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電影 專為影癡而生的媒體。 常用的標籤 #影評 #讀者投稿 #釀影評 #釀電影 #電影評論 2024.07.05 【釀書摘】《死線已是十天前:日本文豪的截稿地獄實錄》:低潮 以前就算四、五支電話的鈴聲此起彼落,我的筆依舊不為所動,下筆有如神助。現在卻連聽到蒼蠅拍打翅膀的聲音都會停下腳步。昔日筆動個不停的時候,我根本離不開桌子,別說是一天三餐,連廁所都去不了。原本對於自己一小時能寫就五張稿紙引以為傲,眼下卻衰退到一天平均只能寫二到五張。 ——《死線已是十天前》 2024.05.29 《蜻蜓飛過的歲月》:升學主義與英雄旅程掛鉤的失能神話 《蜻蜓飛過的歲月》具備破除社會集體命運的企圖,且試圖在記下的片段中審視自我敘事如何在框架之下發展的痕跡,更重要的是那份試圖理解個人經驗敘事意義何在的心意。意識的形成,也許就在於意識到人需要去解釋自我,釐清自我與他者、環境之間的關聯的時刻。 2024.05.28 【電影書摘】《天堂春夢》:周星馳與無厘頭 周氏無厘頭,也許不能盡以歐美後現代主義論述解讀之。有別於傳統喜劇理論分析笑點往往來自情節的不協調,追隨周星馳式反敘事式喜劇的鐵粉已經不會對劇情的協調有所期待,應該已經相當習慣於承受敘事過程中任何時候任何事情都會發生,如過山車驚嚇不斷又迴環往復、穿山越嶺式的情節鋪陳或堆砌。 2024.05.27 《海上鋼琴師》:潮來汐往,此一生,該面朝何方? 《海上鋼琴師》的敘事語調、分鏡、時空折疊手法、和光影流轉的韻律,無不顯現這部作品的「詩之心」。一向對攝影極是考究的托納多雷,其影像佈局下,既有排山倒海的磅礡壯闊,又有回身餘裕的詩之溫柔。尤其,時時讓我們感受到那份舊時代的優雅。 2024.05.19 《挑戰者》:超譯對手的預判 所有文宣皆著墨這是部關於三人行的情慾之作,實際尺度並沒有想像地大,片中性感、露骨的畫面都在剛剛好的時刻打住,心中的失望程度也代表我們有多想被文宣所「騙」。但電影本就意不在此(也很聰明地理解意淫的力量更強大),而是透過打亂時間序蓄積出決戰的張力,就像慾望橫流按捺不表直至最終高潮噴發賀爾蒙⋯⋯ 2024.05.17 《記憶中的二月一號》、《緬甸日記》:將攝影變成槍,拍攝即是 shooting 《記憶中的二月一號》和《緬甸日記》皆是年輕創作者的作品,在政變發生以後,當得來不易的自由硬生生地被剝奪,失落的年輕創作者,起身用自己的方式反抗──將攝影當作武器,拍攝的那刻就是在射擊。創作成為反對獨裁、追求自由的載體,也讓不同的聲音有機會被世界聽見,而被記錄下來的畫面,都將成為還原歷史的證據。 2024.05.16 從《莫比烏斯》見金基德的愛 金基德畢生所妄,到了最終都沒有得到過。在過往採訪中,導演並沒有避提他那充滿權威的父親,卻也鮮少抱怨過,在看似受苦的起始人生裡,如果用金基德式的電影解釋,那便是他對父親的愛了。在電影中不斷循環的善惡間,最終也只能放下,才能終止一切悲劇。 2024.05.04 釀私信:王安琪 ╳ 黃曦 #6 春天的街 張英曾在給家族的家訓(後被編輯成《聰訓齋語》)寫道:「讀書者不賤,守田者不飢,積德者不傾,擇交者不敗。」而今,即使讀書已經帶著我看見了不一樣的世界,去到了不一樣的地方,可終到頭,我們仍然被資本給壓迫著必須彎下身子,選擇忽略曾經讀過的道理。 1 ... 4 5 6 7 8 ...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