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10

By 希米露

從《查泰萊夫人的情人》看英國一戰後的離婚修正案與離婚潮

《查泰萊夫人的情人》(Lady Chatterley's Lover, 2022)改編自英國 20 世紀初期著名作家 D.H. 勞倫斯(David Herbert Lawrence 1885-1930)的同名作品(1928)。這是勞倫斯撰寫的最後一部小說,當時並未正式在英國出版,卻因淫穢書寫而造成轟動與盜版四竄,經歷風波不斷,甚且惹上英國在 1959 年才剛更新的《淫褻刊物法令》(Obscene Publications Act)。最後,終於在 1960 年,出版此書的企鵝圖書獲判無罪,使得之後的英國圖書書寫,邁入自由開放的年代。

2022 年版本的《查泰萊夫人的情人》電影集結多位專業電影工作者製作:由法國多才女導演 Laure de Clermont-Tonnerre 執導,曾經以《少年 Pi 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 2012)獲得奧斯卡提名的編劇 David Magee 撰寫,因為飾演《王冠》(The Crown, 2016- )中年輕時期的黛安娜王妃而獲得金球獎最佳女主角的 Emma Corrin 主演,以及由多次獲得歐洲電影獎、同時也是《無神之境》(Godless, 2017)影集男主角的 Jack O'Connell 所主演。果然,故事流暢、風格清新浪漫、表演專業、服裝背景也充滿時代感。

《查泰萊夫人的情人》的故事角色很簡單,最核心的故事人物就是本名為康尼.雷德(Constance "Connie" Reid)的查泰萊夫人(Lady Chatterley,Corrin 飾演)。康尼來自中產階級,因為父親經商而富裕,選擇與具有爵位身分的查泰萊家族締結連理。於是,在與繼承莊園的從男爵(baronet)查泰萊爵士(Sir Clifford Chatterley)結婚之後,康尼獲得爵士夫人(Lady)的身分,人稱查泰萊夫人,具有貴族地位,當然也讓她的中產階級父親得以提高身分。

原野保育工奧力佛

雖然主角是查泰萊夫人,但是故事的另一位主角,卻不是查泰萊先生,而是家大業大的查泰萊先生所雇用的家僕,或稱原野保育工,也就是後來查泰萊夫人愛上的勞工階級肌肉男,沒有身分地位、沒有財富積蓄,但是帶給查泰萊夫人愛與慾的滿足。

原野保育工是英國獨特的勞工項目,源於英國王室的娛樂「森林打獵」,狩獵兔子、雉雞、鹿等等。這類的狩獵習慣,在許多英國電影中都看得到,例如 2018 年的《真寵》(The Favorite),安妮女王、莎拉女爵與司寢女官之間的權力較勁,就是以狩獵雉雞作為象徵表現。

英國地形中有許多丘陵山野、森林原野,王公貴族喜愛在休閒的時候到森林打獵,尤愛跟蹤獵物再一舉射中的獵殺遊戲(貴族的遊戲不是線上打 game,是真槍實彈的森林打獵)。只是,森林中要有足夠的雉雞、松雞、野兔與小鹿,是需要有人繁殖、照顧與打理的,連同森林或高地等等,都需要有人維持生態平衡。這類的工作人員,就是原野保育工(gamekeeper)。

在《查泰萊夫人的情人》,查泰萊先生的莊園廣大,除了別墅、花園、僕人住宿區、還有一個廣大的森林原野。這片野地就是由奧力佛(Oliver Mellors,由 O'Connell 飾演)所照料。當然,也因為是一片原野,奧力佛在故事中就是原始力量與生命力的象徵,和別墅中只能使用大腦的查泰萊先生形成對比。作者勞倫斯很聰明,使用一位已經失去下半身機能的貴族,相對於一位充滿生命力的肌肉男僕,作為理性與肉體(大腦與身體)對比,探討身心分離的愛情或婚姻,能否延續的議題。

一戰之後的婚姻問題

會有身心分離的婚姻議題小說,並非勞倫斯特有的發想,而是真實反映在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8)戰後的英國社會實況。一次大戰期間,整個大英帝國(包含澳洲、紐西蘭、印度、加拿大、加勒比人、非洲人等)以英國之名出兵到歐洲戰場者,大約有 300 多萬人(官方統計),由英國本土出兵則有 140 萬人之譜(資料來源,不過就非官方的統計,英國陸軍至少出兵 450 萬人)。只是,戰後,能有幾人歸?

圖片來源:National Army Museum
圖片來源:National Army Museum

1914 年剛開戰時,沒有人知道這場戰爭即將歷時四年,也沒有人知道這將會是一場傷亡慘重的戰爭。剛開始,政府只是派遣未婚男性上戰場,後來當戰事益加嚴重,英國政府於是不得不派出已婚男性上戰場,當然家庭、婚姻與性的關係,也隨之改變。

因為戰爭期間的男女數量不平衡,缺乏男性導致婚姻減少與出生率降低,與此同時,婚外性關係同時增加。在國外打仗的男性,會與當地女性(或妓女)互動,而國內女性也會與工人階級或外國人交流。當婚姻與性關係開始變動,道德價值也因此動搖、性病患者也同時增加。也可以這樣說,戰爭在二十世紀初,是催化婚姻結構改變,以及推動性關係多元的主要因素之一(資料來源)。

雖然一次大戰後,英國因為失去大約一百多萬的年輕男子,造成「女性過剩(surplus women)」的社會問題,也使得女性擇偶機會變低,並且造成多數女性無法結婚。然而,即使果然結婚,身處婚姻當中的女性,也不見得幸福得意,因為那些從戰場上回歸的軍人,許多因為傷殘,不僅無法外出工作,也無法在臥房工作,許多女性於是面臨禁慾一生或是偷情的兩難。漸漸地,大戰後的英國社會出現女性離婚的需求(當然,相較於今日的離婚率,二十世紀初的離婚比例仍舊相對低)。

圖表出處:由圖表看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離婚數量有些為提升,那是在婚姻訴訟法修訂之前,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因為婚姻訴訟條款修正,申請離婚的比例相對提高許多。
圖表出處:由圖表看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離婚數量有些為提升,那是在婚姻訴訟法修訂之前,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因為婚姻訴訟條款修正,申請離婚的比例相對提高許多。

英國的離婚法案

20 世紀初期,在英國有兩次婚姻訴訟條款的修正,第一次是在 1923 年,第二次是在 1937 年,隨著兩次大戰的催化,以及個人自由主義的風氣,離婚訴訟條件也逐漸更為符合人性、更尊重女性、也更為鬆綁放寬。

在 1923 年的婚姻訴訟條款之前,離婚訴訟的提出申請只准許一種因素:外遇通姦,但是夫妻雙方所應提出的證據條件卻不相同,男方只需提供通姦證據,但是女方除了必須提供對方的通姦證據之外,還要提出男方的家暴證明等等,才有機會獲准離婚。這種男女雙方離婚條件不同的陋習,是 1923 年的婚姻法所要改革的重點。

不過,因為夫妻之間的婚姻不幸福,並非只有外遇通姦一種因素,夫妻間還有其他不得不分手的理由,包括被遺棄、家暴、對方患有無法治癒的疾病(例如查泰萊爵士)、或是患有精神疾病等等。於是,在 1930 年間有位國會議員 A.P. Herbert(1890-1971)不斷遊說宣導,提倡婚姻法的修改,這是個即使男女雙方有共識、想離婚,也難以彼此解除婚姻枷鎖的時代。

在 1934 年,身兼律師與作家的 Herbert 出版一本諷刺小說《神聖的僵局》(Holy Deadlock, 1934),故事中的一對夫妻有共識想離婚,卻必須製造各種假證據來提出離婚訴訟,但是被識破之後,又被法院反控證據造假的罪名。這部小說呈現當時的荒謬離婚條件,因為如同查泰萊夫人的處境,一個徒有表象卻無實質的婚姻,雙方都沒有自主的權利,而必須冒著犯法的危險與道德勒索的眼光,艱難地維持婚姻假象。

就是因為 1923 年婚姻訴訟條款仍舊有自相矛盾與不足之處,加上《神聖僵局》小說的推波助瀾,1937 年的婚姻訴訟條款再次修正離婚條件。此後,除了夫妻雙方可以公平地提出通姦證據之外,也可以以被遺棄、家暴、不癒之心理疾病等條件提出離婚訴訟,讓必須選擇離婚者,擁有更為人性的選擇方式與訴訟過程。1937 年的婚姻修正法,因此拯救許許多多在二次大戰之後,處在不幸婚姻的年輕男女。

查泰萊夫人與她情人的婚姻

在電影版本中的《查泰萊夫人的情人》,「離婚」是個隱藏的主題。查泰萊夫人與她的情人,都在煎熬著一個不存在實質夫妻關係的虛偽婚姻,而且,他們渴望離婚以及步入新關係。

原野保育工奧力佛早在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即已被自己的太太遺棄,回國之後的奧力佛找不回自己的太太,只能爭取過去在貴族莊園的保育工作,簡單維生,不求幸福,因為對於 1920 年代的英國人來說,名存實亡的婚姻挽救不回,也無法離婚,只能隱居求安。

同樣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後的受害人,查泰萊夫婦都只能選擇吞忍當時婚姻制度下的無能與無奈。不過有趣的是,查泰萊爵士繼承的龐大家產與莊園,還是需要繼承人,於是他准許太太挑選身分地位相符的男人,在不告知的原則之下,為他們的家庭增添孩子,繼承家業,延續貴族身分。

只是,生活於鄉間的查泰萊夫人,因為封閉的人際關係,同時也有來自大地原野的原欲呼喚,讓她先是愛上肌肉,然後漸漸付出情感,之後與原野保育工奧力佛在愛與慾中相互滿足,一起在遠離文明塵間的伊甸園(綠野),共創另一個屬於他們自己的心靈的家。

21 世紀的故事結尾

只是,在這保守的年代,兩人的慾火很快炎上,街坊鄰里謠言四竄,迫於道德壓力,以及查泰萊先生嚴重的面子問題,奧力佛被趕出莊園,查泰萊夫人也遠渡威尼斯度假。她的家人則有意趁著她待在義大利期間,試試是否還有機會攀上其他王公貴族。可惜,查泰萊夫人的腹部漸漸隆起,她在威尼斯同樣也要面對眼光與輿論,讓她必須重新考量與選擇。

在 1928 年的小說版本,勞倫斯礙於當時的文化氛圍,並未給這對在婚內不幸福的婚外情男女一個有希望的未來。確實,查泰萊夫人有收到奧力佛的信件,知道他已經將自己安定下來,也等待著查泰萊夫人的來到,期待能夠共組家庭。但是,故事就在夫人得知奧力佛的消息之後戛然而止,我們永遠不會知道他們是否有再次相遇的機會,也不知道查泰萊夫人未來的動向,一切就停留在一個未知,甚至傾向於悲劇的未來。

不過,在 2022 版本的《查泰萊夫人的情人》,導演 Clermont-Tonnerre 給了我們明確的答案:奧力佛與夫人再次相遇,而且奧力佛也已經將房子蓋好,雙方是在「有準備」的狀態下,有意願一起共闖未來。於是,即使我們無法想像不同階級的雙方,是否有能力跨越階級障礙,相愛一生,但是最起碼,這是個充滿希望的故事結局。

離婚原罪?

最後,為何查泰萊爵士不願意與夫人離婚?因為在 1920 與 30 年代的英國,對於想離婚的對方不提出通姦罪,使得雙方無法離婚,一點都不是為了保全對方名譽的善心作法,而是種道德懲罰,意圖要使對方永遠活在道德勒索與眾人眼光的折磨裡。

勞倫斯會如此刻畫查泰萊爵士,將他自虐又充滿怨念的心境,透過「不准離婚」來表達,那是因為在 1920、30 年代,也就是在 1937 年的婚姻修正法案尚未通過之前,離婚是種「罪(a sin)」。於是,倘若查泰萊爵士這方提出離婚,他也必須承擔在基督教層面的「罪」,當然,爵士寧可選擇不離婚,也不要承擔一輩子的罪,他肯定不願意一生活在失去雙腿的悲劇中,連死後在面對前往天堂的那一刻,還必須因為離婚之罪,而遭受審判。

還好,有賴於 Herbert 推動的 1937 婚姻修正法案,讓離婚不再是種罪,而是人權的一部分。於是,經過一個世紀的改革,無論是在英國或是台灣,今日我們看待離婚,已經都能雲淡風輕、處之泰然,因為離婚不過是種人性選擇,一種追求自我成長與幸福的選項罷了,與其為離婚雙方感傷,不如衷心祝福。

能夠生活在 21 世紀的我們,真的好幸運,每每閱讀歷史或小說,故事中的人物,活在那些人權不彰的時代,真是非常辛苦。慶幸自己活在這個時代。

全文劇照:Netfli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