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7

By Lizzy

《戈巴契夫,幸會》:「我們努力過了」

前蘇聯總統戈巴契夫,一個全世界幾乎都認得的名字,一位獲得同胞兩極評價的往日領袖,如今已是年近九旬的老者。在德國導演韋納・荷索與英國製片人安德烈・辛格合作的紀錄片《戈巴契夫,幸會》裡面,荷索熱切真誠地向戈巴契夫提問,這位老政治家在鏡頭前緩慢、冷靜、清晰地發言,不斷展現優雅風範與氣度,幾乎從訪談的開端,就輕鬆拉近他與發問者及觀眾的距離。

除了一對一訪問,《戈巴契夫,幸會》也簡單介紹這位政治人物的崛起過程、剪輯進許多珍貴畫面,突顯戈巴契夫早年的活力,包括下鄉探訪、出國參訪學習、解決國內農業問題、與歐洲友好、推動「重建」與「開放」政策等等。荷索無疑是佩服、崇拜戈巴契夫的,他熱情表達德國人對戈巴契夫的喜愛與感謝,不論是與美國總統雷根共同結束冷戰、降低核武威脅、推倒鐵幕、或是促成兩德統一,都是難能可貴的成就。荷索呈現的是這個人當年如何盡全力影響了整個時代,一個荷索生長於其中的年代。

在荷索眼中,戈巴契夫是個未能成功的理想主義者。戈巴契夫農村童年的困苦掙扎,讓他很理解基層階級工作與生存的種種辛苦。他的理想與實際作為,可以總結成「為了讓人們活得更好」,不論是解決農產問題、化解核武危機、社會主義思想等等,都指向同一個目標。他希望建立民主、落實社會主義的蘇聯,願意與外界對話與妥協,結果卻是造成蘇聯瓦解、自己的政治生命也結束,還被不少俄國同胞視為叛徒。

當年那些理想,終究撞上了現實的高牆。荷索並未提出太多尖銳議題,也沒有針對戈巴契夫不夠深入的回應再做進逼與質疑,可是有些未說的話,反而產生最銳利、最難忽視的效果,像房間裡的大象那樣無可迴避,例如普丁、川普、與當前國際局勢。尤其是現任俄羅斯總統普丁,越是不講他的名字,他的存在感越強烈,當戈巴契夫後悔沒能讓國家建立更民主的制度之時,那頭大象不僅跟大家待在房間,還四處踩踏嘶吼。片中普丁的畫面僅出現一次,是在戈巴契夫妻子的葬禮上,簡單一個畫面,就提醒了俄羅斯這些年來的改變,也抹上更深一層遺憾。

戈巴契夫身為一位曾為了大局而妥協退讓的長輩,看著總是不忘展現強勢性格與精準槍法的後輩普丁,是什麼樣的感覺?當年戈巴契夫的民主理想,擺在今日的俄羅斯,似乎不太搭配,畢竟掌權超過二十年的普丁,在三、四年前的民眾支持度都還相當高,直到今年受到新冠疫情影響才降到歷年新低。我想到《星光雲寂》裡面,茱麗葉.畢諾許飾演的資深演員,如何冷眼觀察克蘿伊.摩蕾茲飾演的新一代當紅女星,那種眼看後浪推前浪、彼此又存著深刻歧見的無力感,令人感嘆過了巔峰的人生,那一路蕭瑟是多麼孤寂。

從《戈巴契夫,幸會》站立的角度觀看戈巴契夫,確實感覺得到他屬於某個消逝的年代,現在的世界早已變了樣,而他的蘇聯夢更是永遠回不去了。他像是一個失去國家的人,看得出他仍掛心、氣憤、遺憾,但另一方面,也因有生之年內那個理想不可能實現,而被迫灑脫。

談盡一生功過之後,《戈巴契夫,幸會》的最後段,重心擺在戈巴契夫與愛妻雷莎的深厚情感。他倆從學生時代就相識,雷莎是他最忠誠的知己與伴侶,永遠堅定地支持他,然而 1999 年雷莎因為白血病去世,他哀傷地說雷莎去世的那天他也死了。

一位曾撼動世界的男人,如今已過了二十年孤獨的日子,並看著祖國政治的走向離他的理想越來越遠。其中難以言喻的哀傷,令這部相談甚歡的紀錄片充滿傷感,每段話語與建言都背負了以古鑑今的責任,也彷彿是戈巴契夫用盡全力的最後一擊。但對一位將近九十歲的老翁而言,他雖有遺憾,卻也無從後悔,正如他引用的一句墓誌銘:「我們努力過了。」

片末,戈巴契夫吟誦俄國詩人 Mikhail Lermontov 的作品〈我獨自上路〉,其中一段特別苦樂並陳:

「我對未來不抱希望,
對過去亦無悔意,
自由平靜心之所繫,
只願沉睡休憩。」

面對宏大的歷史長流,再了不起的人能做的仍是極為有限。在那個天時地利人和的關鍵時刻,由於幾位領袖的決定,人類有幸暫時解除冷戰與核武危機,但未來卻是永無止盡的無限賽局,所有改革與進步都是不進則退,所有和平只不過是下一場戰爭的鋪陳。每一代有自己的責任及課題,上一代的時間已經到了尾聲,無仗可打也再無戰友,面對無可避免的大限,終究只能獨自上路。

全文劇照提供:Giloo 紀實影音
《戈巴契夫,幸會》是 Giloo 紀實影音【2019 金馬許願池】單元影片之一,線上熱映中,請點我前往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