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亦昕 Eartha Fan 寫字的人,擅長寫些日常廢話,作品偶爾見刊於報章雜誌。藝文雜食性者,不怕冷門但怕冷場、不怕濫情但怕爛尾,喜愛特別俗濫或特別獵奇。FB個人頁面:Eartha Fan。 常用的標籤 #影評 #釀影評 #釀電影 #鋼琴師與她的情人 #電影評論 2025.06.27 《鋼琴師和她的情人》:終於,有了可以被聽見的自己 「終於,有了一張可以被凝視的臉」,我想這是一樣的——在愛的前提之下,是關於一個人是否擁有能被完整接納的自己,並且要能被看見與被聽見。在《鋼琴師與她的情人》中,Ada 需要被聽見。於是,Baines 這個願意聽見她的男人,使她存在,使愛存在。 2025.05.31 《麥迪遜之橋》那些曾經,雖未成真,但擁有過 《麥迪遜之橋》由小說改編,無論是小說還是電影,都在推出時轟轟烈烈地掀起諸多評論。論點兩極,褒的是大大讚譽浪漫靈魂在愛裡碰撞成短暫的烈焰,貶的則是狠狠批評其違反婦道、悖德又脫序。但為什麼結婚後的女人只能是行星?而家庭總是唯一的恆星,於是行星將所有的自我奉獻,此後再也看不見宇宙之大,只剩下固定的軌道。 2025.03.18 《我們的青春,在台灣》:當青春撞上現實的牆,仍要繼續往前啊 《我們的青春,在台灣》好像可以繼續說下去了。其實青春從來沒有白費,我們燃燒、碰撞、受傷,正是為了理解現實的邊界,摸索理想的框架,好讓我們終能長成一個懂得在危險與安全的空間中鞏固理念的大人。也許不再那麼熱血,不用張狂的方式去抵抗,但能做些平凡的事情,也許也很好,比如理解、包容,比如終於知道我們是誰。 2025.03.14 《吻兩下打兩槍》我們都是破爛但可愛、脆弱但有愛的大人 十多年後重看《吻兩下打兩槍》,恍然大悟,成為大人還真的就只是這個樣子。哪個樣子?像小勞勃道尼飾演的哈利一樣,廢到不行但認真活著,在破破爛爛充滿傷痛的生命過程中拚了命地往前走;或像女主角哈莫尼一樣以愛與夢想支撐著脆弱的自己奮力活著——這樣其實就算是一個很不錯的大人了。 2024.12.25 《東京教父》:這也沒什麼,只是奇蹟而已 《東京教父》的冒險之旅近尾聲,從平安夜一路瘋狂、笑鬧、荒謬、轉折起落直到新年,曙光在城市的樓房之間乍現,萬事萬物彷彿重置又重生。秉住呼吸看新年的曙光洗禮城市,上帝的禮物也許正是眼前的這片風景——城市亮起,你終於相信生命裡真的有光,這就是奇蹟。 2024.12.23 《為愛朗讀》:站在歷史的傷疤上,在愛裡指認的艱難 《為愛朗讀》少年主角邁克的慾望存在於勃發的愛慾之中。漢娜承接了他青春狂妄且無處安放的慾望,以及少年對愛的懵懂憧憬。憧憬與慾望大多來自空缺,正因為空所以衍伸出被填補的需求。而漢娜的空缺明顯地來自於她的不能讀,閱讀的空缺、知識的空缺,於是邁克現身填補,缺失的慾望轉化成愛,跨越年紀、框架、理智等一切萬物。 2024.11.18 《女兒的女兒》:面死,迎生,孵石頭 《女兒的女兒》以小女兒范祖兒的逝去展開整個故事。女兒的逝去,胚胎的誕生。迎生面死之際,是天地未開的混沌期間,如濃霧鋪滿雙眼,當悲傷的暴風襲來,被宣判獲得胚胎監護權的金艾霞,直直落入渾沌。這樣一個胚胎究竟代表什麼?它尚未著床也還沒發展,沒有意識與靈魂的此刻,它是生命也不是生命,它究竟是什麼? 2024.08.27 撿拾文化中散落的星光──《逸心為戲》、《廢墟裡的星光》在黑暗盡頭看見無限前行的微光 「感動,無所不在」新北市紀錄片獎戶外影展,今年帶來兩顆星星──《逸心為戲》、《廢墟裡的星光》,在兩個文化領域裡頭蒐集了許多宇宙碎片,以鏡頭直視現實與文化發展的兩難,而現實中的艱難一直都是文化中最大的困境。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