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曉松 1995 年生。從事電影評論、影人訪談與相關文字工作。第二屆金馬影展亞洲電影觀察團成員。現任職於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聯絡方式:orangecat841027@gmail.com 常用的標籤 #影評 #釀專題 #釀影評 #釀電影 #電影評論 2022.05.02 《媽的多重宇宙》:如果在某個宇宙,秀蓮是個影迷 對於電影中「多重宇宙」最清晰的理解方式,是秀蓮這個角色不甘於人生停滯的中年危機反射,她曾經擁有千百種不同的可能性,卻偏偏走到現在這一種,她僵硬地卡在一個以「報稅」為基調的宇宙中,沒有活力、沒有鎂光燈、沒有香腸手,沒有興味盎然的小花小草,只有各種可能的遺憾。 2022.02.21 「若香港是個受傷的人,我希望透過電影療癒他」──專訪《時代革命》導演周冠威 「我希望作品是完整的。不是只拍給現在的香港人看,而是給世界上所有人看。甚至,我希望,在幾十年之後,這部電影都有歷史價值。可能五十年之後的香港人,都能透過它去明白五十年前發生甚麼事。這是我的自我要求。」 2021.12.08 《偶然與想像》:關於「無窮可能性」的極致展示 《偶然與想像》是一部能讓觀者找到不可思議悸動的電影。三個形趣各異的短篇,不只停留在尋常電影對情感經驗的號召,還進一步展開對「可能性」的呈現。如果可以用一個奇怪的方式來形容我對《偶然與想像》的理解:於我而言,這部電影是關於「世界上有一個人存在,然後這個人遇見另一個人,接著就出現了無限。」 2021.10.05 《接線追緝》:改編丹麥原作,解毒美國軍警的男子氣概 觀眾不妨可以將兩個版本提出比對,對於在救援過程中同樣程度的受挫、失敗,每一個原本主角壓抑情緒的時刻,傑克葛倫霍都以暴躁的肢體語言應對,動輒發出巨大噪音。電影大約行至三分之一,葛倫霍就成功讓觀眾失去對主角的所有好感,他看起來像是那個會在家族聚會中因為孩童吵鬧,就提高音量動粗的暴躁叔叔⋯⋯ 2021.10.05 雄影 2021 短片競賽|台灣組:關於我們詮釋/觀看時的親近感,與適時退開的距離感 2021 年,高雄電影節國際短片競賽共有 81 部電影入選,其中,「臺灣組」囊括 20 部參雜劇情、紀錄、動畫等各類別的精采臺灣短片(其中部分與美國、法國、香港等地合製)。在本篇文章中,將介紹《透明的孩子》、《賴桑の黑色喜劇》、《桶妝仙女》、《求仙記之南Q一夢》、《巴基之詩》等五部作品。 2021.09.10 從在地舞台飛向月球──專訪《地瓜阿爸》導演黃嘉俊,談紀錄片提案經驗 「新北市紀錄片獎有一個重點,就是參加這個徵件活動,不代表導演必須交出自己作品的版權,所以新北市紀錄片獎始終是以『扶植創作者』為出發點,舉辦多年來也秉持初衷,我認為這個精神非常可貴。」曾擔任大小紀錄片徵件活動之評審,已是資深紀錄片導演的黃嘉俊,肯定彼時 2012 年首屆新北市紀錄片獎的專業與美意。 2021.03.29 《查克史奈德之正義聯盟》:英雄的力量與慾望 史奈德鏡頭下的英雄更沉迷在暴力帶來的快感中,蝙蝠俠以前會被調笑是個「半夜變裝出門揍人的瘋子」,在史奈德的作品中,這句話不是玩笑,他就是半夜變裝出門揍人的瘋子。又或是,至少在史奈德的版本中,神力女超人的戰鬥一直帶有性張力,她不單純只是超級英雄電影常見的守衛者,而有更沈迷在戰鬥中的主動性。 2021.02.25 《犯罪現場:賽西爾酒店失蹤事件》:在獵奇與除魅之間搖擺不定 這是我對於這部影集的困惑:它具有一個清楚的意識,關於網路偵探們自發性的熱情可以帶來的正面力量,還有它可能走向的誤導與風險;甚至選擇在片名做一個極大的諷刺──影集雖名為「犯罪現場」,但故事卻指向這裡沒有任何犯罪發生,只有身邊再平凡不過的悲劇──但它仍然選擇用神秘兮兮的口吻帶我們回顧那些無趣的陰謀論。 1 2 3 4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