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17

By 芸芸

《小曉》:成為完整的自己有多難?

薇芳(陳意涵飾)是女人,卻不是母親,這是我在觀影時最直白的感受。

故事流過了她,反而帶我看到了身為寂寞女人的掙扎,而不是身為人母的糾結。她似乎只想當女人而非成為母親。之所以壓抑,是因為人妻和人母的雙重身分已經壓得她喘不過氣,或許這也是為什麼,電影海報上的題字寫的是:「如果沒有妳,我是不是能做自己。」。

隨著年紀增長,我們真的有越來越完整嗎?

小曉(林品彤飾)的故事是在不倫關係中持續揭開的,她的媽媽在婚姻以外的關係裡,反而更努力地盡到身為人母的責任,或是說,這段不倫的關係反而幫助她成為了更好的母親。倫理長綱的界線似乎不再只是直直一條線,反而像毛線團般,糾纏著這個女人的不同面向。

我最近常常在思考,愛本該是最有包容性的情感,愛情卻是最排他的一種愛,兩人世界裡總容不下一粒沙子。但,電影中混亂的三角關係難道就不是愛嗎?眾人如缺角的圓,相互補上彼此的缺口,而愛就在老師、媽媽、女兒之間艱難地流動,他們在社會體制外尋找自己呼吸的空間。

雖說他們是因為各有缺口,才能彼此填補這個三角形的關係,但這世界上真的有如此健康又完整的人,可以像完美的圓一樣,不需要他人來填補自己嗎?

《小曉》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小曉》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我的另一半最近和我分享了他在 Eliot Page 的自傳《佩吉男孩》裡看到的一段關係,他問我:「 Page 愛上了一個有另一半的女明星,女明星的另一半明知道他們之間的關係,卻還是對 Page 很好,為什麼三角關係裡可以沒有傷害?」,我想這是因為愛是流動的,當我們被擱置許久的某個面向被好好接住時,我們似乎也更有勇氣去愛了。在兩人關係裡,我們是不可能完全愛著彼此所有的面向的,這時如果其他面向可以被他人接住,我們也才能成為更完整的自己吧?

回到電影,或許這也是為什麼小曉在最後告訴老師「她不會選你的啦!」,媽媽誰都不會選,老公、戀人她都選擇不表態,這樣的三角關係扶著她成為一個女人,也能繼續愛著女兒。與其說這是母女的故事,不如說這是一個女人在諸多社會給予的角色框架之間拉扯,尋找自己的旅程。

《小曉》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小曉》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我的母親曾經是在三角關係中受傷的一方,但反觀我的成長過程,每當我有穩定的對象時,我反而拼命地想出軌,這些在我腦中細小的觸手,總是在脆弱的時刻偷偷地爬出來佔據我的理智。為什麼渴望成為傷害媽媽的女人呢?我厭惡這樣的自己。我曾經自暴自棄地決定要捨棄慾望,這樣就不會引來任何關係以外的凝視。只要放掉那些不被愛的面向,就能正常地活下去了吧?可儘管如此,我還是一次次沒有例外地喜歡上了關係以外的人,就像身上綁著彈力繩,越是否認自己的情感,就是在逃避那些未曾被接住的自己;越逃,反作用力越大,永遠還是得回過頭來面對自我。

我不知道薇芳這個角色的過去,只是看著她隨著劇情的推動,一次次地在生活的夾縫中生存。故事中,只有一台鋼琴象徵著她曾經的天地,可是卻被婚姻惡狠狠地剝奪。在我看來,她並未厭惡自己的外表,反而是大方地繼續展示自己的美麗──和我做了相反的選擇,她義無反顧地踏入了和老師的關係。看電影時,我只是一直在想,為什麼曾經有機會的我沒有那麼做?反而只敢躲在自己的文字背後梳理著情緒。

《小曉》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小曉》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我相信我們的情緒就像水一樣,許多人試圖抵擋浪潮,但或許,我們真正要做的是衝浪,看著海浪會帶我們去到哪裡,並找到浮在水面不被淹沒的方法。電影的第一幕,小曉在泳池裡試圖放鬆自己,浮在水面上,可能這就是導演想要傳達的,身為過動症的孩子,她是如何載浮載沉,辛苦地適應這個世界。而充滿耐心的老師,確實讓小曉成功地浮在水面上一陣,如同生活中的小曉也曾短暫地擁有過一小段安穩的校園生活。

原以為老師對小曉的特別關愛會引起母親的嫉妒,但導演卻做了細膩的處理。尤其老師摟著小曉的那場戲,他的手或許帶了點情慾,但薇芳說的卻不是「妳離老師遠一點」,而是「媽媽也想跟妳玩啊」。如果以不倫關係中的女人來看薇芳,或許她真的會吃醋,但我想她從頭到尾都不覺得自己深陷不倫,畢竟真正該負起責任的丈夫遠在歐洲,現在有了老師補上心底的空缺,或許也讓她有了力氣繼續寫完這張名為母親的考卷。

電影結尾,薇芳由背後環抱小曉的動作,就像是當時懷胎生下孩子的那刻,而前面的鋪墊仿若都是為了成就此刻──這是她最堅強也最脆弱的模樣。她在犧牲與得到之間,落空或是被承接,都是為了成為完整的自己。

《小曉》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小曉》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劇照提供/金馬影展
責任編輯/黃曦
核稿編輯/張硯拓

image

!釀電影金馬六〇專題,請往此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