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4
By 文字裡的貓
《愛是一條狗》:愛是狗屁與一地屎尿,但愛也是命
「我選擇直接用衝撞的方式,揹著相機走入城市,如野犬般,浪跡在人群街道間,而這樣衝撞的能量越是強烈,反映在作品上也就越明顯。」──森山大道《犬的記憶》(商周出版,2009)
挑釁禮教,接觸地面──他說,做藝術要如野犬──倚靠本能衝撞,成為人的反面,方能成為存在本身。
一隻野狗,又該如何「存在」?牠們並無道德,敢咬敢衝,存在意義之於狗,不如俎上有肉可吃。卡夫卡寫〈一隻狗的研究〉,決定讓人幻化成狗,作為尋覓意義、容納意義的容器。
面對體制與不公的沉默,人類成為狗的沉默。面對其他狗對沉默表示質疑,牠說:「我的沉默很簡單。因為我是一隻狗。完全和其他狗一樣,我嚴嚴實實地將自己封閉起來,厭惡自己的問題,出於畏懼而冷酷無情。」
人變形為狗,狗理解了狗,最後人與狗皆四肢著地,開始爬行。然後,在藝術和世俗之間,發現一切都是荒誕的徒勞。

《愛是一條狗》電影劇照/劇照來源:IMDb
《愛是一條狗》(Amores perros,2000)是墨西哥導演阿利安卓・崗扎雷・伊納利圖(Alejandro González Iñárritu)的首部作品,與編劇吉勒莫・亞瑞格(Guillermo Arriaga)共同撰寫、耗時兩年才完成。
沒想到首作即一鳴驚人,於第 53 屆坎城影展「國際影評人週」單元獲得評審團大獎,並在隔年入圍奧斯卡獎最佳外語片,為墨西哥電影樹立起新世紀的標竿。自此,伊納利圖一舉成為墨西哥導演新星,此作與《靈魂的重量》(21 Grams,2003)、《火線交錯》(Babel,2006)並稱為「死亡三部曲」。
原文片名「Amores perros」來自西班牙文,以愛(amor)與狗(perro)講述愛而不得,與悲傷、詛咒、屈從過活的集合體。作為一部墨西哥電影,伊納利圖決定將此一概念置放回到他所熟悉的墨西哥城,並告訴觀者,愛與野狗的關係具象化之展現,即為愛上哥哥之妻而無法自拔的男孩,深陷婚外情的絕世名模與有婦之夫,努力想搏得女兒再次關注的賞金殺手流浪漢。
三段故事,三個人生,三種愛的命運。但《愛是一條狗》的企圖不只是打開一扇門,讓觀者看見在愛裡渴水、流血、落淚的人物群像,而是進一步以一場車禍將三段故事彼此交織,以狗作為精神核心,在一場又一場激烈、親密的連續爆炸中,引領著全世界看見一場從萎靡宿命走向重生的希冀。

《愛是一條狗》電影劇照/劇照來源:IMDb
然後,觀者會發現,人類先是在爆炸的過程逐漸動物化,在髒話、血漬與淚水中逐漸模糊動物與人之界線。接著,所有人四腳著地,齜牙咧嘴,成為一條在社會底層求愛求生的狗。
人類「進化」成狗的路徑是這樣的:愛上嫂嫂的奧科塔維歐(Octavio),妄想用自己養的狗參與地下鬥狗比賽,以賺得一筆財產,帶著心愛的女人離開暴戾丈夫,自此遠走高飛。沒想到女孩對他無愛,錢被拿走,還遭到競爭對手追殺,最終釀成一場車禍,撞毀他的前途,也摧毀他虛幻的渴望。
被奧科塔維歐撞上的車子,是名模瓦雷瑞雅(Valeria)載著心愛的狗要回家。這位超級名模是時尚界最炙手可熱的明日之星,正在和一名有婦之夫談著不可告人的地下婚外情。車禍讓她的小腿嚴重骨折,因而丟失工作,與男友的感情也在日復一日的針鋒相對裡逐漸失序,她甚至沒有行動能力,救出受困於家中地板洞的愛狗。
困在以愛為名的巨大失落之中,女人崩潰,終尋不得靠岸的一天。

《愛是一條狗》電影劇照/劇照來源:IMDb
奧科塔維歐和瓦雷瑞雅相撞的那刻,被經過的流浪漢目睹了。他帶著身邊的四條狗,拿走男孩的錢,救出車內受重傷的鬥犬,並帶回家治療。沒想到鬥犬咬死了他所有的狗,這一咬,也咬死了流浪漢將自己視作野狗,流放文明邊疆的消極渴望,也讓他再度拾起槍,起身回返殺手江湖,尋找一場救贖的可能。
江湖男人有狗,如漂泊人生終於有一忠實伴侶,讓他有勇氣自顧自地替天行道,替自己尋找生活的底氣;落魄女人有狗,是在生命無光,看不見愛與希望之時,找到皈依之所和存在意義。但這些情感不過是養狗人的多情,直到一個人從養一條狗,變成活成一條賤狗──偷竊拐賣,瘋狂性愛,械鬥槍戰,自私自利,一切都只是活命的手段,是匍匐地面之時,必要沾滿全身屎尿。
無論是金錢或利益,慾望或性愛,所有的角色都在不斷的鬥爭裡,追逐極致的幸福幻覺。他們奔跑著,在一次又一次的跌倒中嗚噎,搖尾乞憐地求問蒼天:愛是什麼?權力是什麼?人生的不幸又是源自於何處?我的體內充斥著殺戮的、欺凌的惡,又有誰會來赦免我的罪惡?
面對這一切,他們不要馴良,反而要付諸行動,從原始且野性的動物身上,直覺「愛」的生存本能,才得以赦免自己,覓得活下去的欲望。

《愛是一條狗》電影劇照/劇照來源:IMDb
他們在墨西哥街頭與家屋中找愛,也找生存。每當電影鏡頭水平與狗同高,觀者便在晃動的低角度鏡頭中,辨認出一道向宿命衝撞的狂放生命力,以及墨西哥暴戾,叛逆,鮮豔大膽的城市特質。
在這些晃動、不安、奔放的鏡頭語言中,電影亦賦予角色向生命前行的能動性。他們如野犬般,不斷撥開眼前的障礙,直直向無盡之處狂奔,如奧科塔維歐把愛視作唯一希望,因而甘願在狗與狗的撕咬中不斷往返,只求思慕之人能救他免於凶惡。如瓦雷麗雅在殘破的愛之屋看見愛的失落,但反覆破壞屋子的後果,是自己的生活也舉步維艱。又如流浪漢舉起一把槍,在殺與不殺之間,找到生死之間的中庸之道,只為重新喚回女兒的愛。
儘管故事總是悲傷,但電影視角卻是悲憫的。穿插在故事中,不斷奔跑的三隻狗,用青春和血液的悲劇力量,不停地將自己往前推進,直到三者因車禍相撞才消停。而在那一瞬間,生命的無良,宿命的無常,與苦情的悲涼,碰撞成劇烈的火花,將他們無法停下的人生燒成殘缺的哀鳴,使他們能夠真正停下、倒下。
面對眼前巨大的愛之獸,才想起曾經與上帝的禱告,在聲聲祝禱之中,一隻隻狗起身,緩慢地掙脫愛與金錢的牢籠,轉身尋求重生的可能。

《愛是一條狗》電影劇照/劇照來源:IMDb
慈愛的天父,願祢的名受顯揚,願祢的國來臨,但我一身糞便,滿嘴冠冕堂皇的宗教精神與自由真諦,我拉出來的會不會也只是狗屁倒灶的屎尿穢語?
我們彷彿聽見上帝說道,是的,是的,愛根本是狗屁,但愛也是命。我寬恕你們,也願你們終能在徒勞的愛裡,看見重生的可能。
劇照來源/IMDb
責任編輯/黃曦

《釀電影》「若是貓霧光出,心著就袂閣驚惶」金馬 62 專題。/影像提供:釀電影
2025 年,是這座島嶼面臨嚴峻挑戰的一年。
處身海霧與暗影之間,我們以「若是貓霧光出,心著就袂閣驚惶──成為島嶼的脊骨,致時代的電影人」為題,從個人記憶的碎片到集體歷史的裂隙,看見電影是如何作為反抗的敘事,電影人又是如何成為堅韌的存在。
「佇我墓前,毋通為我悲傷,請你毋通為我流目屎。我無佇彼個所在,無睏佇遐,已經離開,無睏佇遐。我已化作千風,自由自在佇天頂飛,親像陣陣的風,輕輕吹,漂浮佇無限的天頂。」──台語版〈千風之歌〉
在一幀一幀的影格間穿越重重霧氣,在面朝世界、回望家國的張力之間,持續尋找島嶼的歷史,讓過去不再遺忘,恐懼不再遮蔽,以電影作為時代的脊骨──剩下,就是我們的事了。