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09

By 怒怒心理師

《永遠在一起》:沒有邊界的愛,是蜜糖也是毒藥

與人建立親密羈絆,是人類窮極一生都在追逐的渴望,卻也因此喚起各種恐懼——害怕總有一天會被拋棄、害怕愛會淪為一種習慣,更害怕為了愛必須放棄熟悉的自己。也因此,當兩顆心不夠靠近,我們會覺得荒涼、不甘寂寞,但走得太靠近,又會充滿各種碰撞,顯得太過擁擠。

甚者,我們渴望愛,但又滿腹懷疑,不斷在糾結——對方愛上的到底是真實的自己?還是想像中的幻影?於是,我們在關係裡反覆摸索與試探,企圖在愛裡豐盈,卻又不致於失去自己。

面對「親密關係」這一道永恆的難題,電影《永遠在一起》(Together,2025)選擇另闢蹊徑,不僅邀請知名影視夫妻檔戴夫・法蘭科(Dave Franco)與艾莉森・布里(Alison Brie)聯袂出演,更以肉體恐怖的形式,深刻剖析親密關係的矛盾與依賴,並大膽直面那些關於愛的陰暗與駭然。

《永遠在一起》電影劇照/劇照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永遠在一起》電影劇照/劇照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當「互補」成為「灼傷」:愛也無法彌補所有的缺憾

許多人會認為,伴侶要跟自己互補,才能讓彼此變得更好。他們所渴求的不僅是身體親密、關係歸屬,更期許能透過親密關係,修補自己的人生。《永遠在一起》的男女主角正好處於截然不同的階段,且都下意識地想在對方身上尋求一個完滿,提姆在米莉身上看見自己怎麼也證明不了的成功與獨立,而米莉需要提姆身上那一份還未熄滅的熱情與天真。

但弔詭的是,當提姆與米莉成為了伴侶,前述的渴望並未獲得滿足,反而更像是飲鴆止渴,倒過來放大了內心的缺憾,甚至因為對方的耀眼,讓自己的內心一再被灼傷。為了自保,他們也不自覺地做出迂迴的抵抗,比如不斷閃躲親密關係的邀約、處處暗諷伴侶的不成熟、決定搬離有機會獲得更大舞台的城市、相互埋怨受困是因為彼此等。

換言之,即使浸淫於愛意(浪漫的粉紅泡泡),一顆帶著缺憾的心,終舊無法因為他人的閃耀而被完整。相反地,嫉妒與失落就像一條狡詐的蛇,盤踞在我們的心底,每每在應該大方祝福時,便會齜牙裂嘴、伺機而動,試圖藉由咬傷伴侶,重新擺正那顆失重的心。由此可知,親密關係中的渴求與情愫,非但無法觸及所有的陰暗,也無法作為人生的萬靈丹,一舉撫平所有的皺摺。那些未完的個人議題與創傷,沒有修通,便只會繼續在親密關係裡重演,不斷阻礙我們與愛的連結。

為此,早在肉體恐怖情節上演之前,個人缺憾所導致的關係角力就已無所不在,只是相對地隱晦與日常,但也早已把提姆與米莉捲入一場場無形的消耗。到頭來,他們的關係之所以逐漸凋零,從來不是因為愛意乾涸,更多的是因為他們不知道如何適當地去愛自己與對方,才會延伸各種混亂、投射與受傷。而這正好呼應了許多人所說的:一段成熟的親密關係,必須建立在兩顆完整的心之上,才有可能讓愛走得又深又遠。

《永遠在一起》電影劇照/劇照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永遠在一起》電影劇照/劇照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共謀的窒息,自願受囚的惡性循環

當然,追求完整也不等於要保持完美,而是要學會以更友善、更成熟的方式對待自己與伴侶,並對自己的完整與不完整,負起責任。畢竟,如前文所述,無需外力或者第三者的介入,光是失調的親密互動,就足以吞噬親密關係裡的激情與承諾。

比如,提姆會對死老鼠的氣味如此敏銳,全是因為童年時期的暴躁父親。每當歷歷在目的怒吼再次佔據腦海,他便會出於生存本能,隨時都在搜索有關於威脅的可能線索,以免再次遭受暴力。然而,提姆的創傷不僅於此,親眼目睹失能的母親伴屍度日,亦讓他惡夢連連,日夜輾轉難眠。

而在提姆鼓起勇氣,告訴米莉埋藏心底的秘密之後,那些傷痛不僅沒有被善待,反而成為米莉用來傷害提姆的另一把利劍,為提姆掀起更多的風雨。正因如此,許多人會像提姆一樣,在越是親密的關係裡面,越是不敢揭露自己的脆弱,深怕在關係遭到動搖的時刻,因而墜入更深的寂寞。

與此同時,提姆的依賴與焦慮也讓米莉感到窒息。提姆固然背負著受傷與挫折,但總是以消極的態度去面對,不敢也不願離開那個讓自己受挫、卻又自在的舒適圈。最終,提姆選擇走向靈肉結合,與其說是因為愛意濃烈,不如說是他無法承受孤獨與失落。個人事業的失敗與停擺,再加上從小到大的被遺棄經驗,都讓提姆被過去束縛在原地,難以走出自己的依賴。

只不過,在這個離不開(靈肉結合)裡,米莉同樣難以放手讓提姆獨立。就算再窒息、再空虛,她依然需要提姆的依賴與不成熟,才能夠證明自己「放棄夢想」的決定,具有充足的價值與道理。以此來說,那些一再發生的衝突、打成死結的個人議題之所以難以被撼動、被改寫,恰恰因為雙方的共謀,而這種無聲的共謀,將導致親密關係變成一種暫時的麻醉劑,且無法真的通往療癒,只會使人更加依賴,更在過程中一次次消磨愛意,最終使得關係陷入進退維谷的僵局。沒有人敢離開,但也說不上自在。

《永遠在一起》電影劇照/劇照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永遠在一起》電影劇照/劇照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當「關係」沒有了「邊界」──到底是親密?還是侵害?

承前討論,個人的完整是一段關係是否長久的關鍵。但電影選擇的完整,亦即靈肉的結合,也讓提姆與米莉走向了另一種形式的消亡與傷害。失去自己的樣貌,失去自己的隱私,更也失去倖存與修復的可能。靈肉的結合,表面上讓他們變得完整,但也剝奪了他們處理親密關係之衝突的經驗與學習機會。而這非但沒有解決任何問題,更是把問題延宕到其他的關係中,亦讓相關能力遲遲無法建立,並使個人成長繼續停擺。

甚者,不斷扭曲變形的肉身,究竟是在邁步走向互補與完整?還是正在進行相互爭奪與取代?重生之後的肉身,到底代表了誰?如果我們無法掌握自己跟自己的關係,又該如何承受另一個人的辛苦?甚至跟對方一起穿越漫漫長夜呢?最後,當兩具傷痕累累的靈魂相融完成,加倍的會是幸福?還是痛苦?

對於上述提問,電影並未給出答案,也未鋪陳任何有關於後續發展的線索。而這正是整部作品最為驚悚之處,我們無從得知:他們的愛,是否因為融合有所延續,抑或隨著個體性的崩毀,變成一種回不去的歷史。

《永遠在一起》電影劇照/劇照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永遠在一起》電影劇照/劇照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結語

綜上所述,電影選擇以靈肉結合作為收尾,不僅是在創造劇情張力、獵奇感受,更巧妙地揉合驚悚與浪漫這兩種矛盾的感受,以便藉由誇大化的情節提醒觀眾:將伴侶視為自己的救世主,看似可以通往救贖,實際上只會加重關係的傾斜,並加劇個人議題的惡化,不斷磨損彼此的愛意,直到兩個人都面目全非。

對《永遠在一起》來說,到底什麼才是正確的愛?它沒有答案。但也清楚明白,愛不是建立在極端的選擇上,不管是過度依賴、失去邊界、還是拋棄自我,都只會導向更多的傷害。

正如《愛的藝術》(The Art of Loving,1956)所言,愛是一門需要學習、努力與實踐的藝術。想要被愛是普世需求,但要如何去愛人與被愛,也是每個人的未完功課。甚者,唯有學會以愛灌溉自己與生活,我們才能夠好好接納別人的愛,並以給予取代犧牲,藉此讓愛循環,繼而在愛裡茁壯,也在愛裡凝鍊共同的幸福。

《永遠在一起》電影劇照/劇照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永遠在一起》電影劇照/劇照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