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 編輯室 陳顗竹 2018.11.05 從「視窗」看電影:《人肉搜索》與《Profile》的機器視域 這樣翻拍電腦螢幕的作品其駭異之處,正是對電子產品和網路社群媒體的使用經驗的再現。它沒有以往劇情電影中的精緻感,反而是用熟悉的界面、慣常可製或可見的數位影像,去模仿現代人的眼睛。這份親切和粗糙混淆了真實生活和電影院的界線,以至於觀眾在看這樣的作品的時候可能會產生「到底是人看影像,還是影像看人?」的疑問 完整閱讀 甜寒 2018.11.04 血肉之花裡長出的刀:塚本晉也揮出一《斬、》 自開場,晃動的火光,晃動的鏡頭,已十分狂亂眩暈,強烈挑戰觀眾的前庭功能。而這部電影正是想要推到一種極限的狀態 ——失能的狀態,一是身體的,頭腦發熱、力不從心,二是關係的,無法溝通,無法獲得更多資訊,也無法清楚表達。在這個情況下,你卻必須向人舉起刀;你甚至,變成了一把刀。 完整閱讀 黃以曦 2018.11.01 《懸崖上的野餐》:懸疑,及其恍惚|黃以曦 這份漠然,或者是單純的寫實,畢竟人終得降落回常態,繼續前進,又或者是許多論者出發由時代和階級氛圍所提議的某種社會深處的斷層。然而,我感覺到更多的,是那樁懸案背後的秘密,以一種非常精巧、結實的方式將自己封印起來,藏進時間的縫。這令我感到悚然。 完整閱讀 釀電影 2018.11.01 《懸崖上的野餐》:雙重失蹤案與女校大崩潰|張亦絢 住宿學校看似是提供求知學藝貴族氣派的環境,實則兼收了社會最上層與隨時可能陷落底層的兩種少女。跨階級的同性愛是重要的情感支持:某女學生失蹤,也意謂著這類聯結斷裂,讓原本較弱勢較無庇護的女學生,更加孤立落魄、缺乏奧援——死亡具有連鎖性——這個型態的連鎖性 完整閱讀 釀電影 2018.11.01 《懸崖上的野餐》:就讓蘋園少女在凝視下消失吧|辜炳達 上層階級英國女子的內衣引人遐思,而優雅總是藏在看不見的細節之中。——普瑞查夫人,《雪紡狂熱》(1902) 完整閱讀 Lizzy 2018.11.01 無視玻璃天花板的導演──凱薩琳.畢格羅 凱薩琳.畢格羅近四十年的導演生涯,一直都無畏地堅持她的獨特視角,遊走於傳統類型電影及藝術電影之間,盡可能平衡需求,又不失去自我,不被自身性別與外在障礙所限制。她曾說過:「如果女人拍電影會遭遇某些困難,我選擇忽略,理由有兩個:我不能改變我的性別,我拒絕停止拍電影。」 完整閱讀 釀電影 2018.10.26 【釀選書】《一寸灰》(4)——住到笠智眾家 滄海桑田,笠智眾不變,容貌不變,坐姿也不變。現代社會就像大島渚的鏡頭一樣令人坐臥不安,但笠智眾出場,穩穩地把前現代的氣場帶入銀幕,時針、腳步、呼吸,一切,重新找回節奏。而對於我們這種曾經把夢想寄放在周潤發梁朝偉身上的前文藝青年,笠智眾以生活的名義收編我們。 完整閱讀 盛浩偉 2018.10.23 可以原諒一切:關於《無知時刻》 知,是為了無知,真相,是為了和解;這是說來簡單,卻極少人能夠做到的道理。步出電影院的時候,我感覺這部片有種魔力,彷彿能夠啟動人類內建的良善開關,去原諒很多原先以為不能原諒的事情。任何時刻,就連看似無從選擇的困境,其實只要願意,我們依舊內建了寬容一切的可能。 完整閱讀 1 ... 25 26 27 28 29 ...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