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3

By Lizzy

《天作之合》:是愛,讓物質有意義

《天作之合》(Materialists,2025)是屬於手機與平板盛行數十年之後的這個疏離世代的浪漫喜劇。它知道身處於現在,不再能像九〇年代那樣單純頌讚傳統愛情,畢竟這些年來浪漫喜劇已經快要從大銀幕完全消失了,世界也變了很多,於是它選擇在表面上憤世嫉俗、走解構路線,甚至加進了關於約會現場的黑暗風險,但最後仍回歸傳統浪漫喜劇的氛圍,來頌讚愛情。

Lucy(達珂塔.強生)在紐約的高檔婚姻媒合公司當顧問,成績斐然,有天她遇到條件非常棒的黃金單身漢 Harry(佩德羅.帕斯卡),希望說服對方成為客戶,但 Harry 堅持要與 Lucy 約會。同時,Lucy 的窮困前男友 John(克里斯.伊凡)似乎對她舊情難忘,Lucy 應該做什麼樣的選擇呢?

看完上述無雷的劇情敘述,可能會以為《天作之合》是一部平凡的浪漫喜劇,但如果你知道它的編劇與導演是《之前的我們》(Past Lives,2023)的 Celine Song,就會對《天作之合》有比較實際的預期──它仍可以算是浪漫喜劇,但絕對不平凡。

《天作之合》劇照/索尼影業 提供

《天作之合》劇照/索尼影業 提供

這個故事先令觀眾瞭解 Lucy 的日常工作之後,再讓兩位男主角在同一場戲出場──Harry 外貌吸引人、有錢又有氣質,是婚戀市場無可挑剔的「獨角獸」,而 John 呢?雖然長得跟美國隊長一樣帥,但窮到幾乎沒法在紐約市待下去,三十好幾了還在為了演員夢苦撐。

《天作之合》不斷出現超級誠實的思考,Lucy 甚至在 Harry 剛開始追求她時就誠實地告知對方:你能匹配到條件更好的人。這樣的敘事風格,有時讓人覺得像在看珍.奧斯汀小說的現代版,聽著 Lucy 如何「計算」婚姻、誰與誰匹配⋯⋯這些玩意,尤其會想起《勸導》與《艾瑪》。

Lucy 跟《艾瑪》的女主人翁一樣,熱衷於作媒,但她們同樣都沒有自己想像的那麼懂(Lucy 尚不完全明白相親約會的風險、艾瑪則錯估自己的朋友在上流社會男人眼中的「價值」),也都還沒搞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她們也都成就了一次災難性的媒合。

而 Lucy 也像《勸導》的女主人翁那樣,年輕時談過充滿真情的戀愛,卻因為財務問題分開,之後依舊念念不忘,也都被另一位不懂愛但條件好的男人追求。

《天作之合》劇照/索尼影業 提供

《天作之合》劇照/索尼影業 提供

一開始,觀眾先感受到 Lucy 的務實與憤世,她看待婚姻的方式差不多就是「算數學」,計算每對伴侶結合對彼此帶來的價值,而她的客戶也多半是如此。或許在這樣的同溫層裡,Lucy 對婚姻的冰冷看法也就更鞏固了。

接著,電影慢慢給出關於過去的線索,令觀眾明白 Lucy 現在這種價值觀的脈絡,也突顯她並不只是個平凡拜金女。沒錯,Lucy 與 John 分手的一大關鍵原因是 John 很窮,但劇本沒有膚淺扁平地描繪 Lucy,她畢竟都能跟這麼窮的 John 在一起吃苦受難五年了,絕不是一開始就只想追逐金錢的女孩。真正造成分手的導火線,是她連偶爾為了交往紀念日想吃得好一點來慶祝,都能造成 John 那麼大的負面感受,從停車費、訂位取消費到餐費都是 John 的壓力,她實在不希望以後都得這樣過,也討厭跟 John 在一起的自己會為了俗氣的金錢而發脾氣。

==以下有雷請注意==

《天作之合》劇照/索尼影業 提供

《天作之合》劇照/索尼影業 提供

然而,透過 Lucy 與 Harry 約會的探索過程,她有更深入的思考,也開始發現自己的盲點。尤其導演在處理 Harry 角色時,先是展現他溫文儒雅的一面(就如多數想追求女性的男人一開始表現的那樣),但在兩人更親密的時段,例如第一次過夜後的第二天早上、或是後來兩人共眠時 Lucy 觀察 Harry 腿上傷痕而弄醒他的那回,導演用極其自然的方式呈現出 Harry 的「冷」,這個「冷」並不邪惡無情,他仍然溫文儒雅,但這就是讓兩人註定不會是好伴侶的最大理由──貧瘠的情感長不出愛。

在 Lucy 與 Harry 的和平攤牌時刻,各自的脆弱再無遮掩,明白透露出為何兩人在理論上曾是「天作之合」、以及為何有人選擇退出。Lucy 由於父母婚姻的狀況、以及後來與 John 的經驗,得出「金錢問題會令愛情受傷」的結論,因此認定嫁給有錢人可幫她蓋掉這個問題;Harry 的弱點,則是他認為與愛情相關的事情很愚蠢、很孩子氣,因此找一個聰明、能夠理解婚姻只是數學與交易的女人(例如他一開始接觸到的 Lucy),反而讓他安心。原本兩人能以冰冷的條件互補,然而 Lucy 卻在工作上的嚴重失誤之後,重新思考一切,想法有了改變,不再是 Harry 初識她的樣子了。

《天作之合》劇照/索尼影業 提供

《天作之合》劇照/索尼影業 提供

金錢、物質沒法引出愛。如果沒能從愛出發,後面堆疊的物質再多,仍不會憑空產出愛。也許 John 以後能賺更多錢,也許不會,這是 Lucy 需要冒的險(何況就如她所說,她自己就能養活自己),但至少她知道,兩人有那可以俗氣地稱之為「真愛」的火苗。如果運氣好的話,或許火苗不會因物質匱乏而熄滅。或許 John 真的會如他所承諾,少一點堅持、多賺一點錢,來使他深愛的 Lucy 安心。然而 Lucy 與 Harry 連一絲絲火花都冒不出來。「旁觀者清」的觀眾們也心知肚明,當 Lucy 偷翻到 Harry 準備好的鑽戒,沒有人的反應會是「Harry 愛 Lucy」,然而當 John 拿野花做了一個指環給 Lucy 套上,大家會說「John 愛 Lucy」。是愛,讓物質有意義。

「對,婚姻是一筆交易,但交易內容需要包含愛」,這是 Lucy 的領悟。表面上、物質上的完美結合,不一定能造就動人的關係,畢竟人與人之間的親密感,通常不是在完美無缺、無憂無慮的環境下出現的,反而是要經過挫折、痛苦與許多眼淚,才能造就真正的親密。John 最後既搞笑又誠懇的求婚句:「你願意做一個糟糕的財務決定嗎?」也讓人聯想到也許愛情就像投資,如果你只能承受很低的風險,只想挑安全牌,那麼預期報酬也不會高。

《天作之合》劇照/索尼影業 提供

《天作之合》劇照/索尼影業 提供

Celine Song這回將浪漫喜劇做了一些轉折與調整,增加了愛情之中較為實際甚至黑暗的一面,女主角 Lucy 也幾乎像是在對自己的經歷做 DVD 隨片講評那樣,中立地剖析一切,有時甚至像在讀 Edith Wharton 的《The House of Mirth》那般冰冷殘酷;拍攝與場景設計的色調也不若多數浪漫喜劇那樣繽紛透亮,而是走強調質感的路線,常使用日光、燭光或琥珀色燈光等等;Celine Song 也很講究小細節,例如片中有一幕 John 接到 Lucy 的電話,知道 Lucy 有重要的心事要講,此刻的 John 不顧人在外頭,直接在街邊地上坐了下來,專心對話。就是像這樣的細節,讓觀眾更能去理解角色的心思與特質。

電影最後跑片尾字幕時,背景是市政府登記結婚的地方,注意看的話可以發現男女主角也在此場景進出,他們相處的模樣,有股極為親密的氣氛,可以想像若是換成 Lucy 與 Harry,大概沒法以這種風格相處。此外,在這段尾聲畫面,本片開頭的那對原始人也來市政府了呢!輕巧幽默地傳遞出一個提醒──不論時代如何變遷,即使定情物從小花變成精緻鑽戒,婚房從原始洞穴變成曼哈頓住宅,愛情仍是愛情。

《天作之合》劇照/索尼影業 提供

《天作之合》劇照/索尼影業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