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人 Astronautin „Ich würde seelisch Astronautin werden.“ 「我想精神上地成為太空人。」 常用的標籤 #影評 #賽博龐克 #釀影評 #釀電影 #電影評論 2020.08.17 《全面啟動》:佛洛伊德、榮格、潛意識與「閃靈」能力 不論《全面啟動》《記憶拼圖》或《鬼店》系列,其中對於個體創傷與集體命運的整合,使我們得以將這些電影的結局視作正面的。這些人物受到創傷與潛意識的干擾與折磨,以至於他們終其一生無以安穩地生活、也拒絕擁抱破碎的自己。但也因此,他們擁有對自身內在或是人類集體深刻的想法與觀察,而這正是一種潛意識、一種心靈能力 2020.07.20 《誓血五人組》:「他者」的精神分裂認同 對身為邊緣的黑人而言,叢林之於文明的邊緣特性對黑人族群產生了嶄新的意義。不同於迷失在雨林中的白人,五人組不論是死亡或者倖存下來,他們皆在曾讓阿奎爾產生幻覺的叢林中達到了精神上的寧靜,在經歷死亡、戰爭與失去後,理解信仰、同胞與世界之愛。這是不屬於「他者」的白人所無法達成的。 2020.06.29 破譯德佔巴黎的神話:以《莒哈絲的漫長等待》中的瑪格麗特.莒哈絲為例 逐步地,我們藉由分析《痛苦》中的重要段落、理解莒哈絲──那些可能被我們輕易定義為對德國投懷送抱、不潔身自愛、沒有愛國情操的女人之一──最終破譯德佔巴黎的神話。這對於莒哈絲、或是我們所不能理解的法國女人而言,無疑都是相當必要的。 2020.06.12 《竊聽風暴》與《無主之作》中的西方意識型態(下):戰後德國的西方化 兩部電影中,可以看見近似於古典好萊塢的神話結構:正義與邪惡的對抗,最後正義勝出、被藝術所記錄與保留下來。反之邪惡的歷史被西方價值所忽略、被我們所忽略,因為我們接受了西方的意識型態─納粹、希特勒、共產主義都是邪惡的,毫無價值可言。基於藝術是天真且純潔的,只有正義、和那些展現人類崇高價值的行為被保存下來 2020.06.11 《竊聽風暴》與《無主之作》中的西方意識型態(上):藝術保留神聖,排除了罪惡 僅管在兩部電影中、政治因素都試圖對藝術家施加影響力,但是透過他人的犧牲或是藝術家本人的被動拒絕,政治的因素幾乎被排除在外。不論納粹時期或是東德共產政權,政治都沒能影響到他們的創作。藝術最終在精神的浩劫中勝出了。它沒能記錄下時代的晦暗不明,而僅留存了人性的美好價值,對其他的醜惡事物視而不見。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