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18

By 雀雀

《相愛相親》——張艾嘉寫給人生的情書

文/雀雀

愛的教育「Love Education」,是張艾嘉導演新片《相愛相親》的英文片名,在張艾嘉主演之外,還有田壯壯吳彥姝、朗月婷、宋寧峰與耿樂等人演出。張艾嘉年輕時代是我們父母在大銀幕上看到的夢幻美女演員兼歌手/編劇/導演,後來成為世界影壇舉足輕重的女導演。經歷了她唱的愛國歌曲〈梅花〉、一首〈愛的代價〉洗腦歌,到她導的一部動人的家庭故事/愛的教育《相愛相親》,跨進 21 世紀的台灣 20 世紀女人,幾乎很難不與張艾嘉一同成長。

《相愛相親》是張艾嘉自 1981 年以來所執導的第 14 部電影,相較於她前兩部片(《念念》自編自導不演,或者是自編自演不導的《華麗上班族》),老實說,張姐自編自導自演三樣全來的《相愛相親》,好看得多了。可以同時自編自導自演,把三件事一起做好的女性影人,放眼世界影壇,除了芭芭拉.史翠珊之外,恐怕也只有張艾嘉能做到這種境界。

張艾嘉在《相愛相親》中飾演一位即將退休的岳慧英岳老師,她在母親臨終之際,似乎感應到了媽媽氣若游絲的美好人生走馬燈的最後片段,那是已逝的父親笑著來接走媽媽了。慧英因此認定「想跟爸爸葬在一起」是母親最後的遺願,遂開始了一段將父親的墳從老家遷進城的漫長旅程。

遷墳本身或許不是一件難事,但慧英要把父親的墳從鄉下老家遷到都市卻很難。原因在於父親在老家中有一個大房姥姥,儘管父親和姥姥的「夫妻關係」只有寫在族譜上,沒有實質上與法律上的夫妻之實,一輩子也互沒往來,男人早就少小離家、另有愛人也落地生根,但吳彥姝所飾演的姥姥岳曾氏,卻是一個深情不悔了一輩子的女人。她早已備好自己的棺材,等著死後能與丈夫葬在一起。

慧英的女兒薇薇感嘆:「我覺得姥姥一定很愛外公,等了他一輩子。」
慧英:「他們壓根就沒有住在一起多少日子,她進門沒半年,外公就離家了。什麼愛不愛的?」

片中這一場慧英母女在旅館中聊到「一輩子」的對話,若對照起《霸王別姬》張國榮所飾演的蝶衣台詞「說好了一輩子,少一天,一個時辰,都不是一輩子」,便能顯示出姥姥的心意。姥姥她這輩子只愛她丈夫,也打算只為丈夫而活,姥姥在家族中力盡職責侍奉公婆善終,甚至早就買好了自己的棺材,準備死後能和男人葬在一起。可是丈夫給的愛卻少到幾乎讓人聞嗅不出來,身為「二房」女兒的岳慧英無法理解姥姥不給遷墳的心態,畢竟自己的爸爸對姥姥不親也不愛,為何姥姥還要死守著一個墳墓不放?

張艾嘉說,環境、時代都在改變,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也因此產生變化。「姥姥也是從別的地方嫁過來的,人的改變會牽連到家人的改變。在一件事情爆發出來之後,彼此之間產生了溝通。尤其最親的人,人會忘記去顧慮親近的人的感受。很多的誤會與不開心,都是來自於不溝通,一旦事情爆發了,反而有時是好事。」在張艾嘉眼中,姥姥,慧英和薇薇,在故事情節裡她們是「一家人」,但這一家人彼此價值觀都不同,她們本來是不溝通的。趁事件發生的時候,家人之間才趁機說出一些心裡的話,於是她們彼此才有機會互相了解,在代溝中看見彼此的困擾,並嘗試彼此互相體諒。

作為張艾嘉導演的首部中國電影,《相愛相親》是個至情至性、全片皆發生在中國的感人故事,卻巧渡了兩岸之間的複雜感情關係:一邊的「大房」是家族所認定的「家人」、另一邊的「二房」卻是經過相愛所組成的合法家庭,一旦兩邊要搶起來,究竟那個「墳」應該要歸誰?墳裡的屍骨終究只是人死不能復生的一個名字,卻像中華民國是不是在台灣一樣,永遠都讓人有得吵。然而導演根本不想跟大家吵這個,她只在乎還活著的我們,能不能互相以最體諒的心情去善待彼此?

儘管過程中爭爭鬧鬧的,但看《相愛相親》的結局,你就會知道,一個人的意識形態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站在不同立場兩邊的人,彼此能不能秉持著相親相愛的溫柔心意,互相尊重對待。為什麼在這麼多赴大陸拍片的港台影人之中,張艾嘉的《相愛相親》特別地渾然天成?本片在日常拌嘴、聚散離合裡,還有濃厚的中華童話氛圍,那是我們很熟悉的華人家庭裡難唸的經,不論過程怎麼紛亂,最後還是會期待一份和諧。

本片根據另一位編劇游曉穎的經歷所改編,除了看似嚴肅無聊的遷墳之戰外,過程中幸好以當代流行文化等元素穿插,活絡了全片的氣場。例如岳老師女兒薇薇有一個老唱著〈海闊天空〉的搖滾歌手男友,片中偶爾出現夜店演唱會便透露著些許年輕人的生活面;而岳老師與姥姥兩人搶墳搶著搶著,兩個女人就上了《真相真不真》的電視節目,電視節目正是薇薇的工作單位,一場家庭戰爭因為薇薇在生活中隨時都在拍東西的「職業病」而被擺到了檯面上,一方面影射了當代年輕人在社群影音時代無時無刻都要拍的「生活習慣」,另一方面也透過媒體平台不分大人物或小人物、不論公事與私事都要嗜血揭露的一面,來與當代社會接軌。

而「拍影片」這件事,也似在無意之間彰顯了紀錄片與新聞報導片與綜藝節目甚至電影之間的無法明確分野:你看那些家務事被端上檯面講的人,他們的故事是真的還是假的?原來答案是「只要觀眾愛看」,真相真不真這件事本身並不是最重要的。

電影中出現了很多中華傳統文化象徵:貞節牌坊、棺材、骨灰罈,甚至是古文畫出來的名字。連女主角本身也是一個不太願意放棄教學的中文老師,頗有為失落的華文化做文藝復興的企圖。然而張艾嘉是一號奇妙人物,她打從年輕出道就讓人覺得特別洋派與反骨,如今從影四十年到了六十耳順的年紀,端出來的《念念》和《相愛相親》裡頭的角色卻都在比平凡、比溫文,就是因為人物平凡,反而使得他們在遇事時,能將觀眾的情緒牽動起來。

《相愛相親》簡單講就是三代女人從老到年輕世代的親情關係以及愛情觀,世代之間有著無可避免的個性硬氣以及命運的傳承,張艾嘉自編自導之餘還能在自演之際展現神演技,在結局處,攝影機對著老夫妻駕著車的後頭顱,對話之時男女主角只靠後側臉以及耳背顳顎示人,竟也散發出了強大的劇情感染力。唯有看到這結尾一刻,我們突然都明白了,原來張艾嘉講愛的功力,是渾然天成地有魔力的。

自覺年紀越大體力越差但想講的東西卻越來越多的張艾嘉,《相愛相親》不啻是她寫給她現階段人生、也是寫給現階段影迷的一封情書。改編自游曉穎的故事的好處,是作者本人與張艾嘉以不同世代的眼光看待同一場家庭戰爭,讓電影奇妙地掙脫了張氏電影風格中老一個不小心就陷進的情感自溺漩渦。本片劇本入圍了第 54 屆金馬獎的最佳原著劇本,如果得獎,那麼這將不只是張艾嘉入圍金馬編劇項目五次以來的首次得獎,也會是這位在北京中央戲劇學院寫劇本的游曉穎的人生首座金馬獎,兩個不同世代的兩岸女人一起得獎,那領獎畫面會多麼美、多麽呼應張艾嘉想在電影中傳達的思想?無論得獎與否,這個來自成都的家庭故事,到底是經過了鄭州(拍攝),抵達台灣(上映)了。游曉穎這輩子應該沒想過當初在學校繳出的期末作業,可以飛這麼久,這麼遠吧。

張艾嘉一向是提攜後進的典範,猶記得 2015 年她擔任金馬主席期間,與團隊首創了金馬亞洲電影觀察團和金馬青少年電影團,成了具金字招牌的電影評論學校校長(或說是夏令營團長),連金馬獎頒獎典禮走紅毯也跟著學員一起走,輕鬆捨棄掉大牌明星理當單獨霸氣登場壓車紅毯的特權待遇,只為了將光環分享給年輕後進。也就是這一份連戲外都不吝與人共榮共生的溫柔心思,讓身為作者導演的張艾嘉,在《相愛相親》水到渠成地噴發出集四十年從影功力於一部的爆款能量。

彷彿只要看這一部電影,你就能看懂了張艾嘉。

※                 ※                 ※

雀雀,本名簡盈柔,台南人,台灣交通大學建築所畢。

影評修行者,曾任金馬影展亞洲電影觀察團、台北電影節媒體評審、北影部落客評審、痞客邦金點賞十大最佳娛樂部落客,專欄文章暨聲影散見於台灣各媒體平台,基地在雀雀看電影網站。

※                 ※                 ※

全文劇照提供:甲上娛樂

※                 ※                 ※

【釀電影】2017年11月號(訂閱方案請看這裡

主編的話〉by 張硯拓

《心靈的偏鄉——2017金馬影展》專題
基哥沒辦法待在不能抽菸的所在〉by 張正
高緯邊境的美麗極光——阿基.郭利斯馬基〉by 新鮮芬
《春光乍洩》:黎耀輝,讓我們從頭再來過。 〉by 楊達敬
再見希斯萊傑(三之一)(三之二)(三之三)〉by 鄧九雲 X 黃健瑋
從《七月與安生》至《相愛相親》:暖男燒成渣,好人就成了傷人〉by 陳太陽
血與斷肢──在2017金馬影展看三池崇史、園子溫與北野武〉by 橘貓
愛與別離的不思議之旅——第三屆亞洲電影觀察團心得〉by 孫雅為

《釀短評》
相愛相親〉by 陳昀秀

《釀影評》
《相愛相親》——張艾嘉寫給人生的情書〉by 雀雀

《釀影癡》(會員限定專題)
從《超人特攻隊》到《腦筋急轉彎》,看皮克斯對「惡」的探索〉by 唐澄暐
《可可夜總會》——活著,就是創造自己的故事〉by 蕭裕奇

※                 ※                 ※

看更多專為影癡而生的好內容,就一起來支持【釀電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