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17

By 陳煒智(Edwin W. Chen)

那些看著我長大的超級英雄

付費限定

當代影迷看「超級英雄」系列電影,特別喜歡聊大堆頭、大鍋炒式的「聯盟」組合。我正好相反,專愛看「單一宇宙」,而且最好是和我們生活著的寫實宇宙同在一起的時空設定。那種不為人知的隱藏超能力、戴上眼鏡穿起西裝就能隱身市井的匿名感,深深讓我著迷!

其實很多朋友都不相信筆者是「超級英雄」電影的影迷。坦白說,連自己回想起來,也都有點「不可置信」——向來偏愛文藝路數、喜歡品味人性百態,曾幾何時居然也看起「超級英雄」電影來了?

然而細細想去,在成長歲月裡,兒時曾抓住台北西門町傳統大戲院最後的風華,青少年期間長時間沉迷在錄影帶世界,還有後來正逢台灣地區有線電視開放之初的黃金年代;於海外求學時,又遇上數位影音的「井噴」時期,從光碟到後來的網站串流,短短幾年之間,影音產品的載體一變再變,「超級英雄」系列作品與筆者向來偏愛的經典名片,在載體變化的過程裡,或許因為它特定的聚眾效應,成為市場上極其醒目的套裝產品,不同年代的【超人】、不同年代的【蝙蝠俠】,一套一套魚貫上市,因為不同年代的呈現方式透露出不同年代的獨特魅力,在那群只認特定英雄品牌的忠實鐵粉之外,吸引了對於「那種呈現方式」、「那種獨特魅力」深感興趣的「另一批觀眾群」。筆者也正是為了某種的「獨特」、某種的「風格」而陶醉其間,成為「非典型」的超級英雄電影影迷。

自然,這是一種「camp」;又或者,它可以被詮釋為一種「cult」。不過,在此真正想和諸位讀者分享的,不是文化分析也非關理論辯證,而是這些超級英雄們,在歷朝歷代不同時間點上,被創作者詮釋、被閱聽大眾喜愛,從而結合成的獨特「時代魅力」,這也是我們在細品「超級英雄」電影,特別是過去的超級英雄電影時,最讓筆者玩味再三、欲罷不能的關鍵。

【蜘蛛人、蝙蝠俠、超人】

蜘蛛人、蝙輻俠和超人,筆者曾先後為之著迷。說來話長:

先談「蜘蛛人」吧。愛他的原因有二,第一「紐約」,第二「表演」。他活躍的世界並不是拔地擎天的什麼奇怪宇宙,而是切切實實的當代城市。皇后區的高中、哥倫比亞大學的校園、中城區的辦公大樓、下城的斜巷拐弄、河畔的工廠、橋上的車影還有羅斯福島的纜車......這個年輕小子生活的空間與我熟悉的城市緊密疊合在一起,那種全身心的浸潤效果,遠比任何 VR 設備都還更能身歷其境。

再者是「表演」。記得在 2002 及 2004 年,陶比.麥奎爾(Toby Maguire)《蜘蛛人》第一集和第二集問世時,興沖沖趕到紐約的巨型影院觀賞(第二集看的還是開映的跨夜首場),特效當然精采好看,但更引人入勝的卻是陶比.麥奎爾掌握文戲的功力!以往看他青少年時代的電影表演,就對他的機敏深邃的氣質頗有好感,一直希望能看他端端正正演一部能讓他好好發揮那份既古典又摩登的風度,多個機會展現深藏在他平凡無奇外貌底下,偶然之間會靈光乍現的卓爾不群。當然,等啊等啊,等到《大亨小傳》(The Great Gatsby)算是得償心願,但在此之前,絕沒料到我們居然能在《蜘蛛人》的電影片集裡,看到他在《冰風暴》(The Ice Storm)裡使人眼睛一亮的清新。

記得當時在影院裡看到他和飾演阿梅嬸的資深女星蘿絲瑪莉.哈里斯(Rosemary Harris)在餐桌前相對而坐,細語家常的場面,萬鈞劇力震得人心裡一顫;簡單樸素的人物設定和情節延展,恰好提供這幾位演員最好的舞台,讓他們以極簡、節制卻同時飽滿多汁的內蘊情緒,呈現出周延有機的人物存在。

以下還有 3,901 字, 4 張圖

歡迎訂閱,繼續閱讀全文

訂閱支持

已經訂閱過了?立即登入帳號

專為影癡而生的媒體,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