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07

By 艾莫西

影評人私釀│從看電影到寫電影到發行電影

【從看電影到寫電影到發行電影:十部參與我人生上半場關鍵時刻的電影們】

文/艾莫西

收到硯拓的邀稿,發現對 37 歲的自己而言得選出「最愛」,已不再是件容易的事。以前的喜歡似乎是種直覺橫衝直撞,現在對於喜歡顯得小心翼翼,顯得需要原因。當我開始翻起過去那些被我定義為喜愛的電影時,才發現他們大多參與了我某些關鍵性的人生時刻。於是我試著從電影開始回想,找出那些連結我與電影的記憶線索。

1996 那年我高三,還沒喜歡上電影。會去看《英倫情人》的原因已經忘了,但看完之後我就再也忘不了它。《英倫情人》是我愛上電影的起點,我的網路別名與英文名字都來自片中主角的匈牙利名。艾莫西在情感上的渴望佔有與慣性壓抑都與我個性上有些雷同,但當時更讓我震撼的莫過於片中承諾的具體實現。凱薩琳始終相信艾莫西會回來,而艾莫西也真的回去了,可惜再見時已天人永隔。在戰亂的年代信任是最困難的,事實上每個年代都是。但在凱薩琳與艾莫西的關係中,信任成為一絲光亮,一處希望,那個地方沒有遺憾。

當年我在戲院裡首輪加二輪總共看了六次《英倫情人》,該電影對我影響至深。始終記得凱瑟琳的那封信是如何拯救了因故遲來而愧疚的艾莫西。我以艾莫西為名,藉此提醒自己信任是股可以徹底拯救另一個人的巨大力量。1996 年是我遇見艾莫西的開始,也遇見了電影。

但如果真要說人生第一部走進戲院看的電影,那應該是 1988 年的《末代皇帝》。當年我九歲,爸媽帶著我走進這個漆黑的空間,那是一個戲院仍用膠卷放映因為要換帶所以會有中場休息的年代,放映前還得起立唱國歌。比起來這些回憶似乎更勝電影內容讓我印象深刻。記得當時電影開場沒多久我便沉沉睡去,醒來之後只見一個孩子與一支蟋蟀。年幼無知的我竟睡去溥儀的一生。多年後有機會在電影台重看《末代皇帝》,仍會想起這段爸媽帶兒時的我去戲院的記憶。或許成長就像那座富麗堂皇的紫禁城,從一所樂園長成一處監牢,囚禁著自由並奪走平凡簡單的夢想。有時心想,此時的我是否正是當年那個在戲院沉沉睡去的自己的南柯一夢呢?

因為喜歡電影開始書寫發生在 2004 年。當年個人新聞台剛崛起,用網誌寫日記成為了一種嘗試。過去大多透過觸電網討論版或論壇交流觀後感,而在 2004 年我將周星馳《功夫》的觀後文章貼上個人新聞台,成為了我第一篇公開在個人平台的電影文章。選擇《功夫》並不是剛好,周星馳從小就是我的偶像,是那種我會為他收集剪報以及購買護貝照片的那種偶像,這件事從我國小四年級開始,一直持續到高中,甚至還因此結交了同樣喜愛周星馳的筆友,透過寫信交換各自心得。

《功夫》的重要性來自這是周星馳第一部有海外投資的導演作品,但卻沒有讓他野心勃勃地去說好高騖遠的故事,反倒把光芒放在小人物身上。他讓不起眼的人身懷絕技,但一心追求的並非稱霸天下,而是把自己的日子過好。《功夫》或許不是多了不起的一部電影,但對我這個從小學就著迷周星馳的人來說,我在他身上看到的是堅持,依然堅持說香港,依然堅持著迷李小龍,依然堅持讓每個小人物有個夢能作。我想這大概是身為粉絲才能用時間堆積出的感動吧。

開始自己的電影書寫後,才發覺自己是個習慣透過電影投射內在情緒的人,心情低落時看的電影總會特別難忘。關於愛情或疏離的主題成了我的罩門,情感上的被動與壓抑讓我常在同樣沉默的愛情電影中瞥見自己。2000 年上映的《花樣年華》成為生命中頗重要的印記。周慕雲與蘇麗珍依偎在狹小計程車內的不發一語,只能顧左右而言他的閃避,情感的沉默都在那煙霧瀰漫的憂鬱中取得共鳴。「起初只想知道他們是怎樣開始的,後來才明白,原來很多事情不知不覺就來了。」因為愛上《花樣年華》,2006 年甚至去了趟吳哥窟,把自己那些如同周慕雲無法輕言說出的秘密放在同樣的石洞裡。這是生命中第一趟因電影而起的旅行,也就此告別了那個因被動而遺憾的自己。

畢業進入職場幾年後,愛情與寂寞不再是生命中的大事。取而代之的是思索人生與熱情所在。那段時間有兩部動畫都給了我正向的力量:皮克斯工作室的《料理鼠王》(2007)與《瓦力》(2008) 。《料理鼠王》出現的那年自己正好在思索寫部落格的意義,那時候常有片商來邀約看片,於是我總在工作結束後衝往指定的各家戲院,不是七點就是九點,時間常被電影切碎。看電影的樂趣當然仍在,卻難免因為一身疲憊而削弱些許。那時想著那麼辛苦到底是為了什麼,正好就出現了《料理鼠王》。

儘管老鼠與料理並不是我感興趣的主題,而以老鼠為主角的市場也大概只剩米老鼠能獲得天下愛戴,在這部不算激起廣大迴響的動畫電影中,卻讓我找到保持初心的方向。片中的美食評論家最後放下了筆好好享受味蕾帶給他最直接的滿足,也讓我明白了或許不該把書寫放在電影之前。《料理鼠王》片中有一幕就是老鼠小米爬出陰暗的下水道才發覺原來自己也生長在充滿美麗風景的巴黎市區,原來他一直都是城市的一份子。這幕畫面也著實鼓勵到我,環境會讓我們懷疑自己,但或許只是我們侷限了自己能看到的風景。在《料理鼠王》這部動畫下映沒多久我離開了一份辦公室沒有對外窗的工作,也放下了尋找部落格意義的執念。想寫就寫,不想寫就別急著寫,關於電影,我希望能保持著我最初喜歡上它的模樣。

工作以來負責到的內容都與網路有關,科技方面的電影特別能引起我的興趣。矛盾如我熱愛科技建構的未來卻又同時感傷於舊時代的消逝。於是像《瓦力》這類看似講述未來其實充滿緬懷的電影就成了我的心頭好。我愛著傻氣的瓦力鍾愛 60 年代經典百老匯歌舞電影學跳舞的模樣,喜歡它不自量力愛上原型是 apple 的高科技依芙。這是一齣窮小子愛上大小姐的老戲碼,片中的「老」更來自於那些最簡單也最容易被快速年代遺忘的真誠。《瓦力》的前半使用傳統卡通手法沒有對白僅用畫面與音樂來表現劇情,懷舊之餘也讓我思考超越語言心領神會的溝通方式。快速年代縮短了每個人與每件事的保存期限,但我始終提醒自己「所謂的垃圾,就是你曾深深喜愛過但你卻忘了的東西。」這是《瓦力》教會我的事。

一直以來都喜愛香港電影,或許對我這個看港片長大的人來說,香港電影有著比台灣電影更貼近我生活面貌的親切。例如 2010 年《志明與春嬌》就是個好例子。畢業後開始抽菸不是件驕傲的事,但那支畢業第一年短暫進電視台工作到昏天暗地時攝影大哥為我點的一支菸,似乎宣告了我正式走進成人世界,從此抽菸成了我這個外表沒太大長進的傢伙身上最像大人的一件事。

《志明與春嬌》來自香港朋友的推薦,「抽菸的人一定會喜歡。」是當時友人推薦給我的理由。抽菸這件事其實未必只是抽菸,箇中的學問大概也只有真正抽菸的人才能懂。31 歲看《志明與春嬌》或許是個剛好的年紀,對職場有些怨言,最常往來的也大多是同事,生活充滿垃圾話沒啥大志向,忙裡偷閒的一根菸才是真正在工作交朋友的最佳時機。那時候手機還是智障型,剛好適合帶點小聰明的我們,於是有了「in 55!W !」這樣的暗號。

《志明與春嬌》是我喜歡上彭浩翔這個導演的開始,彭浩翔作品裡濔漫著大男孩本色令人又愛又恨,而追彭浩翔電影後的人生高峰落在《低俗喜劇》,當時任職於痞客邦電影圈最後一天的工作正好是前往採訪彭浩翔導演以及杜汶澤陳靜兩名主角,自認作出了讓這三人捧腹大笑的快問快答。更因為注意到片中的配樂,而在部落格書寫了一篇文章介紹該名配樂者李拾壹,竟引起了李拾壹本人的關注,四年後他來到台灣舉辦個人小巡唱,我成了台灣協力夥伴之一,跟著他一起走了包含台北台南花蓮等地,也因此成了熟識的朋友。每次回想起這些軌跡總會覺得這是電影與書寫帶來的驚喜,也讓我相信文字會領著書寫當下的自己遇見該遇見的人,只要文字足夠真誠。

職場來到第十個年頭,待過 HitFM、ELLE、痞客邦都負責到網路的電影採訪工作。也結識了不少片商朋友,但對於進入片商這件事始終不在我的計畫中。直到 2012 年我在金馬影展看了一部讓我愛不釋手的電影《八月三十一日,我在奧斯陸》,一年後聽朋友說有間新成立的電影公司買了這部電影,知道我很喜歡所以要介紹我與該公司的購片人認識,起初只是抱持著去要一張電影海報吧的念頭前往,不料卻因此讓我踏進了片商,成為該電影發行公司的草創成員之一。

從喜歡電影到採訪電影再到電影發行,對我來說並不是必然的路,比較像是我喜歡的電影為我安排的冒險之旅。我進入了 Maison Motion 美昇國際影業擔任媒體企劃,主責行銷異業與媒體等相關工作,過去工作的脈絡與書寫電影堆積出的種子,來到美昇得以開花結果。試著了解身為影迷的觀眾心中所想的,並找出能結合電影產生最大驚奇與可能的異業合作成了最有成就感的事。

記得當公司第一部發行電影《天使威士忌》在華山進行媒體試片的那天,在戲院裡我看著那因為要對字幕所以看了無數次低畫質的電影畫面在大銀幕呈現時居然紅了眼眶。那一刻發現身為片商後跟電影之間的距離不同了,了解了更多在發行背後的困境因此拉近了距離,卻也因為身在其中又拉遠了單純身為觀眾的距離。

《八月三十一日,我在奧斯陸》在我進公司的三個月後上映,當時找來黃小禎協助跨刀貢獻 Demo 音源,與 Lonely Planet 雜誌合作大銀幕旅行,跨界與碧玉演唱會合作等,在當時並不算大的上映規模中,盡力找出我能給予這部電影的最大助益。最終票房數字其實不算亮眼,後來的日子大概都在這種落差中度過。這份工作讓我明白了在台灣的獨立片商中往往最動人的是來自「因為喜歡所以發行」的這個過程,因為在不為人知的環節中,每一步都會耗損你對電影的喜愛。

於是我大概懂了那些更資深的獨立片商前輩們擁有的熱誠是多麼強大!在美昇的那五年箇中甘苦都是趟奇幻之旅,最難忘的就是一起戰到最後一刻的夥伴。儘管如今各奔東西還是有著革命情感,還是偶而會約在公司附近的鐵板燒繼續閒話家常彷彿工作時期的某些午後依然未完待續。現在想想,這應該才是電影真正送給我的禮物吧。

從喜歡電影到書寫電影再到成為發行電影的一員,這段路程至今回頭看看才覺得充滿驚喜。很喜歡大衛.芬奇在 2008 年執導的《班傑明的奇幻旅程》,或許生命的走向其實並沒有方向,我們等待的都只是一個剛好的契機。在對的時間遇上對的人,但這些都是一瞬間的不等於長久。終究時間會走人會變,而每次的別離都是一次重新遇見的開始。回過頭看這段歷程,發覺在我身上最大的成長來自對於變動再也不感到害怕,學會了用珍惜取代感傷,或許那些不如意並非無能為力,而是鞭策著自己該放手去找到屬於自己該待著的地方。

「Some people, were born to sit by a river. Some get struck by lightning. Some have an ear for music. Some are artists. Some swim. Some know buttons. Some know Shakespeare. Some are mothers. And some people, dance. 」
—《班傑明的奇幻旅程》

《班傑明的奇幻旅程》電影最後的結尾是我心目中最美的生命註解,它讓我記住了喜歡一部電影的美好,也讓我相信著生命著實擁有美好,儘管總發生在電光石火之際。由衷感謝這些發生在我生命中重要時刻的電影們,以及當中遇見的每個人與每件事。這些重要時刻當我現在想起才明白,其實遇見你們才是最重要的。

※                 ※                 ※

艾莫西,1979年生,肖羊。獲選無名小站電影達人、奇摩電影摩人、金穗獎部落格評審。曾任Hitfm網站編輯、ELLE娛樂風尚頻道企劃、痞客邦電影圈社群企劃,MaisonMotion美昇國際影業資深媒體企劃。文字散見ELLE、姊妹淘、奇摩電影、關鍵評論網、KKBOX、Bark音痴路雜誌等。深信所有的書寫都有意義。有一個部落格與一個粉絲團,以心情經營,搜尋艾莫西或點此就找得到。

※                 ※                 ※

【釀電影】2017年8月號(訂閱方案請看這裡
主編的話〉by 張硯拓

《待妳開斬的荊棘路——大銀幕上的女性形象》專題

英雄片中的女性形象:為什麼我們需要更多《神力女超人》?〉by 周芷萱
好萊塢企圖消費女力的風向輪廓〉by 雀雀
許鞍華電影中的女性柔情:個人、家庭與國族〉by Pony
《一代宗師》《師父》《老炮兒》:那些站在男人身旁的女人〉by 陳芷儀
少一分直覺,多一分理解:撕下《大亨小傳》黛西的拜金女標籤〉by 林巧棠
恐懼上菜:那些攝人的女孩們〉by 吳曉樂
以愛出擊的神力女超人——是突破還是包裝過的刻板?〉by 郭怡利

《影評人私釀》專欄

從看電影到寫電影到發行電影:十部參與我人生上半場關鍵時刻的電影們〉by 艾莫西

《釀影評》專欄

《魅惑》:「惡」女背後的情非得已〉by Lizzy Lin
《魅惑》:千禧粉的魅與惑〉by 鄧九雲

※                 ※                 ※

看更多專為影癡而生的好內容,就一起來支持【釀電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