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硯拓 影評人,《釀電影》主編,曾任金馬獎、香港電影節費比西獎、女性影展、高雄電影節評審,著有電影散文集《剛剛好的時光》。經營【時光之硯】12年,亦常舉辦講座。信仰:美好的回憶是我的神 常用的標籤 #影評 #恐怖片 #釀影評 #釀電影 #電影評論 2024.03.23 《葬送的芙莉蓮》:如果來得及,種一片回憶的花田 但《葬送的芙莉蓮》最迷人的,還是它在精神層面上,對世事與人心的疼惜吧。兩代的主角群,都會因為你的開心而開心,有著「努力了解彼此」的心意,看見裹足不前的冒險者會想硬拉一把。他們不在意天國的真假,但對於死後留下什麼給彼此,讓他(們)記得,給他(們)陪伴,比什麼都在乎。 2024.02.18 《墜惡真相》:薛丁格的殺人犯 《墜惡真相》全片長達兩個半小時,但格局非常簡單:這是一個命案嫌疑犯的辯護過程。從案發當天的現場側寫,到判決出爐結束,這故事非常「專心」;但能夠拿下一座(實至名歸的)金棕櫚獎,是因為在緊湊、毫不讓人不耐的巨大篇幅裡,它辦到了三件事: 2024.02.05 《可憐的東西》:父權為自己造了一面照妖鏡 一如看片前聽了很多次的比喻,《可憐的東西》就像是劇本更好一點的《芭比》,都是描繪一個「天真」的女孩去探索異世界,一路上發掘女性的自我,得到性/別的啟蒙與認知,辯證人與他人(與非人)的形象投射,更讓層層的父權桎梏顯形。 2024.01.10 《魔法公主》:無法原諒,也要一起活下去 在宮﨑駿所有作品裡,我最愛的是《魔法公主》,這件事再過一百年也不會變。我愛它在宏大又緊湊的敘事裡,多面向地探討生命之難,在描繪讓人動容的絕美同時,不輕妄地論斷善惡。這是宮﨑駿最兇殘的一部作品,但故事裡沒有反派。這是他理想主義的宣示,又不能說沒有天真。 2023.11.10 「因為我沒有答案」──專訪萬芳、張吉安談《五月雪》中的傷痕與女性失語 「因為我也是平凡的人,我把過去感受過,從小到大看見的女性經驗,一起放進來。」阿英說話的樣子,看人的眼神,走路的姿態,就是一個數十年來習慣被無視、被欺侮、彷若透明的女子。這樣的失語在片末的一場戲徹底暈染銀幕。兩人之間隔著世代,隔著時間,隔著尋尋覓覓的長河,面向同樣的冤。而老旦問她:明年,你還會再來嗎? 2023.10.31 《PLUTO 冥王》:永不凋謝的鬱金香 「只要一直模仿,最後就會變成真的。」這是《PLUTO》另一個對於人類行為的詮釋。其實,人類的嬰孩也是從模仿開始學習一切的,而不斷模仿人類進食、交際、孤泣與慾求的機器人們,終會懂得其中的「意義」。但一但懂得了仇恨,要學會放下,又是另一堂課。 2023.10.20 那些美夢般的飛機,一架都沒有回來──試論宮﨑駿的戰爭思索 按:本文原發表於 2021 年 5 月《釀電影》vol.4「好久不見,宮崎駿」,爬梳至《風起》為止,宮﨑駿作品中的戰爭意象及其矛盾。如今正值新作《蒼鷺與少年》上映,《釀電影》推出宮﨑駿線上大專題,在此將這篇文章以「會員專屬」的形式發表,欲閱讀全文的讀者歡迎訂閱《釀電影》,或在官網及各大通路上購買 2023.10.16 《蒼鷺與少年》:我們還會再見嗎?宮﨑駿 看《蒼鷺與少年》是從第一分鐘就開始的驚喜:那場火災,所有背景人物灰黑、歪斜、慌亂和恐懼滿溢,是不曾見過的新畫風,連真人爬木梯的姿態都像《魔法公主》裡的魔物般張狂,讓我看到宮﨑駿的毫不示弱,沒有要收斂的意思。於是我在社群上說:比起安全而無力的創作,看到這樣霸氣超展開、充滿活力的故事,我真是開心一萬倍。 1 2 3 4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