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電影 專為影癡而生的媒體。 常用的標籤 #影評 #讀者投稿 #釀影評 #釀電影 #電影評論 2019.03.09 【在故事裡投影美好的光】從愛電影到編雜誌到辦影展——金馬影展編輯統籌楊元鈴|講座側記 在電影院長大的楊元鈴,自有記憶以來就是「每天不進食足夠的影像,不會滿足」的影癡。從創辦台灣最早的網路影評之一《小電影主義》電子報,到長年參與金馬片單的編輯設計,再到策劃光點台北一系列的文學影展,她把對電影滿滿的愛,變成令人羨慕的生涯,而且總是滔滔不絕、想跟更多人分享浸淫在電影裡的幸福感。 2019.01.07 專訪導演李中談「顏色」在創作中的重要性,以及《董仔的人》 我們接著問李中,對他來說在創作裡,顏色扮演什麼角色?他說顏色決定的是影片的心情和調性,比如《青田街一號》的洗衣店,為了營造帶點神秘的魅惑性,當初的色調是帶一點金色:「我跟小姚想要『金色在黑色裡』,雖然調光也可以做,但那會變成一整片都是,我們想要有些有、有些沒有,就要在現場作才有層次,也比較自然。」 2018.12.29 釀電影 x BenQ 的鮮彩時光 能夠因為愛電影而相聚,一同沈浸在魔幻的時光裡,也是年末的此時此刻,最好的充電方式。展望新年,釀電影的我們要感謝大家的支持,我們很幸運得以做著自己熱愛的事,努力耕耘,穩定邁進。接下來這一年,也請繼續愛護、多多指教了! 2018.12.19 《餐桌上的電影物語》 到底導演和這一家人給了這些平淡的食物添加什麼調味料,讓它有了不一樣的滋味?尤其是貫穿全片的炸可樂餅加泡麵,那真是飢腸轆轆時的人間美味。一口可樂餅配上一口泡麵的溫熱濕潤,真是特別互補。這好吃的滋味,不只是食物本身,還佐上了他們外在的挫敗孤獨與回到家裡後互相取暖的善意。 2018.11.28 《愛上謊言的女人》 就連快樂的時候,他也只是靜靜地微笑,從不曾笑得東倒西歪,也不會亂開玩笑;很怕生,就連綾子也不想認識。性格穩重,絕不會大小聲;不曾怪我因為工作上的應酬連續好幾天喝醉回家,反而擔心我的身體,總是體貼地照顧著我。每當這種時候,我就會覺得他果然是醫生啊。 2018.11.01 《懸崖上的野餐》:雙重失蹤案與女校大崩潰|張亦絢 住宿學校看似是提供求知學藝貴族氣派的環境,實則兼收了社會最上層與隨時可能陷落底層的兩種少女。跨階級的同性愛是重要的情感支持:某女學生失蹤,也意謂著這類聯結斷裂,讓原本較弱勢較無庇護的女學生,更加孤立落魄、缺乏奧援——死亡具有連鎖性——這個型態的連鎖性 2018.11.01 《懸崖上的野餐》:就讓蘋園少女在凝視下消失吧|辜炳達 上層階級英國女子的內衣引人遐思,而優雅總是藏在看不見的細節之中。——普瑞查夫人,《雪紡狂熱》(1902) 2018.10.26 【釀選書】《一寸灰》(4)——住到笠智眾家 滄海桑田,笠智眾不變,容貌不變,坐姿也不變。現代社會就像大島渚的鏡頭一樣令人坐臥不安,但笠智眾出場,穩穩地把前現代的氣場帶入銀幕,時針、腳步、呼吸,一切,重新找回節奏。而對於我們這種曾經把夢想寄放在周潤發梁朝偉身上的前文藝青年,笠智眾以生活的名義收編我們。 1 ... 35 36 37 38 39 ...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