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9

By 粉紅色的百香果

「這是一種釋放靈魂、讓他們動起來的力量」──台北偶戲館特展

「台灣有動畫嗎?」──相信很少人會特別注意台灣的原創動畫,儘管它們已經多次在國際舞台上用台灣的視角、深刻的故事證明自己。台北偶戲館以「巨大力量來自微小移動」為題,舉辦從今年 11 月 11 日至明年 5 月 7 日的特展,找來打破一般印象、傳承創新的兩位創作者,以傳統工藝為媒材、停格動畫為形式,展現身先士卒的能量。

是意外還是冥冥之中

出身捏麵世家的黃勻弦導演,2018 年以作品《當 一個人》奪下第 55 屆金馬獎最佳動畫短片後,2021 年再拿出作品《病玫瑰》,結合 VR 技術拍攝,入圍威尼斯影展;受到新興糊紙店百年技藝傳承、孕育的張徐展,同樣是在 2018 年以動畫《Si So Mi》提名金馬獎最佳動畫短片,並於 2021 年獲頒德意志銀行年度藝術家獎,最近更以《熱帶複眼》拿下第 59 屆金馬獎最佳動畫短片。

除了曾在同一屆金馬獎「廝殺」競逐,黃勻弦與張徐展同樣浸淫於傳統藝術,也都曾想迴避,張徐展總說:「我以前沒想過要傳承。」然而承襲的記憶在冥冥之中,已經成為創作的養分,就如同黃勻弦所說:「一路上一連串的意外,彷彿是祖師爺安排,被帶到這條路上。」

傳統技藝打開獨特的故事

本次展覽,黃勻弦帶來自己幾部動畫短片中的角色,包含探討老年社會與獨處的《當 一個人》、回應台灣民族認同的《山川壯麗》、討論疫情時代的《病玫瑰》,還有如同一場世界遊行的《眾生相》。黃勻弦作品中的所有人事物皆為捏麵工藝,在傳統之上,加入了她想要的活潑熱烈,例如在作品《山川壯麗》中的寺廟顏色並非傳統用色,比例也與正統大相徑庭;廟檐上,一整排吃喝台灣小吃的神明,或坐或躺的俏皮樣,全都是打破傳統的鮮明特色。

她與旋轉犀牛工作室正在籌製的台灣第一部動畫長片《派派你怎麼了》,以「薩提爾冰山理論」為發想展開,講述小女孩派派平時積累了太多情緒,卻無法釋放的故事,預計將在 2025 年完成,本次展覽也展出獨家的作品手稿與視覺海報。

張徐展作為紙紮技藝第三代的承襲人之一,第一部短片作品就討論台灣人經常避諱的死亡議題,故事從一隻在菜市場路邊被踩死的乾扁老鼠開始,他把一切濃縮在一首/一部《Si So Mi》中,將老鼠被人類驅趕、捕捉、溺水等等的糟糕生存經驗轉化為一場舞蹈派對⋯⋯展場內透過老鼠的紙紮靈厝裡鑲嵌的一面鏡子,讓觀眾站在場景的正前方時,如同與老鼠交換了位置,自己成為靈厝的主人,獨特的黑色幽默盡現。

此次奪得金馬獎最佳動畫短片的作品《熱帶複眼》,則透過台灣陣頭的音樂及舞蹈肢體為核心,以蒼蠅複眼作為視角,呈現東南亞「鼠鹿過河」的民間故事。本作源於張徐展在 2019 年購入的書,轉眼改編完成已是 2022 年,誰能想到片中許多魔幻的象徵與陣形,只是書中一頁 A4 大小的原作故事。

《熱帶複眼》片中,同樣有屬於張徐展的黑色詭譎氛圍,以及他一直在研究的影像觸視經驗,這些創作的獨家創作手稿,以及劇本發想,也都在本次展覽中披露。

偶戲館館長蔡易衛生於布袋戲偶家,策展時也「偷渡」了布袋戲的拚場形式,刻意將兩位藝術家的作品相對擺置:「因為都很精彩,難較高下。」

停格動畫在現代的反骨性

停格動畫由於一幀幀逐格拍攝,所以又稱逐格動畫,最早誕生於英國或俄羅斯說法不一,不過停格動畫受到矚目與發揚,和東歐的戲偶文化有很深的淵源。20 世紀東歐停格動畫盛行,捷克的重量級偶動畫導演吉力唐卡,即是因木偶工藝影響其創作;如今,停格動畫中關於偶的媒材不僅限木頭,可以是任何元素。

停格動畫在製作上相當耗時。張徐展說度過漫長創作過程的秘方是:「一步一腳印、走一步算一步。」黃勻弦將停格偶動畫作為人生的全部,她笑著說:「講真的,說是全部很不健康,但真的是全部。」她想作為前輩,為更多創作者將停格動畫的基底踩穩。

14 秒,是人們滑臉書願意為一則貼文停留的時間。在如此流動的當代社會,卻有一群人願意用一整天去拍攝幾秒鐘的畫面。注意力成為稀缺資源的時代,慢下腳步是奢侈的。台北偶戲館的館長蔡易衛直言道:「現代是吸引注意力的時代,我們的競爭者就是手機。」

對停格動畫工作者而言,時間的折磨是揮動魔杖的必要交換。唐治中是長期與黃勻弦合作的動畫拍攝與剪輯師,他回憶前陣子在拍攝新作品時,光三個角色就拍了 12 個小時,最後獲得 7 秒的畫面:「我那時突然發現,我的生命 12 個小時,換他們活過來 7 秒鐘。」這些戲偶,對動畫工作者而言,是有靈性的,是他們生命的延伸。

這群栽進停格動畫的工作者,宛如液態現代性社會(註)裡的唐吉軻德,有人說他們耽溺理想,有人欽佩他們逆行堅定。但他們一開始,都只是希望能用自己熟悉的媒材,好好地講一個小故事。

願以微小出發 強勁綻放的台灣動畫

「巨大力量,來自微小移動」,這不僅僅是形容停格動畫的拍攝過程,也是兩位藝術家創作時的養分來源。黃勻弦因為捏麵工藝,對台灣在地和廟宇文化有更豐富的詮釋;張徐展在家裡附近的菜市場看見扁掉的死老鼠,從家中紙紮技藝擷取靈感,重新改編出《Si So Mi》。深蘊的傳統技藝文化,使他們能用不同的角度觀察生活,從最微小的部分出發,卻又最貼近生活,所以迸發出的力道最強勁。

「因為沒有前人的經驗,所以力道很重要。」這是黃勻弦給自己作品的期許。張徐展在本屆金馬獲獎後也說:「台灣動畫不只是做給小朋友看的卡通,它一定也可以是非常有趣的藝術電影。」

台北偶戲館媒合各藝術領域,推動偶戲內容多元轉譯、促進多元文化交流,為觀眾與創作者打造一個開放包容的偶戲交流平台,此次的展覽,可說是完美呼應偶戲館的願景。

兩位創作者同樣選擇以停格動畫結合傳統藝術,儘管創作過程漫長,卻堅持以微小之勢,迸發巨大力量。

全文展覽照片提供:台北偶戲館
【巨大力量來自微小移動 - 停格偶動畫特展】
地點:台北偶戲館(台北市松山區市民大道五段 99 號 2 樓)
展期:2022/11/11 - 2023/05/07(每週一休館)

註:液態現代性(Liquid Modernity)由波蘭社會學家齊格蒙・鮑曼提出,並撰述同名著作。他以「固態、液態」的概念區隔「現代與後現代」,強調當今快速變化的全球化社會,個體從長久穩固的共同體解放,社會地位不斷流動、身分快速切換、互動的親密關係易碎、個體間充滿不確定感與不安感的社會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