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 熱門 涵柳 2023.08.24 莒哈絲《印度之歌》:音畫分離的電影實驗 執起導演筒的莒哈絲,同樣拒絕陷入男性導演的創作思維,她把攝影機當作鋼筆、把聲音和影像當做文字,繼續執行著顛覆性的文學實驗,藉由聲音和畫面的分離,用「痛苦的書寫」解構傳統電影用時間和空間建立的線性敘事,引導觀眾進入私密的女性內心世界:跳動的慾望、擺動的歡愉、死亡的驅力。 陳穎 2023.11.28 《填詞撚》的「撚」國語怎麼唸? 《填詞撚》是一次亮眼而清新的嘗試,關於如何在台灣進行粵語保育、如何向台灣翻譯香港,以及港人本已複雜,但在他鄉更形矛盾的身分認同可以成就什麼樣的創作,變化出什麼樣的可能性。重點並不在於確認「撚」字的國語讀音,而在於粵語的「撚」原來也可以是國語的「人」──當這個「人」是以帶有廣東腔的國語讀出時。 釀電影 2023.09.12 詹傑 ✕ 李劭婕 #6「不止息的角色功課」 曾經聽過老師用莫努虛金(Ariane Mnouchkine)大師的名言來砥礪我們,他說莫努虛金大師曾說自己若有任何一刻對走進排練場大門感到倦怠,那就是她要離開劇場的時刻。事實上,我時常有覺得要去排練好煩喔、今天要做某項工作很厭世的感受,如果用大師的標準,我早就該結束我的劇場工作了。 釀電影 2023.09.12 詹傑 ✕ 李劭婕 #5「當一個老派又瀟灑的人」 回到源頭,我想還是你說的,我們都得問自己,真的對每一天都感到快樂嗎?因為那才是更重要且貼身的提問。因為有這樣的快樂,我對抉擇不抱怨,願意承擔抉擇帶來的後果,能夠自我提供滿足和肯定。有天,覺得夠了,也可以瀟灑離去,不用被夢想牢牢綑綁。 雀雀 2023.10.24 《往影裏去》、《午夜節拍》與《送行》──2023 新北市學生影像新星獎入圍劇情片選評 凡是年輕人都會拍片。曾幾何時,拍影片已經變成跟作文一樣的當代必備技能,只不過從影片變成電影,在故事上需做影像文學性的堆昇、在技術上有攝影美學與演員演技和美術、造型、燈光乃至動線⋯⋯等等環節的並具齊需門檻,形式上則仰賴著創作者的才華有無,作品能不能迷人是鐵錚錚立見的,一切環節皆能打磨、也需要打磨。 xuewen.jpg 2023.09.26 旁觀與介入的觀看方式,談酷兒影展《公寓之眼》 攝影作為一種減法的藝術,就是在發揮景框的影響力,導演巧妙地運用了兩者的關聯性限制住觀眾的視線,有意識地引導、暗示,再進一步引誘觀眾的想像──先去理解景框內發生什麼事,再去揣測景框之外的世界。 1 ... 23 24 25 26 27 ...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