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15

By Pony

釀專題│許鞍華電影中的女性柔情:個人、家庭與國族

付費限定

文/Pony

細說香港導演許鞍華的作品,她並非像許多導演擁有強烈的影像風格或作者印記,讓人當下看完能有深刻的銘記與反響。但也就是這樣在電影上的「細水長流」,反而成為許鞍華最標誌性的特色。她能多元地包容各樣類型的題材,不從影像形式上直接作為,反而透過小人物肩負的情懷,從時代的人來人往,去探視他們生活的變化。從過往作品中,也能見得她對於女性細膩的描摹。此篇將會梳理導演許鞍華電影中的女性角色元素,看她如何闡述自身過去種種,也反望現今周遭環境,以及從政治足跡堆壘,寄寓對香港未來的期盼之情。

早期作品的重要女性與國族身份自述

從英國倫敦進修回港的許鞍華,曾當過胡金銓導演的助手,後轉去香港無線電視擔任編導,在 1978 年才又轉任香港電台,在期間最著名的作品是她所拍攝的《獅子山下》系列。該系列透過紀錄片和短劇的形式探視香港人的庶民生活,而這樣從草根底層觀察,亦建立起許鞍華日後從生活中取材感受的根基。當中以 16 釐米拍攝的《來客》,也與之後作品《胡越的故事》(1981)和《投奔怒海》(1982)形成【越南三部曲】。【越南三部曲】固然是早期許鞍華作品的里程碑,卻是許鞍華生涯中較為「陽剛」的作品。電影皆以男性為主要敘事角色,利用越南船民偷渡為題,講述時代背景下的亂局、挫敗與恐懼。但在此之前的兩部作品《瘋劫》和《撞到正》又與【越南三部曲】大為不同。

許鞍華首部作品《瘋劫》(1979)是一部充滿奇情、血腥的類型片,因當年改編警察紀實的犯罪事件電影正上風頭,《瘋劫》即取材自 1970 年著名的龍虎山命案。但別於過往警察當道的調查主線,許鞍華把故事著重於周遭友人的敏銳本身,進而從香港民生的細節(紅衣、醫院單)找出絲絲線索。甚至本應周旋於男女情感的愛恨情仇,她讓所有事件從發生到作結,皆加註於趙雅芝張艾嘉兩位女性角色上,以此抽離了男性在之中的影響。這樣女性當道的手法,在《撞到正》更顯而易見。

《瘋劫:數位修復版》宣傳/台北電影節提供

與編劇陳韻文合作的第二部《撞到正》(1980)是一部喜劇驚悚片,幕後人員除了攝影師何東尼及副導關錦鵬,其他皆為女性,也讓《撞到正》成為一部幾乎由全女性打造的電影(這也是現今許鞍華最為津津樂道的回憶)。但有趣的是,比起故事以女性為主軸,《撞到正》更把女性視為一個傳統延續象徵,不論是復興粵劇的「懷舊」意象,或透過蕭芳芳飾演的阿芝,處理粵劇社所發生的一系列鬼上身事件。電影賦予了女性一種「自強」的表徵,甚至在耐人尋味的結尾裡,也由女性角色成為了最終倖存者。

以下還有 3,562 字, 3 張圖

歡迎訂閱,繼續閱讀全文

訂閱支持

已經訂閱過了?立即登入帳號

專為影癡而生的媒體,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