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13

By 雀雀

女影評人的真愛十大電影

文/雀雀

2011年春,是我人生中轉變最大的一年。那年我母親過世了,為了媽媽的病而辭掉工作在家陪伴她兩年的我,惶然面對著不知該何以為繼的未來,是該回頭去找以前的老闆收留呢?還是另找一間事務所去上班?我從台南娘家回到台北夫家,在一個陰雨天的早晨,與先生躺在床上望著天花板的燈,討論著如何重新擺置我的生活重心。

「不如,」我先生提議了一條我至今想到都會偷笑的路:「妳就繼續寫電影文章吧。」在與母親一起對抗癌細胞的歲月中,我偶爾會偷閒看片並在痞客邦寫些東西,也陸續接獲電影片商的試片邀請信,他覺得這樣的部落格可以繼續經營下去。正中下懷。寫電影文章其實是沒法賺錢的,他不主動這樣說,我還真不好意思讓在科技業上班的他養我。

而那年夏天的《午夜.巴黎》則是確立我願正式踏上影評人之路的最關鍵開端。它或許不是伍迪.艾倫最棒的一部作品,卻是真正在我內心春泥上所下的一場及時大雨。一直難忘看完試片後滿載而歸的那份心靈饗宴之感,細數著片中那些令我心儀的藝術家與文學作者們、被知名演員詮釋後所釋放出的活絡神采,和法國人對感情的既任性又獨到迷人的見解,能在電影中看到這些,把我從人生中最悲傷的狀態推至那一年最喜悅而美好的情境,真是太幸福了。電影實在太偉大了,我想為了電影而活。

那是2011年的夏天,後來,全台便陷入對《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的瘋狂之中。它先是在台北電影節首映,後來上映,造成觀影風潮。但對我而言,台北電影節至今在我生命中鑄痕最深的,卻是《我的母親手記》(文章一文章二)。這部片翻拍自日本文豪井上靖(1907~1991)的半自傳小說《わが母の記花の下・月の光・雪の面》,描述作家與母親之間的愛恨情仇,在失去母親後又找回母親、並親子和解的劇尾戲碼,全面性地召喚出我壓抑一陣子的思母之情。那時,資訊科系與建築所學歷背景的我,已開始勤快地四處去上電影課彌補自身之不足,這部片不但情感上徹底轟擊我的心防至潰堤,在電影學的諸多面向上也都能綿密地呼應我一路所學,能夠重新在電影裡感受到年輕時熱愛文學、所能承載的那份舉重若輕與真情質感,我開始相信世界上是真的有電影之神的存在了。

關於寫電影,幾年來為了補課,也看了不少的經典片,經典之所以是經典都有它們的強大道理,但人性是很奇妙的東西,我相信一部電影要能夠走入一個人的內心深處,除了要與受眾對頻之外,觀者當時的人生狀態也會將它形塑成不同的模樣。而一部電影是否能成為每個人失落的那一角?就得看緣分了。在寫這一題的時候,既然是「心愛的十大」,當然也就捨棄那些能與全世界專業影評人達成最多交集的十大片單,轉端出很私人的私房十大,若非好友硯拓的提議,還真苦無機會藉機抒情一番(害羞)。

2013年,我的第一個小孩出生。這使得我在看2014年台灣上映的《愛的餘燼》時差點承受不住。故事講的是一場熱烈美好的愛情,與婚姻之後擁有愛的結晶的夫妻,如何被小孩的存在與失去的過程主宰了生命,他們的生活方式、價值觀、與信仰全都驟然巨變,在變形的當代歌舞片中濃烈唱出身而為人的愛樂苦痛,這份重口味的戲劇能量對處於人生新階段的我而言,不啻是個重擊警醒,提醒我該更加珍惜現下,每次想到這部片回家都只能對小孩施以抱緊處理。電影中,有一段描述媽媽在失去女兒後,過度思念小孩而把小動物的出現視為女兒的靈魂附身探訪,她說:「如果我認為她現在是天上的星星,我就是相信!如果我認為她是停在窗臺的鳥兒,或駐足在我肩膀的蝴蝶、或是隻青蛙……」道盡了痛失摯愛留活在世間的人們渴盼與逝者再見的無窮想望,而電影的存在之所以重要,不也是因為能超現實地補足生命失落遺憾的部分嗎?

以此看來,《花神咖啡館》更是一部用毫無邏輯的感性敘事所完成的靈幻療癒系電影,這部加拿大片的內容絲毫無關於佛法,卻把佛法中前世今生誰欠誰還的道理做了一次最抒情的解釋,大概也是影史中把長輩婆媽口中常言道的「上輩子的債」這事拍得最魔幻唯美,並具電影感的一部片了。

我必須承認自己是個想太多太遠的人,在兒子大寶才一歲的時候,看了札維耶.多藍的《親愛媽咪》(文章一文章二)讓我差點跪下。電影其實講的是一個單親媽媽無法和至愛的青少年兒子相處的故事,但這部用 1:1 畫面為主的電影片中一幕把窄畫面寬度打開的劇情,描述著一個母親對於兒子能擁有一份正常而美好的人生經歷的想像,在毫無對白只有 Ludovico Einaudi 的神曲〈Experience〉的陪伴之下,看得我淚流滿地幾乎要倒地不起。天下父母心莫過如此,多希望二十年後我兒能實踐片中夢境裡的那份真實。

在失去母親然後成為母親的這幾年,我在觀影偏好上的確無可遏抑地提高了相關議題的比重,但仍留有給其他類型與題目的空間,也深深地被我從未有過的生命故事給震撼過。純粹只因為生而為人,而看電影看到發抖的,印象最為深刻的是《藍色恐懼》和《一代宗師》,一部讓我嚇得發抖、一部美得發抖。有趣的是我都是在電影院裡看大銀幕才發抖的——《藍色恐懼》是金馬影展,《一代宗師3D》則是上映期間——在此之前用小螢幕看它們時並沒有抖。大銀幕實在是太重要了,把《藍色恐懼》中女主角瀕臨崩潰的恐懼總合表露無遺、傳達到我的感知裡,瞬間《黑天鵝》、《雙面誘惑》和《分裂》這些精彩佳作,相形之下都顯得平庸了。

至於身為女性觀眾永遠都有需求的都會愛情電影,在21世紀以來缺荒不已的近年,我則獨愛《單身男女2》。它在華語愛情片中以一種較為任性而誠實的姿態,講述女性對於愛情與擇偶想要兩全其美的不切實際,如果我是高圓圓,那我也會這樣去選(或者說,身為一個獨立自主的女性對於感情就該這麼去選)。不過愛情已經離我這已婚人妻太遠,沈浸在閨蜜之情或與另一個自己對話的《七月與安生》,對我而言更有感觸,我曾寫下以下這段:

「在男人的世界裡,夏娃或許只是亞當身上的一隻肋骨,但在女人的世界中,男人卻是女人如鯁在喉的一根刺。那根刺有感疼痛著女人、讓女人忘記自己,讓女人外在生活與內在心理都引發了自己和自己打架。為了一個男人,一個女人可能一輩子都不會好過,但在真的離開了男人以後,卻發現日子還是過得下去,那麼曾經的痛究竟是在痛什麼?原來男人從來不是鬧心的主謀,而是為了男人背叛過自己的一份懊悔與無法抹滅的傷痕,它將永恆地梗卡在女人生命的出口,時時提醒著自己為了愛一個男人而忘記更愛自己究竟是有多麼地不值得?」

電影中七月是安生、安生是七月,而在現實生活中每個女人都同時扮演著七月與安生。無論妳是七月還是安生,千萬別忘了要為自己而活,這就是這部電影教我的事。

如果已經知道結局,那你還會願意再來一次嗎?我小時候想當工程師所以讀資訊、中學後想當建築師所以最終念了建築,影評人生在我生命中完全是個意外。在《王牌冤家》的劇尾,男女主角經歷兩次的邂逅與相愛之後得知真相,兩個初相遇並對彼此懷有美好印象的人,尷尬地聽著從前數落彼此不是的難堪陳述,卻還是決定:要再次相愛一回,打破了愛情的虛幻美好,卻換來更扎實的感覺認定。這與我今年初最喜愛的電影《異星入境》講的其實都是同一件事。片中艾美亞當斯所飾演的女主角問男主角傑瑞米雷納說:「如果你可以從頭到尾看到自己的人生,你會去改變任何事嗎?」其實寫影評的生活看似光鮮實則經濟非常不穩定,如果人生可以再來一次,雖然不確定我還敢不敢衝著我先生那一句「妳就繼續寫電影文章吧」就這樣義無反顧地寫下去,但至少我敢確定的是:這輩子,我都想跟電影在一起。

雀雀的真愛十大佳片(依文章順序提及)

午夜.巴黎
《我的母親手記》文章一文章二
愛的餘燼
花神咖啡館
《親愛媽咪》文章一 、 文章二
《藍色恐懼》
一代宗師
七月與安生
單身男女2
王牌冤家

※                    ※                    ※                   ※

雀雀,本名簡盈柔,台南人,台灣交通大學建築所畢。

影評修行者,曾任金馬影展亞洲電影觀察團、台北電影節媒體評審、北影部落客評審、痞客邦金點賞十大最佳娛樂部落客,專欄文章暨聲影散見於台灣各媒體平台,基地在雀雀看電影網站。

※                    ※                    ※                   ※

【釀電影】試刊號(2017.07)(訂閱方案請看這裡
釀電影發刊詞〉by 張硯拓

《是你完整了我的夢──克里斯多夫.諾蘭》專題
持續轉動的執著與熱情──克里斯多夫.諾蘭〉by 橘貓
只能在黑暗中存在的光──談蝙蝠俠三部曲的英雄與反派雙生〉by 孫雅為
在傳統的框架中變形──諾蘭電影裡的女性角色〉by Lizzy Lin
夢果真才是唯一的現實──克里斯多夫.諾蘭的真實迴圈〉by 楊元鈴
愛是最偉大的魔法師──克里斯多夫.諾蘭〉by 大K
共築影音奇謀──諾蘭與季默的冷調懸念〉by 林紙鶴
逆境中的團結與勇氣──敦克爾克奇蹟的歷史與精神〉by 希米露

《影評人的私房片單》專欄
女影評人的真愛十大電影〉by 雀雀

※                    ※                    ※                   ※

看更多專為影癡而生的好內容,就一起來支持【釀電影】吧!
https://wpimg.vocus.cc/uploads/2017/07/釀電影banner-700x36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