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7.21
By 宛若翩翩君子
《逃出北韓》:可怕的地方,是我懷念的家鄉

付費限定
若活下去的路是逃離家鄉,若自由的代價是與親人生離死別,該怎麼選?
這是紀錄片《逃出北韓》(Beyond Utopia,2023)在片末提出的疑問。問題本身是荒謬的(至少對於目前身在台灣的大多數人來說),活著和逃離家鄉、自由和「與親人隔絕」,本就不該被放在同一道選擇題裡。可對於脫北者而言,這就是他們面對的殘酷現實──被列入驅逐名單而不得不逃離的絕望、飽受飢餓折磨的痛苦、被迫目睹公開處刑的恐懼。
《擁有七個名字的女孩:一個北韓叛逃者的真實故事》(THE GIRL WITH SEVEN NAMES:A North Korean Defector’s Story,2015)的作者李晛瑞於 1997 年逃離北韓,她在紀錄片裡說到,小時候唯一讓她感受到幸福的時刻,就是「比較」的時候。
「北韓政權說我們生活在烏托邦裡,而許多其他國家則生活在苦難裡。我們被灌輸南韓的學童沒有衣服穿,他們在街上乞討食物,但那其實是北韓的現實面。」
身在台灣的我們,對這個封閉的國家知之甚少,從歷史課本上也只讀到幾個名詞:金日成、金正日、韓戰、北緯 38 度線。當我們從新聞報導上,看到穿著拉風皮衣、梳著高聳油頭的金正恩,更多時候是抱著消遣娛樂的獵奇心態,對金正恩的「時髦」、「風流韻事」評頭論足,或看著北韓國慶的群眾體操,驚艷於那整齊劃一如機械操控的萬人翻板表演。我們所認知的北韓,多在那偉大的元帥與其盛宴身上,可生活在其中的兩千多萬人民呢?

《逃出北韓》電影劇照/劇照來源:IMDb
北韓政權所展現之不容質疑的權力意志,建構之所謂的「美好烏托邦」,宛如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在《一九八四》所描繪的現實版具象──在朝鮮半島上,以北緯 38 度線為界,以鴨綠江、長白山和圖們江為牆──那是一座世界上最大的監獄,人們一出生就註定終身監禁。在那裡,日以繼夜的勞動是恩賜,飢餓和恐懼如影隨形;鄰里彼此互相監視,家家戶戶都需掛著元帥的肖像:老大哥在注視著你。黑可以是白的,二加二也可以等於五,這樣瘋狂的設定不只在小說裡,更是現實。
李晛瑞第一次觀看公開處刑,是七歲。一名男子被吊死在鐵道橋下。恐懼,向來是北韓政權操控人民的手段,「絕對不可以做國家不允許的事」,自小就深深植入他們腦袋裡。
他們沒有與外界聯繫的通訊服務,嘗試和外界通話是嚴重違法,唯一管道是接收來自中國的手機訊號,可這需要住在鄰近中國的江邊,並向仲介支付通話服務費,但大多數的北韓人不住江邊,也沒有錢能支付給仲介;北韓沒有化糞系統,所以他們要收集糞便,上繳政府,量不夠多還得偷鄰居的糞便,到了寒冷的冬天,糞便凍如石頭,他們就推著糞桶、扛著糞袋,到學校或到勞動機關,好轉給農夫以施肥。

《逃出北韓》電影劇照/劇照來源:IMDb
五、六歲的孩子,放學後要練習團體表演,沒有任何防護設備,或頂著烈日,或忍著嚴寒,在水泥地上反覆翻滾,摔斷骨頭稀鬆平常,失誤還會受罰,想上廁所直接尿褲子上,只能一再重複相同動作,數不清多少個小時,像沒有思想的機械──他們確實如機械般活著。
北韓人民自小就聽著神話:金日成是神,金正日是神之子,他出生在白頭山小木屋裡──革命的聖山,出生時更有美麗的星辰和雙彩虹,預言了一代傳人的誕生。而金日成在殖民時期帶領人民對抗日本,跨越彩虹,從這一座山到另一座山,在韓戰時從沙中變出米,用松果製作炸彈,並站在三片葉子上跨越了鴨綠江⋯⋯若為基督徒,或許會對這段神話感到似曾相似,因其對北韓領袖的神化,實則出自《聖經》。北韓人皆需熟讀的「確立黨的唯一思想體系十大原則」,也就是《聖經》十誡。
所以,《聖經》在北韓是禁書。

《逃出北韓》電影劇照/劇照來源:IMDb
《逃出北韓》英文片名「Beyond Utopia」,超越烏托邦,像是對烏托邦的理想化提出質疑,並進一步嘲諷北韓的「超越」──有過之而無不及。導演瑪德琳・加文(Madeleine Gavin)搜集了許多偷渡出境的畫面,以及脫北者們的證言,並追蹤嘗試幫兒子「越獄」的脫北者李昭妍,以及盧氏一家五口逃離故鄉的萬里長征,試圖拼湊出北韓人民的生活樣貌,探究其思維轉變,從而回應許多人對北韓人的疑問:為什麼他們不質疑這個政權?不推翻這個政權?
因為他們不知道還有其他種生活方式。
影片記錄在新冠疫情癱瘓全球的幾個月前,最後一批已知的、正嘗試脫離北韓的人。替脫北者安排「地下鐵路」的關鍵人物金城恩牧師,二十多年前讀神學院時曾遊歷中國圖們市,看到那些和自己說著同樣語言的北韓流浪孤兒,帶著必死的覺悟越過江,只為乞討食物,這是他第一次對「真正的北韓」有了深切的體悟。後來,他遇見了未來的妻子──一個脫北者,他開始想方設法探聽偷渡管道,這也成為他往後二十多年拯救脫北者的契機。
這支紀錄片的觀影過程,是如坐針氈的,彷彿看出了驚悚片的既視感。影像隨著盧氏五口從長白山偷渡到中國青島,再一路向南至越南國境,穿過越寮熱帶叢林,乘舟渡過世界上最猖獗危險的毒品走私通路之一──湄公河,終至非共產體系的泰國,才算真正脫離險境。

《逃出北韓》電影劇照/劇照來源:IMDb
逃脫過程的畫面,大多由協助偷渡的仲介(金城恩牧師於各國各地埋入的人脈)隨機跟拍,換言之,這是第一手的貼身追蹤、無法預知會發生何事的詭譎記錄,好似捧著一顆心,跟著盧氏一家翻山越嶺,不斷害怕下一秒突有公安闖入鏡頭,接著畫面一黑,消失得無影無蹤。所以當盧氏一家從搖晃不穩的扁舟中,一個個安全下船,直到最後一隻腳真正踏上泰國陸地,離開了追捕,離開了輕易就可能墜落河中的危機,那一刻,我像一起成功越獄般雀躍不已。
而仲介只是淡淡地說了一句:「你們獲得自由了。」
自由來得如此不易。可我不禁有些疑惑:生長在北韓土地上的人們,知道什麼是自由嗎?八十歲的盧奶奶知道什麼是自由嗎?兩個年幼的小女孩知道什麼是自由嗎?或許,當一家人能毫無顧忌地坐在一起吃飯談天,當瀕臨死亡、精疲力竭之際,仍彼此擦拭額頭上的汗水,當思念故鄉、共同高歌時,小女孩替奶奶抹掉臉上的眼淚。那於他們而言,就是自由了吧。

《逃出北韓》電影劇照/劇照來源:IMDb
金城恩牧師從韓國飛至越南和盧氏一家會合,跟著他們穿越濕熱難耐、寸步難行的熱帶叢林,途中遭仲介伺機抬價,故意拐帶繞路,原本三小時的路程拉長至十小時,他依然堅持護送,跟著乘舟渡湄公河,親眼看他們安然抵達泰國,說了聲「再會」,像是拋出了必會實現的諾言,許諾會再見面,他才安心折返越南、飛回韓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