視角試圖望進布紐爾的眼睛,望盡他的心靈。 1 ... 247 248 249 250 251 ... 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