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31
By 詹氏
《愛爾蘭人》:在影視載體轉型的時代追求傳統觀影美學
日前馬丁.史柯西斯因為「漫威系列並非個人喜好以及認知上的電影」的發言,以及接受 Netflix 投資拍攝《愛爾蘭人》、卻道出「不鼓勵觀眾以手機觀賞」的立場,成為不論是電影業人士或者影迷之間樂此不疲的辯論話題。從《紐約時報》針對相關言論專訪馬丁.史柯西斯的報導來看,導演並非將漫威系列視為「非電影」,而是認為漫威系列電影並未提供出「美學、精神、情感」上的啟示,僅僅是將市場觀眾的反應經過數據分析後、重複套用進票房成功公式的產物。至於接受 Netflix 投資,則是在系列大片夾擊的市場上,導演能獲得最大掌控度以及資金的最佳選擇。
然而,沐浴於傳統戲院成長的馬丁.史柯西斯雖然不反對線上串流的發行模式,仍難以忘懷在電影院內觀賞阿爾弗雷德.希區考克《後窗》時,大銀幕上影片與密閉空間內的觀眾所產生的、如《後窗》劇情般「窺探與被窺探」的迷人關係,那是只有在電影院內才能達到的化學反應。
馬丁.史柯西斯番言論,不禁令筆者思考:《愛爾蘭人》是否真的達到了導演所說的、自身對於電影的前述兩項堅持?
在電影啟示上,馬丁.史柯西斯無庸置疑在擅長的黑幫類型中為觀眾帶來一番「美學、精神、情感」上的新啟示。許多對於《愛爾蘭人》的評價都會提到這部史詩級的黑幫電影是如此「行雲流水」,以至於感受不到片長過長時常伴隨的沉悶。以「水」來描述《愛爾蘭人》的美學十分合適,不只是行雲流水般的鏡頭與場域變化互動,以左右橫搖以及推軌來營造仔細打量、且同時思量著回憶的氛圍,更有著水的另一個特性:表面看來無色無味,卻是生命根本的要素,如同《愛爾蘭人》的敘事節奏立足於扎實且有耐心的故事根基上,讓整體作品可以再用另一個水的成語來形容──「細水長流」,平實無華卻有著滴水穿石般的力度。
然其「細水長流」除了體現在節奏上,精神方面也如出一轍。這並非是與(一樣有著緬懷黃金歲月情懷的)《從前,有個好萊塢》一般強烈的緬懷之感──後者以大篇幅的駕車畫面、復刻經典片的沈溺來堆疊,讓角色置身並融入於歷史中甚至扭轉;《愛爾蘭人》則是雲淡風輕地以平淡的角色自白、模糊的劇中電視影像來在角色與回憶中間隔了層薄膜,產生些微疏離。
那層膜彷彿呼應著角色的「自省」,讓角色抽離年少氣盛,以老年的思維來回過頭看待那段風起雲湧的歲月,比起《從前,有個好萊塢》更加灑脫,好像一切只是過去的往日談,也展現了導演有別於《四海好傢伙》、《紐約黑幫》中逞凶鬥狠的血氣方剛,是更深層的內省後的、泰然的人生觀。觀眾也能明顯同時感受到原作回憶錄的價值觀對於導演的影響。
情感面上,主角法蘭克有別於原作、較無個性地受大佬們呼之喚去的人設,塑造出了並非黑幫成員才會面對的人生際遇,而是和普世人們在庸碌一生後,回過頭面對人生所看到的一樣五味雜陳的情感,都有看透、有懊悔、有罪惡,加總成為「人生唯有死亡是公平」的體悟。
而片尾的那道門縫,不僅是年老的不安全感,更是在死亡面前,期盼能求得一絲彌補過去的希望。然觀眾均知道,門後可能一無所有,這便是人生需面對的情感課題,馬丁.史柯西斯以最後一顆鏡頭為史詩故事劃下開放式(卻知道結局為何)的巧妙句點,為繁複的黑幫史詩昇華了情感面的層次。
所以在「啟示」的部分,可說是完整達到了馬丁.史柯西斯對於電影的要求,那麼《愛爾蘭人》是否真的必須以大銀幕觀賞?
雖然觀賞影視作品的習慣因人而異,人人對於影視娛樂的感官要求大相逕庭,然而《愛爾蘭人》不論角色數量還是繁複的情節,都不適合觀眾置身於環境干擾過多,或者觸手可按暫停的線上串流使用情境下觀賞。一來勢必容易使得劇情因中斷觀賞而難以銜接,二來逐漸加強的情緒以及因角色的年齡增長而緩慢浮現的無奈,也將因此而失去了循序漸進的韻味。
而若拿時常被與電影院空間設計相提並論的柏拉圖「洞穴喻」來看,假如能在密閉的電影院內觀賞《愛爾蘭人》,想必也會有和馬丁.史柯西斯觀賞阿爾弗雷德.希區考克《後窗》時異曲同工之妙的感受。身處在戲院的觀眾狀態,對應著電影裡頭相同姿態的主角,有著饒富趣味的「觀看者」與「被觀看者」關係:
孤獨終老、坐在輪椅上回顧一生的法蘭克像極了「洞穴喻」故事裡,頭頸和腿部都被綁住的洞穴人,在寂寥的老人安養房裡,在死亡籠罩的黑暗之下只能向前面對著重新擁抱的基督信仰,往上蒼投射出一生記憶的迴光,思索著原諒與懺悔。身旁的電視機就像洞穴中的一隅火炬,熊熊燃燒地映照著外在世界依然邁向前的腳步,同時電影院內的投影機也在運轉,而觀眾在銀幕之外,能將自己置身於被死亡與衰老囚禁的角色上,在紅色的窄小座位上浸淫於中,使得輪椅上的法蘭克與紅椅上觀賞電影的觀眾,有著有別於小螢幕體驗的「錯覺」感知效果。
綜觀以上「美學、精神、情感」的啟示以及「電影院體驗」的兩大面向,馬丁.史柯西斯的《愛爾蘭人》無疑能成為日前引起非議的言論的最佳辯證,以此部作品來印證導演對於電影始終如一的堅持,同時在科技日益推進造成觀影習慣改變、以及「系列大作」日漸推擠著藝術電影生存空間的困境之中,仍能保護著自身對於電影藝術的信仰,並且透過作品使得觀眾服膺於其所宣揚的藝術價值,讓人相信電影是必須存在於電影院的藝術。
釀電影除了臉書粉絲專頁,最近也設立了 IG 帳號,以及 Line@ 帳號,不同平台會以不同方式經營、露出,並提供不一樣的優惠活動,請大家記得追蹤鎖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